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 ”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首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2017年兴和县二七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如下: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县人民政府在市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协调推进 “五化”同步发展,全面落实“三大开放合作战略”,着力打造“六大基地”,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五城联创”、“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民生工程,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1亿元,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3亿元,同比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0.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30.4亿元,同比增长9.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584元和8253元,同比分别增长8.3%和8.5%。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农牧业有序推进,全县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杂豆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42万亩、8万亩、10万亩,粮食和蔬菜总产量分别达1.85亿斤和 4亿斤。设施农业比重不断增加,种植面积累计达到36.1万亩。畜牧业高效集约发展,全县累计建成运行的规模养殖场190家,新建改扩建牲畜定点屠宰场2处。牲畜年度出栏112万头(只)。农牧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及农业公司分别达到786家和27家。新增流转土地面积2.1万亩,累计达到42.3万亩,小村整合收储土地5.71万亩。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成运营,“互联网+特色农畜产品”模式运行良好。兴隆食品马铃薯主粮化系列全营养产品加工项目投产,中粮集团、大北农公司等企业的生猪养殖、农畜产品加工等项目积极推进。工业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全县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0亿元。石墨冶金产业持续发展,瑞盛石墨深加工二期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年产30吨石墨烯宏量制备生产线正式启动;新太、山河、隆盛等铁合金企业生产效益持续向好。能源产业发展较快,兴和热电厂两台35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并实现了向城区稳定供热的历史性改善;博源数字化配煤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工;清洁能源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国电龙源二期并网发电,发电能力累计达到25万千瓦。兴旺角工业园区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860万元,累计达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累计达121亿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启动运营,入园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2.8亿元。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累计投入23亿多元,积极配合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园区“三线一场”开通运营。园区现有32家运营企业,累计运销煤炭1530万吨,煤炭运销实现税收2500多万元。察尔湖、苏木山两大景区年内接待游客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40万元。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现有的10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75.9亿元和53.4亿元。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五城联创”成果丰硕,“自治区园林县城”、“自治区卫生县城”成功创建。城镇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区绿地系统、出入口专项规划及世纪大道南侧等重点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投资9.13亿元实施了新老城区道路、人行道、街巷硬化,雨污水管网、供水供热管网新建,广场改造等市政公共设施工程建设,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化率达到48%,供热普及率达到70%,供水普及率和污水处理率均达93.5%。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800户,涉及1020户的老城区福瑞街棚户区改造工程扎实推进。城镇绿化工作提档升级,城区绿化率达到31%。“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累计投资18亿元,完成了667个村庄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投资7300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23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基础建设逐步完善。年内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3.8万亩,完成厂矿园区、城镇村屯和通道绿化近1.5万亩。察尔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林草盖度分别达到23%和51%。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和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矿山恢复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水利设施逐步完善,投资2000多万元加固维修了韩家村、黄石崖等4座水库,开工建设了城关镇后备水源地,完成了涉及7700多人的安全饮水工程。电力扩容和电网改造升级积极推进,新建改造完成了黄花梁110KV输变电工程和五一等4座35KV变电站。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投资1.99亿元,建成通村公路99公里、硬化街巷270公里。补充耕地项目扎实推进,投资1300万元完成补充耕地库建设5737亩。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年民生事业支出16.8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61%。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深入落实,16363名贫困人口建档立卡,2248名干部包联贫困户。为贫困户落实生产补助资金1288万元、生产建设资金755万元;统筹推进小村整合和易地搬迁,建成移民房1472套6.4万平方米,完成1042名贫困人口搬迁和2547人随迁;落实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1132个;发放教育扶贫资金917万元、社会保障资金1171万元;对所有贫困人口进行了健康体检;为5414名重点贫困对象缴入了商业医疗险;累计发放金融扶贫贷款2.2亿元,惠及农户3366户8751人。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县26个重点贫困村实现了摘帽,2847名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创业就业稳步推进,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101人,3.8万农民实现转移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低保、现金直补、五保供养等民政救助服务对象各类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合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万人和2.8万人。加强大病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283万元。养老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全县20.6万人有了养老保障。发放二代社保卡14.2万张,极大提升了便民惠民水平。百姓安居工程扎实推进,595户廉租房完成分配,200套公租房建设全部完工。全县9个乡镇、161个村委会、10个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点,实现了县、乡、村政务服务体系的全覆盖。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投资1500万元新建的标准化足球馆主体框架已完工。投资2500多万元实施了教师周转房、校舍改扩建等工程。借助自治区级领导帮扶,成功承办了区市两级教育扶贫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现场会。优化师资配备、消除超大班容量,顺利通过了国家和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完成了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新建改扩建工程,1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北京西城区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对口帮扶合作机制。全面落实二孩政策,人口计生工作水平保持全市前列,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23‰,被国家评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残疾人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发放各类补贴355万元,残疾人康复与托养中心主体基本建成。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完善了5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设施设备,完成了5000套“户户通”安装和162个“村村响工程”建设任务。民族宗教事业进一步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平安兴和”建设不断深化,社会矛盾有效化解,刑事和治安案件明显下降,成功承办了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现场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执法力量、经费投入大幅增加。统计、粮食、气象、人防、妇女儿童等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完成责任清单建设。网上审批有序推进,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平台网络实现全覆盖。“五证合一、一证一码”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正式启动。不动产登记全部实现“发新停旧”。财税金融改革扎实推进,“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建立完善PPP项目库,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积极推进“助保贷”业务,注入中小企业风险池启动基金300万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草原与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积极推进。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共计26次深入京津冀等地,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中华供销总社、中国航天北京航空新材料研究院、中粮集团、君联资本、上海紫辰、深圳卓能以及香河家俱等部门和企业成功对接,石墨烯开发、脱硫石膏、生猪养殖、农村电商、农畜产品加工、家俱产业园等项目有序推进。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和市委以及县委配套规定得到有效落实,机关单位和干部作风明显好转,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继续压缩“三公经费”,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持续降低。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全面推进行政监察、经济责任审计和社会监督,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兴和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兴和县欠发达地区的县情还没有改变,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与问题:经济总量小,工业、农牧业等各类产业层次还比较低;项目储备不足,招商引资成效不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老城区建设欠账较多,社会事业相对滞后,财政收支矛盾较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还很多;政府自身建设和依法行政效能不高,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履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主要任务
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 ”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的首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按照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的安排部署,紧密结合我县实际,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紧扣上级党委战略部署,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坚定不移地抓项目、促投资,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绿色化同步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和五城联创攻坚战,全面建设富裕、美丽、幸福兴和,以优异成绩向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年”活动,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蒙对口帮扶的契机,持续抓好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确保项目投产见效。一是突出重点招项目。紧扣全县产业发展定位,提升两大园区承载能力,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围绕绿色农畜产品、石墨碳素、膨润土、新能源、商贸物流、现代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行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补齐发展短板、增强保障能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年内至少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10项,亿元以上项目5项。二是千方百计争项目。紧紧围绕国家、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重大战略、重大规划,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全面实施重大项目三年推进计划,力争在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方面取得大的突破。三是全力以赴抓项目。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大会战,严格领导干部包项目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式、精准化管理服务,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热潮,确保重点项目有序开工。四是夯实基础储项目。积极推进项目库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储备,超前做好项目论证和审查审批等前期工作,强化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可操作性。
(二)加快发展现代化农牧业。积极推进农牧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创新经营方式,打造面向京津地区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重点培育特色种养业。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减粮增饲等政策,大力发展马铃薯、冷凉蔬菜、燕麦杂粮杂豆和肉羊生猪肉鸡“四个农牧业优势产业”。马铃薯种植面积力争达到45万亩,打造示范基地1万亩。冷凉蔬菜年内新建示范田2000亩,种植面积力争扩大到12万亩。燕麦杂粮杂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加快重点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力促北京绿山谷芽菜种植基地、黄芪种植加工、万寿菊产业等项目落地开工。养殖业要继续推进肉羊、生猪、肉鸡产业的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发展,力促大北农生猪养殖基地、星光现代种养循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肉羊、生猪、肉鸡出栏分别要达到110万只、20万头和150万羽。
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深入落实“三权分置”改革政策,积极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结合小村整合、土地收储、易地搬迁,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广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模式,扶持兴隆食品、明旺、田野、鹏亚等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促进规模经营和集约发展,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年内流转土地4万亩,新增专业合作社15个。
推进农牧业品牌化建设。加快农牧业标准化发展步伐,推行种养加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加强科技、气象、农机等方面的支撑,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打好“互联网+绿色”这张牌,发展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等新业态。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大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打造一批优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新增认证面积1.5万亩。
(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年力争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16亿元。
加快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全力推进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依托瑞盛石墨产业园区和乌兰察布市石墨烯(北京)创新中心,着力打造自治区新材料制造基地,力促瑞盛二期各向同性石墨达产达效,实现石墨烯年产30吨工业化量产。推进盛华石墨深加工与石墨烯项目开工建设。支持青山、木子等碳素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力度,着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加快发展铁合金、膨润土产业综合利用项目,推动新太、鲁泰、隆盛、山河等企业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用足用好国家对贫困地区的IPO扶持政策,制定更加开放优惠的政策措施,支持大盛石墨新材料、中广核东投新能源、华辅教育文化、华唐唯聚一家等现代企业挂牌上市,大力引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呼包鄂等地区中小企业落户我县,培育京津地区中小企业上市孵化基地。
着力丰富产业门类。加强跟踪对接,主动靠前服务,年内力促中关村人居环境工程与材料研究院粉煤灰综合利用、新太废气发电综合利用、大马家俱生产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深圳卓能锂离子电池、香京家俱产业园、上海紫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北京万丰达铸造件等项目入驻我县。
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入落实乌兰察布市“发展大数据产业”战略,加快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推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尽快接入华为大数据平台,共享大数据资源,率先在政务、医疗、教育、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等方面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积极推进华唐电子商务中心建设,实现城乡综合信息服务互联互通。充分利用北京对口支援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工程试点工作,加强与北京福乐云公司的合作,着力打造云健康管理平台。加快信息通道建设,努力构建千兆进单位、百兆进家庭、WIFI进公共场所和4G以上移动网络全覆盖的信息网络大格局。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力促中泰单机50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借助全市规划在化德、商都、兴和三地建设500万千瓦风电基地的机遇,力争推动100—200万千瓦风电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博源数字化配煤项目建成运营。结合“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建设和京津晋冀蒙燃气市场需求,加快天然气管道和液化储配项目建设,确保兴洁天然气项目建成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