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是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藏族民间舞——拉卜楞的舞蹈特点,欢迎阅读欣赏,希望您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一、藏族民间舞蹈在历史中的文化定位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本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一门艺术。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风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如不同地区舞蹈,动作的力度、软度、开度、幅度和舞律的差异,有的民族舞蹈动作的重点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动作较小;有的地区舞蹈以大动为美,有的地区则以含蓄舞动为美。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藏民族的舞蹈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如:拉卜楞民间舞蹈(藏语为:卓)是夏河县民间歌舞等艺术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拉卜楞地区广大藏族群众所喜闻乐见而流传不衰。
它产生和发展,都与拉卜楞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以拉卜楞镇的舞蹈最具典型,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因此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拉卜楞民间舞”。
至今沿袭不断的拉卜楞民间舞蹈(卓)实属随着当地历史、文化、宗教麦展,逐渐形成自身体系。通过艺人们的不断丰富和广泛传授,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以至在四十年代初,五世嘉木样年间出现了拉卜楞民间舞蹈:卓)的兴盛时期,使拉卜民间舞蹈(卓)的声誉骤增,名蜚甘、川、青藏区。以上情况虽无文字可查史料为凭,但拉卜楞民间舞(卓)方兴未艾的阵势和拉卜楞地区老少皆可即兴咏歌,手舞足蹈的现状和人口皆碑式的一致公认,历史渊源便是一清二楚的。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种类繁多的藏族民间舞蹈,也由起初的简单模仿、无意识的自娱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一门艺术。这就有力地证明藏族先人在吸收外来文化时非常重视与本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以民族审美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
二、拉卜楞民间舞的基本特点
拉卜楞民间舞蹈(卓)的表演形式灵活随便,有一定的程式,无道具,无统一服饰要求,参加表演的男女身着生活便服,一般讲究的是藏式长袍和藏式衬衣,腰系红绸腰带,脚穿藏式长筒靴,冬戴狐皮帽,夏戴礼帽。表演场地不拘,人数不限,大部分舞蹈男女均可参加。因人因地,可随意组织与各种场合相适宜的规模。拉卜楞民间舞蹈(卓)自始迄今无专门表演队伍,完全属当地藏族群众自娱自乐的民间文艺活动。参加娱乐活动的群众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表演者和观看者情感相应,情趣互染,表演区与观众区完全沉浸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之中。这也是深受藏族群众喜爱,使拉卜楞民间舞蹈(卓)根植于广泛群众之中,至今愈演愈盛的根本原因所在。
拉卜楞民间舞蹈(卓)就其表演内容而言,一般都为祝愿亲朋挚友、新婚夫妇幸福美满、吉祥如意;赞美山川大地、草原河流、日月星辰,碧空苍穹的壮美英姿;怀念父母兄长、良师益友的恩德;歌颂佛祖的圣明,佛法的无量的情绪舞蹈。
拉卜楞民间舞(卓)的表演时间通常在新春佳节,喜庆吉日。按不同性质的日子表演其内容相适应的民间舞蹈,以表达恭贺、祝福、赞颂、歌唱、拥戴的心愿。
由于拉卜楞民间舞蹈(卓)已广泛成为藏族群众每逢欢乐、喜庆场合不可缺少的娱乐项目,渐渐约定俗成,舞蹈的排例虽无严格规定,但也形成了一定的程序,例如娱乐活动达到高潮时,男女各拉队伍,组成阵容,互相挑战,迎战,欢乐气氛异常热烈。每到活动结束时,总以参加人数最多,祝愿吉祥如意的“扎西、扎西”舞蹈做为收场节目。
三、拉卜楞民间舞现状
拉卜楞民间舞从形成到存在至今没有完全消失,大量的曲目和自成体系的方法,对音乐地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拉卜楞民间舞的表演性及服饰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拉卜楞民间舞在我们工作人员的普查和调查工作中发现,那些原生态的舞蹈程序、动作及舞蹈的传承过程,现在只在个别年事已高的老人那里才能看到。受到现代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和各种现代舞蹈的冲击,有逐渐淡化和濒临失传的趋势,急待我们的继承和保护。
藏族舞蹈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是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发展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藏民族舞蹈不仅是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言”。经过对藏族民间舞蹈的浅谈,希望人们能够对藏族民间舞蹈及其丰厚的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使藏族民间舞在新的时代里更好的发挥其独特的艺术功效、展现其独到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