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民间舞的种类及特点

发布时间:2016-10-12 00:00:00 编辑:少芬 手机版

  中国舞蹈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制度的交替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各种历史转型,从这些历史转型中,我们可以窥探中国舞蹈发展历史上的几个明显的特征。从原始娱神与娱人的宗教性、雅俗共赏的歌舞性、戏曲表演的程式性和当代舞蹈的融合性等几个方面,可以获知影响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发展的一些因素。

少数民族民间舞的种类及特点

  傣族舞——具有安详舒缓的动律、“三道弯”与“一边顺”的舞蹈造型。亚热带风情的傣族民间舞有二三十种之多,较为典型的有“孔雀舞”、“象脚鼓舞”、“嘎光”“依拉贺”等。

  藏族舞——松垮、弓腰、曲背和膝部的松弛和颤动是藏族舞的主要特点。主要包括:锅庄、弦子、热巴等种类。

  蒙族舞——以“盅碗舞”和“筷子舞”最为著名。肩部、手臂动作丰富,步伐常模仿“马步”。

  维族舞——维族舞蹈以“移颈”、“打指”、“翻腕”为特征,并配合快速、连续的旋转。具有热情、乐观点不轻浮;稳重细腻却不琐碎的风格韵味。

  朝鲜族——具有潇洒、典雅、含蓄、飘逸的舞风,以细腻而又具有跳跃感的12/8拍为主要节拍型之一。看似简单的动作,蕴含着高难度的呼吸技巧。只要形式有:农乐舞、扇舞、假面舞等。

  汉族舞——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其中以胶州秧歌、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灯舞为主。总体来讲,具有成语寓意、缘物寄情、载歌载舞、鼓之舞之等艺术特色。

  除此以外,少数民族舞蹈还包括:满族舞、黎族舞、彝族舞、白族舞、羌族舞、回族舞、佤族舞等等,基本上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又具有其原始特色或是自成体系的舞蹈。

  藏族民间舞

  藏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如“卓”豪迈粗犷,“谐”柔美开朗,“堆谐”细腻精湛,“果谐”洒脱奔放等。但从整体来看,藏族民间舞的总体风格又是统一的,规律上是一致的。藏族舞均以下肢运动为主,膝盖富有弹性,屈伸连绵不断,表现出一种憨厚、深沉、朴实的个性特征。

  蒙古族民间舞

  蒙古族民间舞中以盅碗舞、筷子舞最具特色。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筷子舞以肩部的动作见长,一般由男性表演。舞者双手握筷,不时击打手、腿、肩、脚等部位,有时还击打地面(或台面),随着腕部的翻转变化,有时肩部活泼地耸动,有时腿部灵活地跳跃,有时转身左前倾,有时转身右前倾。其肩部的动作既有律动感,又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融欢快、优美与矫健为一体。

  维吾尔族民间舞

  维吾尔族各种舞蹈既有共同的风格,又有不同的地区特色。维吾尔族民间舞的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动、静的结合和大、小动作的对比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其特点还表现在:膝部连续性的微颤或变换动作前瞬间的微颤,使动作柔美,衔接自然;旋转快速、多姿和戛然而止,各种舞蹈形式的旋转均各具特色,通常在舞蹈的高潮时做竞技性旋转;音乐伴奏多用切分音、符点节奏,弱拍处常给以强的艺术处理,用以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色彩。

  朝鲜族民间舞

  朝鲜族民间舞中的农乐舞、长鼓舞、圆鼓舞、扇舞、剑舞等极具特色。朝鲜族舞蹈是以潇洒、典雅著称的。潇洒,是舞蹈者表演时的神韵,是民族心态的形象化。典雅,是动作的规范、洗练,是舞姿的古朴自然,展示民族审美情趣。优美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原因,形成了朝鲜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反映在民间舞蹈中,表现在内韧外柔的风格特点。

本文已影响1179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