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具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艺术表现力

发布时间:2016-04-25 00:00:00 编辑:肖兰 手机版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蕴含着千姿百态的民族民间舞文化。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道具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艺术表现力,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舞蹈道具难以数计,却都原自劳作、生活、祭祀、游戏、运动用具。其不同的材质、规格、式样、色彩与不同的艺术内容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和式样。

  一、舞蹈道具的艺术感染力

  倘若你的心灵被某一舞蹈所震撼,可见这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本人曾亲身经历了这难忘一幕。五年前盛厦,我采风至陕北,渴望欣赏“安塞腰鼓”。那天上午,黄河滩畔,朝阳似火,近千观众等待那震撼时刻。突然,随着“嘿嘿”声,百来个陕北汉子斜背红腰鼓,头系白毛巾,身披羊皮背心,踏着黄土地迎面冲来!隆!隆!隆隆隆——鼓锤挥舞,鼓声震天,尘土飞扬,脚步铿锵。那是黄土高原壮美画卷,又仿佛是万马奔腾,黄河咆哮。五年了,那壮阔、豪放的“安塞腰鼓”,至今仍铭刻在我心头。这就是“安塞腰鼓”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这么说:你是中国人,当看到“安塞腰鼓”,你就能体味到中华民族之精神,你会感觉它是中国人民力量的象征。“安塞腰鼓”天下第一鼓,并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副其实。

  二、道具舞蹈的艺术样式和美感

  道具舞蹈的艺术样式美感是指相对稳定的艺术形式,舞蹈语言、构图、格调。

  中国道具舞蹈丰富多彩,归纳有如下六大类。鼓类:如陕北“安塞腰鼓”、鲜族“长鼓”、瓦族“木鼓”、维族“手鼓”、纳西族“勒巴鼓”、广东“钱鼓”等等;生产生活类:如“手绢”、“伞”、“扇”,农具“绸带”、“碗”、“筷”、“凳”等等;动植物形象类:如“龙”、“狮”等;伴奏类:“竹板、竹片、木棒、花棍、杯碟”;祭祀类:祭祀礼器、法器、钹、佛帚等等;兵器类:刀、剑、棍、棒、枪、锤等。

  多样性道具是形成丰富多彩道具舞蹈的内在因素。其缤纷的色彩、精美的样式、深邃的寓意,给人们强烈美感和艺术视觉冲击。

  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蹈《我编斗笠送红军》给新春观众留下了美好记忆。彩色灯光下,台中竖着一个近3米直径的竹编斗笠,一位女演员造型于斗笠上,并随之转动舞蹈,与手持小斗笠的众舞者构成精美画面。画面与音乐把我们带回了军民鱼水情的海南革命年代。那“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的歌声又在耳边回响,那军爱民,民拥军的情景即现眼前。同时也把我们引入到了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情景之中。《我编斗笠送红军》能在全国舞蹈大赛中获重奖,并被全国观众评为春节晚会优秀节目。主要是其夸张的道具形式与演员舞姿的构图所展示出的形式美、意境美、格调美、色彩美。

  同样,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舞蹈系创作的道具舞蹈《又见沂蒙》。该女子群舞在全国舞蹈大赛中获奖。舞蹈以山东胶州秧歌为动律,红色手绢为主要道具。最耀眼的是那军用水壶。编导以军用水壶为中心展开情景。演员在人们熟悉的《我为亲人熬鸡汤》旋律中舞蹈。观众不由自主地回想抗战年代。难忘那沂蒙山农妇用乳汁救护受伤战士的动人情景。在观众视觉里,军用水壶就是那美丽高尚的农妇,是它在观众心灵里沟勒着动人故事。在这里,军用水壶还给观众产生了两种连想:一是军民抗日历史事件,二是舞剧《沂蒙颂》画面的军用水壶信息。特别是舞剧中红嫂手捧军用水壶的独舞,光彩夺目感人至深。这就是舞蹈道具的形式美、语言美、格调美的特点。

  又如流传中国广大地区的龙舞,那飞舞翻腾的画面和《东方红》史诗中的“葵花向太阳”形式感,美不胜收。

  三、道具舞蹈的动律特征

  舞蹈是人体流动艺术。节奏动律是流动艺术的基本要素,是舞蹈艺术的精髓。所以说没有动律形式就不成为舞蹈。因为动律是舞蹈艺术不可缺的环节。我们区分舞蹈风格,也必须从舞蹈动律方面研讨定性。

  道具舞蹈动律是人体掌控道具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则运动的动律形式。这种动律形式显现着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道具舞蹈动律的多样性。道具的样式,风格及寓意的不同,产生的运动轨迹不同。因此,道具舞蹈形成的动律与道具风格式样紧密相连。即别样的道具,就有别样的舞蹈动律。

  流传在广东汕尾市的“钱鼓”舞与陕北“安塞腰鼓”的动律截然不同。河北“撇扇”舞动律与“胶州秧歌”扇舞风格各异。“钱鼓”舞因八角鼓小巧,以击鼓、摇鼓、敲鼓、抖鼓、抛鼓、接鼓、击肩、碰膝、拍鼓、击胯,结合自由欢快的舞步为动律,有南方秀美之感。“安塞腰鼓”主要是表演者双手持鼓棍跳跃击打、胯下击打、前后拧腰击打,队列流动不多。尽显北方粗犷、力量、气势、阳刚之美。

  河北“撇扇”与“胶州秧歌”扇舞比较,同样是扇舞,但其动律全然不同。“撇扇”以开合扇和“三道弯”姿态为动律。扇角撇在胯旁或肘旁突然开扇,给人轻巧、爽脆之态。胶州秧歌“扇舞”主要是握开扇在肩上方和腋下推扇、绕扇,步伐多以“小曼”和“蹉步”为主。有时也持合扇柄结合“小曼”步在肩斜上方绕扇。但基本动律统一。两扇舞比较,“撇扇”明快、轻巧,胶州秧歌扇舞,婉转、抒情。

  总之,中国道具舞蹈历史悠久,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动律风格各异。

  其次,是道具舞蹈动律的对立统一性。道具是静态,舞者是动态,两者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舞者掌控道具舞动又成为统一。但舞者运用道具产生动律,形成舞蹈艺术,必须相互依赖。道具离不开运动的舞者,舞者没有道具亦不可成为道具舞蹈。两者是对立的统一。这统一性,就是统一中的相互制约。

  各种舞蹈道具有其形和意,舞者表现道具舞蹈,就要运用道具展示其形其意其美。所以舞者在动律上必须受道具表现的制约。

  如《红绸舞》动律,红绸是长条软质物,舞者持之舞动。视觉美感和主题需要红绸在空间飞舞飘洒来渲染热烈喜庆气氛。故舞者必须大幅度地跳跃、翻身、甩臂,将红绸划圆,绕8字,摆横波。否则难以表达翻身解放者之喜庆和扬眉吐气情感。这充分说明了红绸运动轨迹制约着肢体基本动态。这就是动律的必然。

  又如“布龙”舞动律。“布龙”是多节长形道具,由8人以上舞者集体表演。由于龙身长而重,舞动必须要有力量感。表演时,舞者双手握龙木把,双腿马步,随龙头左右划圆甩动、前移,龙身成层层立圆。那壮美宛若金龙飞天入海。“布龙” 舞的这种力量型动律是随“布龙”式样、形态的特性而产生。

  把握道具舞蹈的动律特征,对于舞蹈创作者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创作者运用道具编导舞蹈,要遵循道具舞蹈动律的客观性、统一性、历史性、原生态的美学原则。

  纵观以上,探讨道具舞蹈的表现力空间还很大。道具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联想人物发展剧情、装饰画面、都有独到之处。今天,随着舞蹈艺术发展趋势的强劲、科技的进步、舞台表演时空的延伸、舞蹈文化的经验沉淀,创作者思想的解放,道具舞蹈的艺术表现力还有更广阔的拓展前景。

本文已影响209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