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与中央要求“对表”、与发达地区对标、与国际惯例对接,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对核准类项目,只保留选址意见、土地征用以及重特大项目环评审批;对备案类项目,不得设置任何前置条件,实行属地办理。创新企业投资管理,探索建立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新模式,除烦苛之弊、施高效之策、开便利之门。创新拓宽投融资渠道和方式,大力推广利用 PPP、 债券、基金等市场化融资模式,降低政府负债风险。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培育上市企业,积极发展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营改增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深化财政预算改革,推进政府预决算公开,超前谋划和科学编制预算,合理安排财力,及时拨付到位,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公款姓公,每一笔钱都要花在明处、用出实效。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推动国资监管体制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法人主体放开经营。彻底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积极争取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对标世界先进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引领,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破解资源型城市路径依赖的难题,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样板。
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鼓励企业家创新创业,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尊重企业家社会地位,按“亲”“清”二字处理好政商关系,努力形成亲商、安商、容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公正公平对非公有制人士综合评价,宽容失败,激励创新,促进发展。持续深化“万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真心帮助,真情服务,真正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障碍,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支撑的半壁江山。
(三)以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转型综改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发展指明的金光大道。省委、省政府建设转型综改示范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我市转型综改、创新驱动创造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我们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举全市之力管理好、支持好、服务好示范区建设。
加快启动起步区建设。按照“整合改制扩区调规”要求,用好用足国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核减基本农田的政策,加快小店、清徐、阳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落实起步区土地规划指标,尽快完成3.5万亩土地征收任务,确保4月份启动起步区建设。
优化产业布局。高点起步、高端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打造聚集先进生产要素的政策洼地和发展高地。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引技力度,力争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引进一批高质量的大项目、好项目,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巩固、提升、拓展示范区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实现存量扩能提质、增量倍增发展,持续发力保增长。推动区区融合,深化不锈钢园区产业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围绕不锈钢深加工形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产业链。
创新体制机制。借鉴国家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创造改革创新发展新优势。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管理运行机制,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加快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步伐,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驱动先行者、率先发展领头雁。
(四)以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城市为目标,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统筹推进太原都市区现代化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注重增强城市功能,彰显城市特色,着力打造创新、开放、品质、智慧、绿色、低碳、平安、幸福城市,提升省会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美誉度。
发挥规划先行引领作用。规划是百年尺度,城市以规划论输赢。要有全球化视野、特色化定位、现代化品质,彰显太原显山露水、绿色宜居的自然格局,文化厚重、人文荟萃的历史底蕴,功能完备、活力迸发的都市风范。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以新的城市文化发展理念,提升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年内完成“五规合一”试点工作。高起点规划晋阳湖片区,加强汾河两岸及主要干道的规划控制和城市设计,点线面结合、山水城一体,打造太原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风貌的靓丽名片。
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树立大交通、大格局意识,优化提升市域道路综合体系。开工建设太原西北二环高速,拉大城市框架。完成环城高速与北中环东延、南中环西延等互通工程,推进太长高速太原段改线,实现滨河东路南延发展。发展轨道交通,加快地铁2号线建设,启动3号线、1号线建设。新建改造东中环北延、西中环南路、学府街东延等50条300公里城市快速路和主次干道,45条60公里支路。继续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加大城市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力度。推进220千伏汾东等24项供电工程,提升完善电力输配网络体系。加快太原南站东广场、汽车客运东南站建设及功能配套。高标准完成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继续优化提升“铁、公、机”,更加重视“岸、港、网”建设。改造提升南坪头、马庄、七府坟等水库、缓洪池以及太榆退水渠防洪设施,以百年一遇标准夯实防洪排涝体系。
大力推进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新启动30个城中村和25个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新建开工棚户区保障房2.96万套,基本建成2.2万套。推进县城、集镇和城边村改造提升,建设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加快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拆迁清零,尽快完成安置回迁,切实兑现承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安置回迁是良心工程,各级政府都不能透支人民群众的信任,要让被安置群众尽快告别租住日子,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
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全面提升行动。推进交通秩序、环境卫生、户外广告、打违拆违等十项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市容市貌。2017年全面攻坚,2018年巩固提升,形成常态化管理和长效工作机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扎实做好全国第二届青运会筹办工作。这是我市历史上第一次承办全国性综合体育盛会,是提升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塑造城市文明形象的重大契机。全市上下要树立主人翁精神,精心做好二青会比赛场馆和青运村建设,积极开展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携手提升文明素养,全面推进“五城联创”,以文明、开放、热忱、美丽的城市形象,迎接二青会胜利召开。
(五)以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为引领,持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铁腕治污行动,压实各级党政环保责任,强化环保问责和执法,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省城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改善空气质量。以“控煤、治污、管车、降尘”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坚决措施,确保 PM2.5 浓度均值下降9.09%, SO2 指标下降10%,力争在全国74个重点监控城市排位稳定向好。全力解决燃煤污染,加快实施集中供热全覆盖,新增供热能力3500万平方米,实现市区151个35吨以下分散采暖燃煤锅炉全部替代。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全力推进86个城中村、188个城边村、37个集中连片棚户区分散燃煤整治,通过采取整村整片拆除改造一批、集中供热一批、电化一批、气化一批、新农村建设改造一批等措施,完成10万户清洁供暖,全年减少燃煤100万吨。继续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严控工业污染排放,提升绿色企业标准,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停产限期达标改造;太原一电厂和清徐、阳曲等不达标焦化厂停产,太钢原料场和渣场全封闭改造;加强太钢和二电厂周边综合整治,实现原煤、原材料铁路运输。涉煤企业要逐步退出建成区,夯实绿水青山的基础。全面控制扬尘污染,严格落实绿色施工标准,实施在线全程实时监控管理,对不达标工地重处重罚,停工整治;渣土清运全程清洁化,湿法拆迁、密闭运输、车辆清洗、达标运营。彻底淘汰黄标车,取缔非法经营黑车,施工车辆全面达标准入,提高燃油品质,严控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强露天烧烤、秸秆焚烧等面源污染整治,建成区餐饮业全部加装高效油烟净化装置。推进畜禽粪便治理。加强对大气污染源解析和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预警和应急措施。
加强水生态建设。综合整治北涧河、北沙河、北排洪渠、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风峪河等8条河流,源头治理、蓄水调洪,雨污分流、河水复清,快速交通、绿色长廊,连片改造、全面提升。推进晋阳湖和晋阳湖湿地为中心的大生态建设,打造山水一体、河湖连通、古今交融、人文自然辉映的一流生态功能区,彰显“三面环山、一水中分、一湖点睛、九河环绕”的水韵龙城格局。全面推行河长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饮用水源地环境治理与保护,确保汾河水库水质稳定达标。加快汾东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电厂、餐厨污泥处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强中水回用。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
加强绿化造林和生态建设。继续加大东西北山绿化力度,推进荒山绿化,完成营造林43万亩。加快迎泽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摄乐公园等公园新建改造,启动西山国家矿山公园、北部国家农业公园建设,新建30个街头小游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新增0.5%、0.5%和0.3平方米。
(六)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的重要源泉。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完善提升晋祠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晋阳古城大遗址保护和明太原县城保护性开发,力争青龙古镇和太山龙泉寺景区10月1日全面开放。启动双塔历史文化大景区建设、狄仁杰文化主题公园、太化工业文明遗存展示、钟楼街和东三道巷历史街区保护开发,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和文化客厅。继续推进府城历史文化片区保护,重点保护好文庙和崇善寺、天主教堂和拱极门、文瀛湖和五一路、南华门和教场巷等四大历史文化片区,留住城市记忆,强化实物例证支撑。大力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努力创作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佳作。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建设诚信社会,尊崇诚实守信。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加快推进太原博物馆陈列布展,市图书新馆5月1日对外开放。积极开展“书香太原”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着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积极引进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打造精品景区和旅游路线。促进文化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发展创意设计、数字传媒、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主题公园,打造文化领军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提升文化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
(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基础,兜牢底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易地移民搬迁、劳务输出、金融、教育和健康扶贫,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严格贫困退出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再战再胜,今年完成2万人脱贫任务。
继续推进教育医疗资源标准化、均衡化、优质化发展。建设公办幼儿园20所,完成五中、成成、育英等6所中学新校和实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全面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完成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医院和省妇幼医院等6所新院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统筹三医联动,推进县乡医院一体化管理,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建设高标准示范性老年福利院,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体、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康宁医院、救助站和儿童福利院建设,完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采煤沉陷区搬迁建设和治理修复等民生工程。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提高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水平。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党政同责、部门监管、企业主体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推进平安省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八)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讲政治、脚踏实地干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
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严格遵守宪法,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政府所有工作都要充分体现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监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高宗教工作水平,更好组织和凝聚宗教界人士、信教群众,形成太原振兴崛起的合力。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实“一岗双责”,担负起政府党组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带头执行《准则》《条例》,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忠诚、干净、担当,自觉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履职尽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以上率下、马上就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重大问题和事项盯住不放,一抓到底,限时办理。落实市委激励担当和合理容错两个《办法》,为担当的干部担当,对负责的干部负责,给干事者鼓劲、创业者撑腰,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实绩论英雄的时代精神,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
各位代表,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艰巨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扬鞭奋起创新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原文地址:http://www.tyhe.gov.cn/contect/2017-04/07/content_76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