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打造一个枢纽、当好两个龙头、搭建三个平台、建设四个中心、提升五个品牌”的战略部署,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当好全省发展的火车头。坚持进位争先、跨越发展,推进“188”重点产业发展,在全省的经济首位度提升到三分之一,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只进不退。实施“4+4”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构建工业发展新体系,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产业,打造中国健康之城、国际旅游城市、西部最具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之都。做大做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积极发展大数据、大服务,推动服务业扩量增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大力发展高原都市现代农业,走出一条市场开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原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是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当好全省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加快科技创新,扩大科技开放,对接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推动双创蓬勃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集聚,创建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依托产业集聚人才,创新机制培养人才,优化环境留住人才,打造全省人才集聚新高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构建有利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是加快建设西南开放门户,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新高地。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当好引领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龙头。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密切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合作。辐射带动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逐步形成“昆明服务+周边制造”模式。深入推进与滇中新区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昆明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功能区建设,加强国际友城务实交流合作,提升南博会等重大展会功能。积极构建区域性公共事务平台、商务活动平台、协调联动平台,提升昆明在我国与周边国家交往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是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打造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统筹城市核心区、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区协同发展,构建“两核一极两区六廊”城市格局。打好“五网”建设五年大会战,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实现市内县县通高速、滇中城市双高速。建成地铁1至6号线和9号线,运营里程超过236公里,力争实现250公里,地铁网络基本形成。建设长水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发展,打造国际航空都会。统筹建设油气管网、输配电网络,形成跨区域能源枢纽。推进“云上云”行动计划,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构建以滇中引水为骨干、中小型水源工程为支撑、水系连通工程为纽带的供水安全保障网。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五是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文交流中心,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数字创意、云媒体服务等新业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度假、会展博览等产业融合。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科技馆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大城市推介力度,提升文化影响力。
六是加快建设世界春城花都,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家园。大力开展城乡园林绿化,深入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五采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区域生态治理,全面实施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滇池保护治理取得突破,外海水质稳定达到Ⅳ类,草海水质稳定达到V类,湖体富营养水平明显降低。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和“四治三改一拆一增”“七改三清”环境整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七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加大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区域的扶持力度,贫困县区如期脱贫摘帽。建立增收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脱帽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自然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城乡公交覆盖率达到100%。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织密社会保障网,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推进公益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努力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样、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教育体系。坚持健康让生活更幸福的理念,加快建设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力争综合医疗水平达到西部一流。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引领和标杆。
三、2017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开启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新征程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的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好,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动能转换、主导产业培育、城乡品质提升、民生福祉增进、软硬环境优化、美好家园共建”六大行动为抓手,持续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奋力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应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坚决稳住存量。全力支持云铜、云冶、昆钢等优势企业优化产品结构,确保有色冶金行业增长7%。支持和鼓励磷复肥生产企业产品向专用肥、特种肥方向发展,确保化工行业增长5%。抓好烟叶复烤企业生产调度,力争烟叶复烤行业增长10%,确保烟草行业增速与2016年持平。
积极扩大增量。新增52户新建投产入规企业,培育80户小升规企业,抓好50个以上新建项目投产并形成增量,确保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上半年投产。实施100项重点技改项目、100项重点工业和信息化投资项目,完成工业投资664亿元。加快以食品、饮料、农特产品等为重点的非烟轻工产业转型,确保增长17%以上。推动昆明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中心、东风云汽搬迁技改项目建设,支持3D打印、高端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装备工业增长15%。
夯实园区载体。强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支持工业园区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专业化园区运营商合作办园。提高园区发展质量,加大招商履约率落地率、税收对财政贡献率、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新增工业项目投入产出等指标的考核力度。支持园区管理模式改革,激发园区活力。力争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
实施精准帮扶。市领导结对帮扶100户重点企业,建立市、县两级联动机制,降低企业停产减产面。扩大市级工业引导基金规模,形成不低于10亿元的资金池,采取“债权+股权”等方式,滚动扶持企业发展。用好小微企业应急贷款周转资金,支持小微企业按时还贷、续贷。完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强化用地保障,降低工业用地成本。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户,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
(二)打好服务经济攻坚战,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着力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大数据。抓好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积极推进部省市共建“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加快宝相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5%。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开发高铁旅游产品,加强智慧旅游基础建设。5月中旬开工建设万达文化旅游城和昆明未来城项目,总投资600亿元以上,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推动环滇池旅游文化健康项目陆续开工。抓好轿子山风景区等68个项目,推进石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提升世博园、民族村等景区品质,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旅游总收入增长30%。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510工程”,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抓好春雨路沿线老旧厂区转型等项目,确保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15%。深入推进“云上云”行动计划,加快呈贡信息产业园、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浪潮云计算产业园投入运行,启动“云上小镇”二期三期建设,确保信息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加快服务业载体建设。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推进老螺蛳湾片区、东风广场中央商务区等商业集聚区开发,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分类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疏解,完成明波家具市场、东聚五金机电建材城等18个市场搬迁,合理布局农贸市场。推动在昆设立人民币对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外汇交易中心,组建昆明农商银行。加快呈贡新区、巫家坝片区、北京路沿线等总部楼宇集聚区建设,争取一批国内外合作机构、企业总部、科研机构落户昆明。
创新服务业发展机制。建立“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机制,细化落实试点方案,确保按期完成试点任务。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整合财政扶持资金,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税收、价格等优惠政策,强化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昆明服务”品牌影响力。
(三)突出项目支撑,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强化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工作的第一要事,解决好拿什么招商、招什么样的商、谁来招商、如何招商等问题。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注重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产业链招商,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争取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确保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00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以上。
突出项目带动。抓好项目前期工作,跟踪对接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充实完善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形成5000亿元投资规模的项目库,建成PPP项目申报动态储备库。充分利用昆明合作基金、产业发展基金、以购代建基金,继续安排25亿元“五网”建设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重点项目投资基金等资金支持。加强前三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项目跟踪管理,发布第四批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以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为重点,实施市级重点项目325个。落实好国家和省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各项政策,确保房地产投资完成1650亿元以上、增长8%以上。
推动项目落地。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完善投资包保责任制、项目会办制、现场办公制等制度,有效破解项目建设难题,合理布局项目新增建设用地,依法加快土地出让,抓好纳入省“四个一百”、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制定项目开工年度计划,以开工时限倒逼前期工作,力争计划新开工项目在三季度前全部开工。
(四)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按照脱贫攻坚高质量、增收可持续的要求,认真开展“挂包帮”“转走访”,落实好“七个一批”工作举措,整体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完成2.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启动实施易地搬迁4111户、宜居农房建设3万户以上。计划寻甸县退出贫困县名单、6个贫困乡和67个贫困村出列、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加快发展高原都市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保障菜篮子供应,提升畜牧、烤烟、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质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支持组建“云花集团”,做大做强“云花”产业。新建宜良冬林苑等8座以上都市农庄,建设马金铺现代农业示范园等5个以上农业园区。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实现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640亿元以上。
加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呈贡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完成安宁、东川、宜良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新增城镇户籍人口10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启动农村公路硬化工程800公里以上、永久性保留自然村公路路基改建工程500公里以上。新建气象公共信息电子显示屏600块,覆盖所有乡镇、行政村和60%以上自然村。完成20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任务,推进80个左右美丽宜居乡村省级重点村建设,争取20个村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0个村进入省级示范村名录,创建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建成18个特色小镇和历史文化名镇。
(五)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稳妥去产能,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去产能目标任务,巩固钢铁、煤炭去产能成果。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调整产品结构,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发展租赁市场,激发外来购房需求,有序化解商品房库存,销售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严格政府债务余额限额管理,加大债务置换力度,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深入开展降低企业成本行动,力争全年电力用户市场化交易电量超过200亿千瓦时,为昆明企业节约用电成本30亿元以上。安排10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对重点企业给予物流运费补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生产要素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符合条件的工业项目免缴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聚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脱贫攻坚、生态环境等领域,加大投入,补齐短板,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市政公用企业健康发展,完善投融资公司资本布局,明确管理服务类企业功能定位,转变产业类企业发展方式,推动国有资本证券化、企业股权多元化,稳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新一轮市对县财政管理体制,探索在县区实行国地税联合办税工作机制。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抓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确保昆明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高新保税物流中心、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封关验收。统筹推进铁路口岸规划与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争创等工作。落实进出口贸易政策,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以上。新缔结国际友城1座,新增1个国家在昆设立签证中心,争取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及中国—上合组织青年交流中心落户昆明。配合省办好“2017商洽会”、国际旅交会。
推动创业创新。开展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工程,组织开展重点科技创新项目100项。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倍增计划,新增重点实验室8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院士工作站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新增各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创建2个新型双创孵化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面积50万平方米。实施科技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培育300个、引进30个科技服务机构。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创建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面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民间投资扩大的政策措施,加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推动民营企业梯队成长,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六)打好“五网”建设大会战,强化基础支撑
推进综合交通建设。加快福宜、寻沾、武倘寻等16个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绕城高速宜良至澄江段建成试通车,昆明至玉溪率先实现双高速。完成鸣泉收费站外迁工程,实现昆玉高速主城至马金铺免费通行。启动建设金马路延长线等102条城市道路,开工建设古滇路官渡段、昆武高速入城段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加快地铁4、5、9号线等11个在建项目建设,确保3号线、6号线一期投入运行,形成“十字”主干线网。配合做好渝昆高铁开工建设,完成昆明南站配套设施收尾工作。启动建设长水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全力支持第二航站楼建设。
推进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19个充电站、2400个充电桩。全面完成主城区天然气置换,启动燃气下乡工作,加快富民、石林天然气支线建设。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智慧交通、城市一卡通、平安城市、智慧治理等领域的建设。加快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全市4G网络城乡全覆盖。推进城市老旧小区、商业建筑光纤入户改造提升。
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柴石滩水库大型灌区工程建设,完成年度投资7亿元。全力推进6件中型水源工程建设,确保海马箐、真金万水库灌区工程完工。实施大平滩等14件小型水源工程。新建核桃箐等6件重点水源工程。启动1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五小水利工程3万件。
(七)打好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攻坚战,努力提升宜居品质
强化规划引领。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准备工作,完成《昆明2050城市发展战略规划》、“1+2+X”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等重点规划编制,全面推进县区“多规合一”工作。编制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指导全市城市设计工作。加强城市天际线、生态红线保护,突出城市片区功能定位。确保昆明规划馆新馆建成。
加快重点片区建设。实施翠湖周边提升改造,推进草海、巫家坝、官渡文化生态新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提速呈贡新区建设,加快完善新区路网,聚集新区人气、商气。制定支持晋宁撤县设区后的发展政策,推动晋宁区尽快融入主城。加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古镇名村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推动云南陆军讲武堂、胡志明旧居等文物保护利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强力推进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和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分类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54个旧住宅区、16个旧厂区改造。依法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完成465万平方米治理任务。完成广福路等39条主要城市道路景观提升改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列入国家试点。新增城市绿地330.3公顷,实施营造林54万亩。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强化建设工地扬尘管理及机动车污染防治,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优良,守住“昆明蓝”“春城绿”。抓好“七改三清”,加快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开工17个乡镇供水设施项目,县级以上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5%,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8.9%,78.9%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每个县区建成1个生活垃圾整治示范乡镇,每个乡镇建成1个生活垃圾整治示范村、卫生户厕示范村、公厕建设示范村。让全市人民群众每年都能看到昆明的新变化、昆明的新进步。
加强城市管理。建立覆盖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网络。加大“治堵”力度,加快发展智慧交通,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组织,启动机动车出行诱导系统建设,新增机动车泊位2万个。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加快构建“快线+普线+支线”公交线网,建设公交专用道17.7公里,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7%以上。投放公共自行车1.5万辆,规范共享自行车管理,努力解决好市民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强滇池保护治理。启动十三、十四污水处理厂、新宝象河提升整治等7类滇池治理项目,完成投资33.1亿元以上。全面深化河长制,加大不达标河道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支次沟渠综合治理,推行河道生态补偿机制,消除滇池流域河道黑臭现象。实施主城污水处理厂水质提升提标,完善环湖截污东岸、南岸配套收集系统及集镇污水处理站配套管网系统,新建2座容量为3.8万立方米的雨污水调蓄池。
(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做好就业服务。实施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行业的职工安置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100%。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次、转移就业13万人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试点,扩大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覆盖面,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新增10万人,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加大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1万套,解决5.6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启动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民办养老机构4个,新增各类养老床位3000张。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东川、呈贡、宜良、嵩明、禄劝、寻甸6个县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推进名校、名师、名校长“三名”工程建设,引进清华附中、北京八十中、黄冈中学等7所名校到昆明办学,筹办好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附属学校。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现符合寄宿规定的农村留守儿童学生80%在校寄宿,初中100%在校寄宿。完善昆明公共文化服务包内容,加大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县级“五馆”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贫困地区5000户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推进农村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体育设施全覆盖,办好第十三届世界龙舟锦标赛、市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完成10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到30%。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关爱妇女儿童健康行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加快建设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大群防群治工作力度,集中开展打击盗抢骗、电信网络犯罪、涉车犯罪等专项行动,深化反恐、禁毒、防艾等工作,严厉打击校园欺凌、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夯实社区基础治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机制,压实信访责任,加大信访积案排查化解力度,有序解决群众合法诉求。在主城区50%以上的农贸市场规范配置公平秤,维护市场秩序。大力清理整顿市场环境,让市民满意。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好双拥共建工作,支持驻昆部队改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