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双版纳州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4-17 00:00:00 编辑:嘉辉 手机版

  二、全力闯出一条西双版纳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的要求,是云南以及西双版纳与全国同步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共圆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期盼。未来5年,新一届州人民政府肩负着实现第一个100年目标和开启第二个100年目标新征程的历史重任,面临着“一带一路”、沿边开放等一系列战略机遇,置身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宏观经济积极变化的环境中,处于一大批重大项目持续建设的周期内,使命光荣,机遇难得,条件有利,大有可为,必须按照州第八次党代会的部署,穷尽一切办法,全力闯出一条西双版纳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今后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面向东南亚的重要枢纽三个定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在五大基础网络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特色城镇、扩大沿边开放、促进民族团结、精准脱贫攻坚、维护边境安宁八项重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确保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打造富裕美丽开放幸福西双版纳。

  按照州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今后5年我州要迈上“五个新台阶”。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1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迈上5万元的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到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4万元的台阶,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的台阶,各族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的速度快于全州平均水平,到2021年,各民族整体迈上小康社会的台阶并不断巩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到2021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珍贵用材林、环境友好型胶园、生态茶园分别迈上100万亩的台阶,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普遍推行,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提升,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美丽云南的典范。

  ——沿边开放迈上新台阶。对外经济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1年,迈上50亿美元的台阶,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00亿元台阶,获批建设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地区旅游试验区。

  落实上述总体要求和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在8项重点工作上狠抓落实,取得新突破。

  (一)抓好重点项目,在五大基础网络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抓住国家推广PPP模式、鼓励直接融资的机遇窗口期,建立健全政府与央企、省企、名企合作机制,保障在建项目顺利推进,推动筹建项目尽快开工,争取拟建项目进入盘子,把“五网”建设打出大会战的气势。综合交通网建设,确保小磨高速、勐腊至勐满高速、景洪到勐海高速建设顺利,争取勐仑到红桥、勐海到打洛、勐远到关累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加快国省干道改造,积极推动旅游轨道交通建设,到2021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300公里左右,普通国道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占比80%;建成玉磨铁路西双版纳段,突破交通运输“瓶颈”制约;把澜沧江•湄公河航道由5级提升到4级,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航空网建设,完成西双版纳机场4E级改造,争取开工建设勐腊机场和勐海通用机场,加快组建西双版纳航空公司,促进开通更多更远的航线。能源网建设,力争橄榄坝航电枢纽开工建设,抓好电网建设,有效提高供电质量;加快城市天然气管网建设,把更清洁的能源送进千家万户。水网建设,推进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改善城市与集镇供水,全面完成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建设,全州水利化程度提高到56%,实现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互联网建设,加快“智慧西双版纳”建设,建好“双创园”,以建设中老跨境光缆吸引企业来建设大数据设施,加快各类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和开放共享,力争互联网设施和应用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二)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加快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区域,合理划定城镇建设区、农业(村)发展区、生态保护区3类空间,突出保护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功能保障区,确保永续发展。调整完善更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信息化水平,保护好中老联合保护区域、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湿地和耕地,突出保护好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和基本农田,建设国家森林公园、亚洲象国家公园。加强生态修复,加快建设珍贵用材林、环境友好型胶园和生态茶园,继续开展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务求生态环境质量有新的提升。加快完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体系。大力推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降耗技术和装备,建设绿色城市,构建循环型产业链条,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加快推进天然气进城、液化气下乡,探索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机制,引导全社会按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方式生活,使绿色生活方式成为西双版纳新时尚。

  (三)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在发展生态经济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不懈培育壮大特色生物、旅游文化、加工制造、健康养生、信息及现代服务、清洁能源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如期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目标,优化六大生态经济产业要素配置,提高供给的有效性。抓好“一绿、一深、一转”,大力发展绿色产品,使六大生态经济产业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质量、信誉保障的要求;加快推进深加工,形成优质资源、精深加工、深度拓展、现代营销的全产业链,促进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努力促进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使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更好地顺应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加快创新型西双版纳建设。发挥科研机构作用与“互联网+”效应相结合,大力开展州校、州院合作,拓宽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渠道,集中专业智慧和互联网大众智慧,紧紧围绕发展六大生态经济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差别化创新,有效增强六大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务实规划和落地一批六大生态经济产业项目,力争把勐海县建设成为云南现代农业示范县,把普洱茶、橡胶发展成为云南最叫得响的产品系列,把傣医药发展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医药,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康体健身、避寒旅居等为一体的现代旅游体系。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力争六大生态经济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0%左右。

  (四)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在建设特色城镇上取得新突破

  按照“1277”布局,以促进产、城、人、文“四位一体”为重点,加快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快“多规合一”,全面提升城镇的景观特色化水平,强化城镇的产业支撑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增强文化吸引力。完善城际、城镇公共交通系统,以景洪城为中心,建设“半小时经济圈”和“1小时经济圈”,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突出“热、傣、水、边”的特色,并注重各具特色,全面提升全州城镇建设特色化水平。支持勐罕、打洛、勐仑全面改造提质,建成全省旅游小镇的示范镇;按照3A级景区标准,推进园区小镇化建设,把景洪工业园区建成休闲小镇,把勐海工业园区建成普洱茶小镇,把保健品园区建成健康小镇。开展城市设计工作,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科学配置住宅、商务、办公、生活服务、休闲娱乐、教育、文化、卫生等空间,强化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支撑,提升城镇整体和天际线的美感。提高经营城市的水平,逐步将公共建筑冠名权、城镇广告权和公共服务经营权等营利性项目,纳入招标拍卖,形成城镇建设的良性循环。持续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着力实施“七大行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让广大农村保持田园风光、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强力推进城镇“四治三改一拆一清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整治,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让人民群众在宜居的环境中增强幸福感。

  (五)勇于先行先试,在扩大沿边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深度融入和服务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点服务好中老铁路建设和昆曼公路老挝段高速化改造,注重铁路建设带动开通航线的效应,形成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坚持一手抓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务实推进中老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一手抓拓展“四国九方”合作机制,争取有发达地区和国外更多的地方参与,健全落实会议商定事项的新机制,建成“金四角旅游圈”;在内外联动中先行先试,显著提高贸易、投资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边交会”和“艺术节”的影响力,强化与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的交流合作,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极。实施对外贸易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组织好境外重大项目建设人、财、物出境工作,争取对外经济贸易总额争先进位。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市场并重,创新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新模式,努力引进一批优秀企业。按照既定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围绕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主轴,突出简政放权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财税制度,推进沿边金融改革创新,加快投融资改革,提高金融保障水平;深化以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深化农垦改革,激发垦区活力,形成改革与开放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六)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民族团结是西双版纳各族人民最大的福祉,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现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目标。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使“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等理念植根各族人民心田,始终心向共产党、心向社会主义、心向中华民族大家庭。进一步扩大“双语”教学,办好民族教育事业;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交流性融合,建设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扶持“直过”民族和少数民族困难群体,加大城市贫困少数民族帮扶的力度,卓有成效地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深入学习召存信同志先进事迹,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作用,广泛开展各民族互助互帮互敬、交流交往交融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严格执行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法治化建设,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坚决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深入地开展多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化“5525”工程和“七进”活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快建设巴利语高级佛学院,大力培养爱国爱教宗教教职人员,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更好地发挥宗教促进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进步的作用。

  (七)打好脱贫攻坚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并力争走在全省前列。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瞄准建档立卡特别是“直过”民族贫困人口,扭住产业发展、激发群众积极性、安居房建设、挂钩帮扶责任“四个重点环节”,持续加大扶贫投入,始终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并长期巩固。大力促进就业和创业,加快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完善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体系,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计生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为全州各族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健全符合实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特殊困难群体帮扶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继续集中公共财力、公共资源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力争在脱贫攻坚与巩固、城镇人口就业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困难学生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休闲体育设施、保障性住房保障等方面,进入全省先进行列,让全州各族人民为自己是西双版纳人而感到自豪。

下页更精彩: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已影响917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