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就是百分之百的落实。就是预期目标与最终结果的高度一致。没有百分之百的落实,中层干部做的就是完成任务而不是执行结果。那么如何提升学校中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呢?
一、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是学校制度得以落实的保障
学校的大多数制度、措施和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中层干部进行开展和推进。中层干部既是制度措施的倡导者、有时候检查者,同时也实践者。中层干部往往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既属于学校管理层,又属于一线实践者,是管理层的中端和末端,也是一线教师的前沿。中层干部应该负担着制度政策的宣传倡导、榜样示范和过程检查考核。而广大教师更多的会拿中层干部的示范作为标尺来衡量自己的工作。 中层干部的示范能力和过程检查考核就关系到制度措施能否得到真正的落实。所以,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是学校制度得以落实的保障。
二、中层干部执行力是学校决策得到贯彻的前提
学校的大多数决策都需要中层干部去贯彻落实和执行。往往学校的一项决策,尤其是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或者是对一些人固有的工作状态进行改变的决策,会受到来自下面的不理解与阻力。这个时候,如果中层干部能以身作则,能在其中多做解释工作,多做沟通工作,慢慢不理解就会变为理解,阻力会消除。反之,如果中层干部听之任之甚至个别推波助澜,那最后决策就会搁置。
三、中层干部执行力是学校树立正气的关健
一个学校,中层干部能团结一致,严谨务实,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决策,那这个学校的风气就正,反之,如果中层干部执行不力,沟通疏通不到位,自身不能以身作则,则必然会导致学校教职工中风气不正,遇到利益互相攀比,碰到工作互相推让,出了问题互相指责。工作中抱怨多与思考,借口多与投入,牢骚多与讨论,上下不通,互相抱怨,遇事爱传小道消息,正气不行,学校必败。
四、中层干部执行力是学校教学改革成败的关健
好的管理者不仅要作出正确的决策,而且也要确保决策能够被及时顺利地执行。一个好的中层干部能够弥补方案的不足,而一个完善的方案往往也会在缺少执行力的中层手中失败。好的中层干部不仅要确保校级决策的及时执行,而且要正确理解决策,使执行过程保持在正常的轨道上,没有大的偏离,确保执行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好的中层干部不仅要使决策得以及时、正确地执行,而且要密切关注执行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甚至帮助修正决策,使任务得以圆满完成,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如果中层干部做不到以上几点,那么再好的改革也会半途而废,因为改革总是有困难和阻力的,任何改革都需要中层干部的不执不扣地执行。
五、 如何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1、竞聘上岗,岗前培训,先好中层干部。
先好中层干部关系到学校班子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学校应该根据岗位需求, 进行岗位兑聘,通过岗位竞聘,一方面,能激励上进,另一方面,选出的中层干部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和信任。一个教学工作优秀的教师未必就是一位好的中层干部,
所以,一定要对中层干部进行岗前培训。要使选出来的中层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自己的任务职责,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心。
2、实行科学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促其上进。
奖惩是目标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中层干部工作绩效要与奖惩相结合, 奖惩方法越完善, 对教职工的激励作用越大。学校要对中层干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评价,通过评价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通过评价促其执行力的提高。每学期要让全体教职工对所有中层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评议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和优秀等,评议不合格的中层干部,原则上不再适合任职,应该考虑更换。
3、加强培训,提高中层干部的个人能力和思想素质。
学校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对中层干部进行培训,培训既包括教学业务培训,班务工作培训,也要有管理科学培训,岗位职责培训等,通过培训,提高中层领导自身业务能力,也就提高了中层领导在群众中的威信,同时,安排中层干部外出培训,既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也让中层干部利用外出培训得以休息和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工作状态。
4、 重视沟通,打造中层干部的团队精神。
中层干部又忙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又要做学校分配的行政任务,工作难度大,工作任务重,长期会形成职业倦怠。
校长应该多和中层干部沟通,多看中层干部的优点,工作中多鼓励,接纳或善意提醒中层干部的不足,多关心中层干部的工作和生活。重大管理举措的出台应充分征求班子成员的意见, 在讨论中允许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质疑。并且认真对待不同意见,使管理举措更加完善。这样可以使管理举措变成集体智慧的结晶,使大家产生认同感,相互尊重, 相互激励。同时,校长应该对所有中层干部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这样各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互相沟通,形成合力。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