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间舞蹈是藏族人民在其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藏族劳动群众依据自己的生产生活经验直接进行艺术创作,并在群众中得到传承和流传的舞蹈形式。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藏族民间舞的艺术特性,欢迎阅读欣赏,希望您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藏族是青藏高原上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在文学、艺术、医药、建筑等方面突显出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结合的藏区文化。藏族民间舞蹈因此具有了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点,并在创作者的精心设计和表演者的即兴发挥下,民族文化又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汲取了新的艺术养分,因而无论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是在群众审美心理过程中,其应有的功能和舞蹈形式中的部分文化艺术因素一直遗存到现在。
一、民族地域文化艺术继承性的艺术特性
藏族文化艺术的形成受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颇大,也是在该民族的社会结构层次、劳动生活、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等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地域色彩和风格特点。一般来看,藏族民间舞蹈可以划分为宗教舞蹈和民间自娱性舞蹈两大类。这两大类舞蹈都有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翩跹优美的舞姿和独特的舞蹈风格,在地域文化艺术继承性方面是最具有典型意义的。
自创建藏传佛教后,逐渐出现了戴各种神祗面具的舞蹈,它吸收了大量藏族民间舞蹈成分,成为宗教自身和宗教信徒们用来驱鬼求神、祈福来世、表演佛经故事等祭祀活动中的宗教舞蹈。
由于藏族生活的地域以及环境条件,这就出现了在继承传统的文化艺术现象、节日和祭祀活动的基础上,又形成了诸多形式不一、风格各异的歌舞。在青海,藏族祭祀舞蹈继承最古老、最常见的有两种:即在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举行法事活动时跳的“羌姆”(青海汉族俗称“跳欠”)和流行在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大型民间祭祀舞蹈“拉什则”(神舞)。藏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的舞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各类舞蹈分别有着不同的形式。它既能使人们在尽情歌舞的欢乐中抒发情感,又能通过它与神灵沟通而得到佑护意愿。在节日中,几乎都是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形式,并借此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
由于虔诚的宗教信仰意识和高寒带自然环境下的劳动,使藏族人民形成了独有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这些固有的个性形态常在藏族舞蹈中表现出来,如松胯、点步、弓腰、上身微前倾等。
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这种舞蹈的继承性是地域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载体,在藏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中积淀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传统观念,传承着这个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因素。同时通过祭祀、宗教信仰、民俗等活动,在群众中得到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二、群众自娱性的艺术特性
民间舞蹈是既在群众中产生又在群众中直接传授和传承的舞蹈,这是群众自娱性的典型特点。在藏族民间舞蹈中较为常见的是,藏族群众在自娱的过程中,他们首先将藏族民间音乐旋律和节奏律动与藏族民间舞蹈动作的豪放、洒脱、轻柔、矫健、奔放、飘逸、优美联系起来,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现实生活的赞颂。“卓”,就是典型的群众自娱性舞蹈之一,最为通俗的称呼是“锅庄”,意思是说围成圆圈而舞动,例如:玉树“卓”舞的动作主要围绕甩袖来进行,表演时常常有几十人、上百人共同参与。舞者的袖子很长,全都拖在地上,男子舞蹈甩袖幅度大,动作优美潇洒,手臂旋转自如,腿部的动作幅度也很大,需要配合着手臂的甩袖做抬腿、撩腿、转身等大幅度的跳跃和移动,周身协调配合。时而粗犷舒展,时而轻柔流畅,尽情地欢娱,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情感。整个舞蹈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将男性舞蹈阳刚、帅气之美充分展现出来。女子舞蹈动作柔美流畅,甩袖和脚下动作基本与男子舞蹈相近,但幅度较小,展现出女性柔美秀丽和温柔端庄的特性。
“卓”舞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独特的风貌、精湛的技艺、强烈的个性为广大群众所称誉,在藏族歌舞艺术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显著的典型性,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卓”舞蕴有古老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三、即兴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艺术特性
藏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深邃的民族历史文化载体。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群众自娱性,逐步形成了适应于群众即兴发挥和易学、易会、易参与的状态。这种即兴性和适应性,就是在有了相对稳定的形式和固定的动作后,即兴发挥部分舞蹈动作,随表演者的情趣而创造,使表演的内容具有新意。如“热巴”、“热依”、“则柔”、“卓”等都属于这种集体性的民间舞蹈,表演一般都在几十人以上,适应于民间自娱性场合,大家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动作协调、流畅、轻盈、含蓄,在表演中可以随时参与其中舞动,也可即兴发挥,热闹而又气势,场面十分壮观。
在青海地区的藏族民间舞蹈中,以民俗风情为内容的节目相当丰富,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卓”、“伊”、“则柔”、“热巴”等。丰富的内容和多变的舞姿,是古老的民间自娱性歌舞,适宜逢年过节、喜庆集会和迎娶送嫁的各种场合,舞者身着节日盛装,即兴表演,更是适应不同场所,深受群众的喜爱,是藏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娱性艺术形式。
所有这些歌舞,载歌载舞,因为具有群众自娱的先决条件,显得更加轻松、活泼、即兴、随意、易学,将民族民间生活装点得丰富多彩、绚烂多姿。这种民间舞蹈的曲调古朴优美,动作也因无严格的程式局限而轻盈自如,表现的情绪也随自然环境和心理的愉悦而高涨。群众自娱的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可在传统的节日上表演,还可以在田间地头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
歌舞已成为藏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娱性艺术形式。藏族民间舞蹈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那种明快的律动给人们以安详和谐的美感,也形成了民族舞蹈风格的一个流派,这种流派正是地域民族文化艺术的继承性、自娱性、即兴性、适应性的外在表现。
总之,藏族民间舞蹈在地域的继承性上不仅表现在舞蹈动作的采撷和拓展,还在舞蹈外形特征上表现了自娱性、即兴性、适应性的继承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