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
一、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表略】
二、 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及其表现
四种品质都有两极性: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
还表现:积极与消极的体验;增力作用与减力作用。
三、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雷区:主要是填空和选择,注意理解并记住例子】
(一) 情绪的种类
1、 心境——一种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2、 激情——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3、 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景所引起情绪状态
(二) 情感的种类
1、 道德感——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2、 美感——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
3、 理智感——对认识活动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第三节 情绪的机体变化与外部表现
一、 表情动作的三种表现形式
表情动作——简称表情,是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或者指有机体通过自身的外显行为来表达感情。
面部表情——指面部的表情动作
言语表情——情绪在音调、节奏和言语速度方面的表现
动作表情——情绪在身体姿态、四肢活动方面的表现
二、 情绪发生时伴随的内部生理变化
1、 内脏器官的变化
2、 腺体分泌活动的变化
第四节 情绪理论【雷区:论简】
一、 詹姆士-郎格的机体知觉理论【图略】
二、 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图略】
三、 阿诺德情绪认识-评估说【图略】
四、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该理论萌生于60年代,至今已成为很有影响的情绪理论之一。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都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的功能,汤姆金斯认为,情绪就是动机,他否定了把动机归结为内驱力的看法,着重指出内驱力信号需要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起这种放大作用的正是情绪过程;而且情绪是比内驱力更加灵活和强有力的驱动因素,它本身可以离开内驱力信号而起到动机作用。
伊扎德的动机论则容纳了更复杂的内涵,他提出,情绪是一种基本的动机系统,他从整个人格系统出发建立了情绪-动机体系。伊扎德提出人格具有6个子系统:内稳态、内驱力、情绪、知觉、认知、动作。人格子系统组合成4种类型的动机结构:内驱力、情绪、情绪-认知相互作用、情绪-认知结构。在这庞大的动机系统中,情绪是核心,无论是与内驱力相联系的情绪,或是同知觉、认知相联系的情绪,抑或是蕴含在人格结构中的情绪特质,都起重要的动机作用。伊扎德进一步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体验正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策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伊扎德的情绪理论还包容着更完整的内容,他从进化的观点出发,提出大脑新皮质体积的增长和功能的分化同面部骨胳肌肉系统的分化以及情绪的分化是平行的、同步的。多种情绪的分化是进化过程的产物,因此,才具有灵活多样的适应功能,从而导致情绪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着核心的作用。每种具体的情绪都有其发生的渊源,都有特定的意识品性和适应功能。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关于表情的学说。从情绪的分化观出发,十分强调面部表情的重要性。他们指出,人类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程序化的模式,而且先天的面部表情参与到情绪发生的整个机制之中,面部运动的感觉反馈激活情绪体验。伊扎德详细阐述了这一过程,描述了外界刺激事件引起感觉皮层和边缘系统的兴奋,激活在下丘脑或杏仁核内贮存的先天情绪模式,从而在面孔上显露为一种具体情绪的表情。这一表情活动向脑内的感觉反馈引起皮层的整合活动,从而产生情绪体验。这就是表情的"面部反馈"功能。
在对情绪性质的阐述上,动机-分化理论既说明了情绪的产生根源,又说明了情绪的功能,为情绪在心理现象中确立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尤其在对人类婴儿情绪发生和功能的阐释上,具有创新性和极大的说服力。但是动机-分化理论对情绪与认知的联系缺乏具体的论证和阐述,这不失为其理论不足之处。
五、 刺激情境、生理变化、情绪经验三因素的关系——情绪归因理论
情绪的发生与变化涉及到三个因素:即刺激情境、生理变化、情绪经验。心理学家沙赫特做了个情绪归因论的试验说明:外界情境或生理变化,虽然也是产生情绪的因素,但人对自己状态的认知,对于情绪反映起着决定作用,或者说主要因素。
第五节 情绪的效用
一、 激奋水平与心理活动的关系
1、 激奋水平人或动物的神经系统在高度兴奋与高度抑制之间有不同的水平,谓之激奋水平。
2、 叶克斯-道得生定律
作业效益与激奋水平之间得关系:前者先随后者得升高而提高,达到最佳水平后,又随后者得提高而降低。这种适中得激奋水平又以作业得复杂程度为转移,作业越简单,这种适中得激奋水平应偏高;作业越复杂,这种适中得激奋水平应偏低。
二、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和调节功能
信号功能——个体以体验得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知,并对他人施加一定的影响。
包括几层含义:
1、人的情绪或情感一旦和有关事物结合起来,人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该事物的、具有感情色彩的记忆映象;
2、人一旦又了情绪、情感的记忆经验,不仅见到见到某类事物能够引起相应的情绪,而且再度遇到某些表情,也能领会它的含义,并对它作出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及行动上的趋避动作;
3、个体对各种信息的意义性的鉴别经常是通过共鸣和移情作用进行的。
调节功能——情绪或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