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化——同抽象和概括相反,将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运用到具体对象上去。
第三节 概念的形成与掌握
一、 什么是概念(99名 00选 04选)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
二、 概念的形成
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三、 概念的掌握(00简)
概念的掌握又叫概念获得,是个体对社会已形成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掌握。掌握概念即掌握了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共同特征,也掌握了具有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同类事物。
两种途径:日常概念——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与积累经验;通过课堂或自学。
四、 影响掌握概念的因素(01名,03选,论 05选)
过去经验——日常概念的影响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变式——事物的变换样式。充分?不充分?
词语的运用——
定义——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来表达概念的内涵
第四节 问题的解决
一、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 提出问题——前提【影响因素:态度,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知识经验】
(二) 分析问题
(三) 提出假设
(四) 检验假设
二、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01论 04名 05简)
(一) 人的知觉特点——要克服先入为主的倾向
(二) 定势——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对问题解决主要影响在“功能定位”
(三) 已有知识经验与动机——适度的动机
(四) 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及性格特征上,其次,人的智力对问题的解决也有显著的影响。
第五节 创造思维
一、 什么是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1、 创造思维一般是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
2、 创造思维既是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
3、 创造思维往往具有突发性,即灵感在其中其重要作用
4、 创造思维是一种连续的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创性、敏捷性的综合表现
二、 创造思维的过程
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三、 创造思维的培养(99论,02论)
1、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3、 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4、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第六节 思维品质(98选 01简 03名 04简)
一、 思维的广阔性——全面细致地考虑采问题
二、 思维的批判性——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
三、 思维的深刻性——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面去考虑问题
四、 思维的灵活性——一个人的思维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五、 思维的敏捷性——能够在很快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
第七节 想象
一、 什么是想象
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二、 想象的分类(98填 99选 01选 02选)
(一) 有意想象与无意想象(依据:有无目的)
有意:随意,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无意:不随意,无预定目的、不自觉进行的想象。
(二)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有意想象的特殊形式)
再造: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三) 幻想(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四) 梦(无意想象的特殊形式)睡眠状态下所发生的想象活动
三、 想象的形成方式
(一) 综合——把各个生活领域和各种生活现象中的不同方面或特征组合在一起
(二) 夸张——改变事物本来的特点。并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或强化
(三) 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去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四) 拟人化——把人的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是事物人格化
第七章 情绪与情感
第一节 情绪与需要
一、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产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
情绪与有机体的需要密切联系着,是一种以需要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二、 需要——个体与社会的客观需求艾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三、 需要分类——总的方面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理需要——对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所需求的事物的反映
社会需要——对维持社会发展所需求事物的反映。
按照需求对象的性质可以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图』
生理是基础,只有一些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才会促使高一层次需要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