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16-01-12 00:00:00 编辑:颖儒 手机版

  三、 情绪与身心健康

  第六节 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 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

  教师的感染力——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

  表现:

  1、 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

  2、 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

  3、 能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 情绪与学习效率

  用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说明

  三、 教师对学生情绪的识别和学生情绪的自我调控

  (一) 教师要掌握良好情绪的标准

  1、 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的环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 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应该具备情绪反映的转移能力

  4、 良好的情绪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 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1、 教会学生形成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2、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 培养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

  四、 良好情绪的培养途径

  1、 要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

  2、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3、 锻炼身体

  4、 培养幽默感

  5、 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认识存在,分析原因,掌握控制和消除的一些方法)

  第八章 意志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一、 什么是意志

  1、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情感过程是人脑对自身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态度的反映。意志过程是人脑自觉确定目的,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反映。2、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属性(本质属性)的反映,情感过程是对自身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是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

  联系:1、认识是意志活动的基础,离开认识,意志无法产生。2、情感对意志有重要作用,它既可能是意志活动的动力,也可能是阻力。3、人的意志能影响或调节人的情感。

  3、第二信号系统在意志行动中,起着调节作用。

  二、 意志行动及其特点

  意志行动——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

  特点:有明确的预定目的;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第二节 动机

  一、 动机

  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引起动机的条件一是内在条件(需要),二是外在条件(主体之外的各种物质刺激)。

  二、 动机的功能

  动机有激发功能、选择和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三、 动机分类

  1、 起源分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 内容分类:高尚的动机和卑劣的动机

  3、 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短暂的、具体的动机

  4、 对活动的支配作用:主导动机和次要动机

  四、 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主要人物:詹姆士,麦独孤,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他提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就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二)驱力~诱因理论。

  武德沃斯提出所谓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的平衡。

  赫尔是驱力理论的重要支持者,认为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能为机体的活动提供动力,促使机体采取行动,以消除需要唤起的紧张状态。P=D×H-I (潜能P 驱力D 习惯强度H 抑制I)

  P=D×H×K-I (K诱因)

  (三)认知理论。

  1、期望。弗洛姆认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行为目标的价值以及他对达到该目标可能性的期望。

  2、归因。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推断叫归因。最早研究归因的心理学家:海德,韦纳把这些影响因素归纳为三个维度:因素源、稳定性、可控性。归因类别: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稳定的是能力和任务难度;唯一可控的是努力。

  3、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个体能自己从事该项活动与否的判断有关。

  五、 学习动机的培养

  三条途径: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内部需要,转化学习动机;强化内外因素,维持学习动机。

  六个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远景性学习目的教育;提高教学艺术,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及时、有效的反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节 意志行动过程

  一、 采取行动阶段

  (一) 确定行动目的

  双趋冲突: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这种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者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象这种°同一目的兼有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三) 作出行动决定

  二、 执行决定阶段

  第四节 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一、意志品质

  ① 意志的自觉性:就是一个人能够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动目的的品质。

下页更精彩: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已影响79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