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个性”在民间舞蹈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现阶段在我国民间舞蹈的课程教学中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两者还没有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住舞蹈所具有的风格以及情感。因此,在教学模式上可以把“风格性”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从而将舞动文化充分的体现在教学中。
(一)以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所具有的审美特点分析“风格性”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的过程中通常都会有这样的疑惑:相同的舞蹈动作在各种民族舞蹈的律动中可以展现出不一样的审美风格。对于这种问题我们可以用“一鹰三态”的观点体现出“风格性”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蒙古族、塔吉克族以及藏族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因此对于鹰很是喜爱,并且把鹰看做是英雄的象征,但是在各族的舞蹈中所展现出的鹰的气质以及形态却大不相同。蒙古族描述的鹰体现出一种矫健与勇猛;塔吉克族描述的鹰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轻盈;藏族所描述的鹰则体现出一种豪放与稳重。这也正是所说的“一鹰三态”。而以民间舞蹈“风格性”进一步加以解释:蒙古族舞蹈中的鹰的形象是草原牧民所具有的精神以及气势的一种升华,展现出无以伦比的英雄气概;塔吉克族同样把鹰的神态与气势等融入到本民族的舞蹈中,且舞蹈节奏鲜明、风格别致,这与此民族生活的高原、丝绸古道以及古西域乐舞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藏族人民把鹰看做是一种神鸟,认为鹰蕴含着一定的灵性以及神力,藏族中的天葬此种习俗就体现出一种由鹰把死者的灵魂带往天堂的信念,因此藏族舞蹈中鹰具有稳重以及高贵的品格。三个民族中的鹰舞都是民族文化的产物,但是作为不同的民族舞蹈,其审美的风格以及表现的形式却是各具特色,正确解释、区分不同审美风格蕴含的舞蹈文化内涵,这就是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独特的魅力所在。
(二)以民间舞蹈所具有的动律以及体态产生的角度分析“风格性”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每个民族由于传统文化、地域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的不同,从而形成了民族舞蹈中蕴含着形色各异的动律与体态。在舞蹈教学中,以“风格性”作为教学的起始点,使民间的传统文化、人文素养等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民间舞蹈本质的探索与学习。
我们以东北秧歌所具有的体态以及动律产生因素来说明“风格性”教学的重要性。东北秧歌在体态方面的特点体现在重心在前、上身前倾、膝部微屈;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时,落地快而扎实。这种独具特色的体态与动律的产生与东北所处的地域、传统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息息相关,而且与秧歌表演中踩高跷的动作技术亦是密不可分。东北秧歌在踩高跷时,脚下绑着木跷,因此身体上身必须保持前倾、含胸的体态。而出脚与 踢抬所具有的律动特点也与踩高跷时的行走表演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说研究东北秧歌所具有的特点与东北特有的文化有着极大的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没有了高跷的影子,但是通过对东北秧歌体态以及动律的分析与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东北秧歌的同时还可以循序渐进的控制自身的体态以及对律动的精确呈现,加上对东北地区人们乐观、朴实性格的了解,在呈现东北秧歌体态以及动律时,便具有东北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每种民族舞蹈的形成都是经过此民族历史的发展以及艺术创造而实现的,舞蹈蕴含了本民族特有的地域特征、文化传统等众多的因素。所以说,对于民间舞蹈教学,应该体现出“风格性教学”,以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了解,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把握住舞蹈的风格。
(三)以舞蹈创作的风格分析民族民间舞蹈“风格性”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的舞蹈教学以前通常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机械的模仿,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对自身的特点以及潜能没有很好的认识。这种现象的发展使得学生慢慢的失去了学习与表演的欲望,即缺少对民间舞蹈风格特点的整体把握,而且在个性体现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导致编创变为一种形式主义。
民间舞蹈“风个性”教学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启发学生在舞蹈的创编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自身条件,并且对此舞蹈的文化背景因素进行详细的思考,使得舞蹈不仅仅体现身体上的姿势。这样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经典的、才会充满灵性。增有人说过:“风格是重复的,个性是变化的;风格是铁,个性是火。”如果有一个点使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那么将会炼出钢。在此,“风格”就是民族民间舞蹈对蕴含着的文化内涵的再现,而“个性”则是对生活的体验与感知。
综上所述,把“风个性”加入到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可以有效的将我国的舞蹈文化传递下去,使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