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应该将农村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作为介入点,将个体或村庄所面临的困境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分析,不能单从村民的心理、情绪、行为等因素去理解和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最新农村社会工作者装备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问:村庄需不需要专业服务?
笔者参与了对上海市崇明县三星镇海洪港村、浦东新区周浦镇旗杆村、浦东新区航头镇牌楼村的实地调查。这里的中青年大多外出工作,村里以老人、儿童、妇女和来沪务工人员为主。高龄老人由于身体因素,对社区活动望尘莫及;低龄老人似乎更愿意在自留地里耕作;留守妇女更倾向于打麻将或纸牌;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域在学校; 来沪务工人员则每日忙于生计。这些潜在的服务对象需要社会服务吗?答案不言而喻。笔者同时发现,村民们感兴趣的跳舞活动却缺乏指导老师;村里的传统技艺,如唱戏、编织、竹编、木雕等,却得不到保护和传承; 留守儿童的课业辅导也不尽如人意。看来,村民们不是没有需求, 而是现有的服务不合他们的胃口。
二问:村民需要“物质回报”才参与?
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文化环境中,家庭和家族在村庄治理和村庄动员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如今家庭或家族的功能已被弱化甚至瓦解。而村庄里尚未建立起新的组织方式,参与主体也尚未被发掘, 导致村民的参与和组织状态处于“真空”状态。这三个村庄,无论村里组织什么集体活动,都需要挨家挨户地动员,并且效果也不好,不是迟到早退,就是不遵守活动规则。另外还有个不好的习气,就是不管参加什么活动都需要有礼品做奖励。
社工需要拥有哪些“装备”?
装备一:善做伦理选择
在农村,“人情” 是绕不开的话题。当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遇到“人情”时,极易产生伦理困境和伦理难题。如,遵从了村民的“人情”交往法则,有可能会违背社工的专业操守。在做出伦理选择之前,社工需要准确识别出当前遇到的困难是专业伦理问题还是专业技术问题。如果将伦理问题视为技术问题加以处理,极有可能南辕北辙。判断出伦理困境后, 就需要社工做出伦理选择。尽管伦理理论取向和伦理守则有很多, 但在实务领域,伦理难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社工需要综合当时的情景、服务对象的接受程度、机构宗旨、服务目标等因素, 做出适当的选择。
装备二:善做社会倡导
社工不能忽视基层社会的复杂性,尤其是当前村民参与和村民自治领域的诸多问题。社工应该将农村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作为介入点,将个体或村庄所面临的困境放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分析,不能单从村民的心理、情绪、行为等因素去理解和分析。既有的农村社会工作经验表明,农村社会表现出的很多外在需求或问题背后,隐藏着其他的需求或问题。如果社工忽视对社会环境的考察,极易被这些外在的表象“吸引”,到了实操层面却发现,该村庄需要解决的并不是这些表象问题,而是其他需求或问题。因此,社工不仅需要做充分的调研,更需要在实务层面进行社会倡导,倡导的目的不仅是帮助服务对象改善现状,更希望能够从社会舆论、政策层面带来改变。
装备三:善做村庄动员
村庄层面的动员是目前开展农村社会工作的首要任务。长期的家庭和家族式的动员方式,已让村民们习惯了非个人化的参与方式,自己已无法准确知晓自身的需求,个体和家庭的界限不明朗。刚开始,社工可能需要设计一系列集体活动,这些集体活动的主题性可能并不十分明确。我把这些集体活动比喻成一扇扇窗户,社工需要通过这些窗户打开村民的世界,但是,社工并不知道哪些窗户能够为村民带来“阳光”, 因为连村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更像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装备四:善做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时常被社工挂在嘴边,但在实务操作时,却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工作。结合笔者的既有经验,以下三类资源的可操作性较大:大学生村官,相对于当前农村基层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而言,大学生村官更易接受社工的理念和方法。村庄领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村委会领导,而是指经济上的村庄精英以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普通村民,还包括那些热衷于村庄事务的村民。村落文化,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村落文化,如传统建筑、音乐、技艺等,这是开展农村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也可以成为农村与外界建立联系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