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体系,不仅仅是数量、种类比较多,而且还表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分布在中华大地的各个地域。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中国民间舞的风格与规格,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民间舞最初产生的目的在于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种精神的娱乐形式,从最初的产生到如今的发展,民间舞已经逐步成为了人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的重要形式之一。民间舞是民族文化和艺术特征的集中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心理素质以及审美习惯,民间舞源于日常生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生活节奏日益快速发展的今天,民间舞无疑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一、民间舞“规格”与“风格”的关系
追本溯源,“规格”一词的意思是指“符合规定的各种条件和要求”。具体到民间舞中就是指在舞蹈领域中的标准规范,也就是舞蹈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某种标准。民间舞是身体动作协调统一的整体性活动,力求将体态、动态、动感以及力感等有机融为一体,寻求一种和谐统一的舞蹈“规格”。“风格”的本意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要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个性化的集中表现,个性和特色在某种程度上是融为一体的,个性就是特色,特色的外在表现就是风格。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民间舞是逐渐由生态型向社会娱乐型转变的发展过程。在现代体系的民间舞蹈创作过程中,应用“规格”这一杆秤来把握好“风格”是十分重要的:风格是民族精神和人们生活状态的集中表现,也是民间舞生命力的重要体现。
二、广场民间舞风格与规格的融合统一
当前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需要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寻求心灵和身体的方式,广场民间舞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应运而生,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广场民间舞逐渐成为一座城市休闲文化的代表。广场民间舞不要求非常正规的表演形式,主要是满足大众娱乐休闲的目的,是一种将民族性与地域性融合,传情达意的舞蹈形式。即使广场民间舞不要求十分规范的动作,具有非常随意的舞姿,但不可否定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基础动作,在这些基础动作之上进行自我创新,以传达出自身情感需求,形成一种热闹和谐的场景,最终实现自我娱乐的目的。广场民间舞是全民参与,人们通过各种简单的动作来调动自身的情绪,由此带动整个情感达到最高点,实现自娱自乐。这种广场民间舞是民众表达自我感情的一种形式,在约定俗成的轻盈简单的姿态中流露出民族、民俗文化的风格。
如著名的“谐”舞是藏族地区最流行的广场民间舞蹈,其整个的舞蹈动作规格基本是以双膝为中心,通过双膝的屈伸以及摆杨彩袖来控制整个舞蹈的力度与力量。展示给人们的是轻盈欢快的舞步,总体上表现出一种流畅圆润、淋漓尽致的柔美的独特风格。“谐”舞另一个特点就是舞蹈与音乐融为一体,一边唱歌一边舞蹈,歌词也是当地人民对其生活的真实写照,歌词中不仅有赞美家庭婚姻,传授某种生产技能技巧,而且还有一部分是对优秀高尚人物的歌颂,当然也离不开对大自然原生态美的赞美。整个的舞蹈表达出的是一种对生命和生活的赞美,能够让舞蹈参与者体会到民族自豪感,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刺激。广场民间舞的规格与整个舞蹈所表现的民族精神、民俗风情以及不同的审美心态融为一体。所以对于广场民间舞,其整体风格与规格已经融为一体,与原始、民族、地域以及自娱等因素有效的联系在一起。
三、舞台民间舞规格与风格的再创造
舞台民间舞是民间舞的另一种较高形式的类型,在风格和规格上与广场民间舞就有一定的差异了。受舞台表现艺术的影响及要求,任何的舞台艺术都需要有一种自由的规律,民间舞蹈更多的只是作为原生态创作的源泉;舞台民间舞其实是植根于广场民间舞,是对广场民间舞的一种升华和提升,是从广场到舞台从群众到专业艺术表演的升华与提升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舞台民间舞也是对广场民间舞的继承和发展,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需要继承和发展。把民间舞移到舞台上,需要对民间舞作出一定的改变,而这个改变的过程就是民间舞生命力延续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民族生命力的凝聚与体现,代表着各民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舞蹈动作的美感追求是与动作风格的美感表现相一致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抒发民族感情。舞台民间舞的审美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舞台民间舞最初只是单纯的自我娱乐的舞蹈形式,不追求任何的表现意识以及动作修饰,在其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注重其表现性,开始追求表现意识以及修饰美。这种形式上的升华其实也是对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种无形的提升,同时也是民间舞风格的提高,当然,这种形式上的变化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民间舞的内涵。舞台民间舞是展示给观众的一种相对规格较高的艺术形式,需要最大程度的得到观众的认可,这种认可主要表现在,由于舞台民间舞源自民间,是对民间生活的另一种表现,这就对舞蹈教育者或者舞蹈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经历过现实生活的历练,才能提炼、加工乃至对其进行升华,才能真正体会到其内涵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风俗的独特风格,才能展现民族审美文化,反映民族生活中最自然、最美的一面。
舞台民间舞的代表要数杨丽萍的《雀之灵》。这部作品的成功一方面离不开杨丽萍优秀的身体素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其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准确把握物态对象以及其所代表的傣族人家的生活实景,将傣族民族舞中独有的舞蹈风格进行在创造,形成了新的审美方式和表现方式,并对其进行多方面的艺术手法的处理最终展现给舞台观众。《雀之灵》是舞台民间舞的集大成,将风格与规格高度的统一在一起,是概况时代的需要,更是在继承民间舞传统基础上的再创造。
将现代发展理念注入民间舞的发展中,是提升民间舞发展动力,增强民间舞活力和生命力的重要表现,不过任何形式的改变和提升,都需要遵循民间舞本质的“根”,也就是通说的风格。民间舞蹈的风格是永恒的主题。规格的范围很广,如动作、风俗、服饰、音乐、文化等各方面构成了大规格,从各个方面推动了风格的完整性和完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