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提升投资者信心、吸引国内及国际投资、支撑稳固经济增长的是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甚至是国家经济的总体声誉。 yjbys小编下面为你整理了关于企业声誉是提高GDP的驱动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不负责任的商业经营给国家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社会非常值得尊敬的一个良好传统是珍视诚信、重视声誉。然而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样的良好传统,即诚信和声誉是构成经济强势、持续增长的重要元素。
强健的声誉是强健经济表现的伙伴,中国公司最终会普遍被迫承认这样一个重要的理念――认识并控制与治理环境、社会和工作场所管理问题有关的风险,并将它们归为影响财务表现的因素。虽然这些因素往往被认为是无形的,却在总体上与公司能否经营成功有很强的关联。这也影响到中国的财经系统及国家本身在世界舞台上的广泛声誉。
中国经济的快速扩张和增长无疑是过去十年中最显著的发展。中国的发展目前已经创造出了世界上最具活力、生气勃勃的经济力量之一。再过几个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第二大国。
虽然如此,中国经济目前仍处在转型期中:除非认真考虑不负责任的商业经营给国家经济带来的负面财政和社会影响,以上宏伟目标很难实现。
和所有新兴经济一样,能力的构筑仍需继续被优先考虑。虽然中国的商业实体可以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发展,但仍需在对环境、社会、工作和治理方面的风险进行了解、建立培训体系及增加知识共享等方面多做工作。
去年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及时地敲响了警钟:当商业实体不把环境和工作场所安全作为商业风险的核心元素来管理时,可以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如果细细计算这个事件给政府和肇事单位带来的财政损失,是个不小的数字。而且,这样的灾难如若继续发生,将会给中国的国家声誉带来消极的影响。
衡量风险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
要应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商业实体急需采用有效的系统来衡量与声誉相关的所有风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开始以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建立起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不过,还需要有独立的体系来衡量、量化相关表现。评估如果不是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会立即减弱,并且经常会被质疑――实际上,很多关键的问题往往都没能通过内部评估暴露出来。
当然,有些公司刻意隐瞒问题,但更多情况是因为公司缺乏专门专业的能力来评估与公司所承受的广泛风险相关的商业行为。在早期没能识别这些风险往往招致严重的财务后果,玷污了公司的声誉。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Enron)的轰然破产已给全球的商业领袖们上了警世一课。近年来,世界主要跨国公司日益重视使用可信的第三方来评估公司的声誉表现。
一个企业的声誉不是建立在它对本身的看法上,而是建立在企业外部――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对企业的看法上。从定义上讲,企业声誉指的是企业在何种程度上能满足它无法直接控制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通常,一个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以下群体:合资方、投资者、供应链伙伴、政府部门代表、顾客、潜在员工以及国内、国际社会团体。多数公司都有对公司有特别意义的一些利益相关者,它们能对公司声誉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一个公司监控、管理与各类利益相关者有关风险的能力会不断巩固公司控制自身声誉的程度。不久前,有关富士康公司的系列“纷扰”,其实始源于公司对工作场所的风险缺乏管理。公司声誉因此所受侵害恐怕是它始料不及的,财政损失更不在话下。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采用国际承认的声誉标准为包括政府在内的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受保证的机制,使它们在评价企业声誉时有了客观可靠的参考指向。目前,在中央政府日益制裁破坏环境或不遵守商业道德企业的情况下,这方面的意义尤为重要。
同样地,其他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在审视采用了声誉标准的企业时,可以提炼出它们感兴趣的相关信息。投资者会将正面的评估结果解读成是企业赢利和创造积极财务回报能力的保证;潜在的优质雇员可以根据企业出色的声誉而做出为其效劳的就业选择;顾客们则将优秀的声誉级别看成对可靠的产品及服务的认可。如此,那些来自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反应还能从根本上直接巩固企业管理风险、产生财务收益的能力。
企业声誉应进行公开报告
在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就企业声誉进行公开报告是极其关键的。市场越是成熟,对此需要越是强烈。
事实上,作为谋求公开披露有关声誉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多数主要跨国公司已经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令人鼓舞的是在中国,一些表现出众的公司(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国家电力)已经率先发布了各自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对企业本身突出声誉表现的认可,像这样的公司已经具有条件来使用国际承认的第三方认可标准,并向国际市场展示企业在国际基准下管理、控制与声誉相关风险的能力。
最近,在与上海政协下属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的合作下,中国企业代表、资深学者、政府官员及业内专家一起讨论,分享他们对于中国当前企业声誉发展的心得。会上达成的主要共识是.公司若要在日益全球化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一定需要好的声誉;而这必然会提升中国公司在世界舞台上的总体声誉;但只有通过“强硬”的方式,即对声誉进行测量和评估,才能真正建立、维系起一个稳固可靠的声誉。
研讨会上公司代表们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报告。很明显,一些中国公司正在集中注意力进行这项在它们的经营活动中很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