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踏“说文解字”
一堂词汇课:
1.直踢踏:以趾肚敲地然后抬起(只抬起踝关节)。
2.向前踢踏:以趾肚向前敲地,然后抬起(只抬起踝关节)。
3.向后踢踏:以趾肚向后敲地,然后抬起(只抬起踝关节)。
4.跟踢踏:屈膝,以足跟敲地后快速抬起来,有三种形式:
(1)以一只脚站立。(2)以趾肚或动作脚站立。(3)快速地一戳。
5.跟打击:同跟踢踏,只是完成时足跟放下,而且音调上更重。
6.足趾踢踏:屈膝,以足趾敲地后快速抬起。
7.足趾节拍:同足趾踢踏,只是完成时足趾放下且音调上更重。
8.趾肚踢踏:以趾肚敲地后快速抬起,可以有三种形式:
(1)以一只脚站立。(2)以足跟或动作脚站立。(3)快速地一戳。
9.踢踏弹跳:一个前踢踏后紧接着一个弹跳,可行进亦可原地,动作要轻。
踢踏花边
历史:踢踏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以前,最早起源于非洲和欧洲。在神秘古老的爱尔兰,《大河之舞》的故乡里菲河畔,有着翡翠一样绿眼珠的盖尔女孩儿4岁开始就跟在姐姐身后学跳踢踏了。 随着爱尔兰移民和非洲奴隶在美国新大陆的发展,踢踏跳上了纽约港的码头。
舞姿:利用脚的各个部分,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
音乐:轻快。
风格:踢踏舞在世界各地流传,形成了风格迥异的踢踏——美国风格、爱尔兰风格、澳大利亚风格和非洲风格,甚至西藏民间舞蹈也有踢踏的元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风格和爱尔兰风格。爱尔兰踢踏以脚的动作为主,身体和手的姿式较少。《大河之舞》这台爱尔兰踢踏舞的综艺秀。凭借着现代化的创作观念、商业化的制作和包装,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爱尔兰踢踏的震撼魅力,大张旗鼓地捍卫了爱尔兰才是踢踏舞的故乡。
美式踢踏:又名美式爵士踢踏,身体、表情的变化自由丰富,形成特有的幽默和诙谐风格。上个世纪的百老汇和歌舞片盛世时代的好莱坞为世界做的一件大好事,就是将踢蹋舞搬上舞台和大银幕。
早期代表作:《雨中曲》以及秀兰·邓波尔参演的大部分影片。
新世纪歌舞片和踢踏舞再度回潮,2002年影片《芝加哥》中,最老谋深算的里查·吉尔和世界上最具诱惑力的两位女人演了一场最乱的戏,但其中的踢踏舞步连一向表现沉稳的梁朝伟也不禁要模仿一番。
人数最多的踢踏舞表演目前的吉尼斯纪录是6300人同时表演。
最快的踢踏一秒钟28次
练习踢踏最小的年龄 1岁8个月。
鞋最早的蹭踏舞鞋是木制的,现在在鞋底发出踢踏声的是一种铝合金金属片。
最让人感觉震撼的踢踏舞演出《大河之舞》
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踢踏舞镜头《雨中曲》那段雨中爵士风格的踢踏舞。
踢踏行动——舞蹈+健康
1.健脑:左脑指挥右脚,右脑指挥左脚。跳踢踏时左右脚需要同时协调动作,也就是说左右脑要一同“动”起来。大多数人平时动用左脑的时间多于右脑。现在开始跳踢踏,给右脑多一个开动的机会!
2.健心:灵敏、协调,身心愉快的有氧心肺练习。踢踏是一种民间舞蹈,没有场地,没有人数,没有年龄限制,自由自在。
3.健身:膝盖总是第一个跟随岁月背叛我们。跳踏踢能让我们的膝盖和脚踝更长久地停留在年轻地带,踢踏还是一项最好的自我足底按摩。
4.健美:大运动量消耗脂肪。当年泽塔·琼斯可就是凭着一路精彩的踢踏甩掉了一身婴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