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名曲《春到湘江》

发布时间:2017-03-20 00:00:00 编辑:胡萍 手机版

  竹笛名曲《春到湘江》创作于1976年。作者宁保生,中央民族乐团竹笛首席,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国家首批一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

竹笛名曲《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自问世以来,就以其鲜明的湖南花鼓音乐特色,时而跌宕激情,时而流畅如歌的新美旋律,引起了全国广大笛子演奏者的热烈反响,并受到了笛子爱好者的特殊青睐。不但被多种笛子出版曲集争相出版,而且还成为众多笛子演奏家的演出保留曲目和许多音乐院校的笛子教材,还被编入近年普及全国的笛子考级七至八级的曲目之中,成为了青少年业余笛子学习队伍中娇娇者们所喜爱演奏的曲目之一和报考许多音乐院校笛子专业的热门选曲。

  乐曲表现了湘江两岸生机勃发的春色美景和湘江两岸人民建设家园的火热干劲及对家乡明天激情满怀的美好憧憬。乐曲共分引子、如歌地行板、欢腾的快板、尾声等几部分。

  引子是一段散板。它着重表现了湘江的春天来临时的激荡之情,广阔而起伏,内涵而激情,展现了一幅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湘江美景。

  作者对引子的写作与推敲可谓字斟句酌、用心独到,因此,要求演奏者尽可能扎扎实实地体现好每一个音符。整个引子在吹奏时要求大气而连贯,体现出一种跌宕之美。第四小节第一拍6的延长音,应尽可能地拉长,并注意音量的变化:从特强后突弱再渐强,以表现一种湘江的壮阔之情,第三、四拍高音1的波音,要吹得生动而富有朝气,以体现湘江的浪花之美。第四、五小节连续的16小三度音型切忌吹成草原风格。另外,#5和b3(即#2)是湖南花鼓音乐的特色音律,在引子和尾声中多次出现,再配以灵活的颤音技巧,湘江之春的波滚和浪花的起伏就鲜活地体现了出来。滑音在全曲中的多处运用,特别是在引子和行板中的运用,使全曲在激情之中更增添了柔美的特色。在演奏引子时,还要注意气息的连贯和强弱的变化,及与颤音、滑音的配合运用。总之,引子是全曲的开篇,其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个性都在引子中强烈地体现了出来,引子吹得好坏与否,对全曲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他一些个别指法可作如下处理:

  1.#5与b3的指法,为左、右手无名指分别在四孔、一孔的上半孔来回触孔;

  2.高音1的颤音指法为开一、六孔,颤二、三孔;

  3.高音1与6在下滑音时,1的指法为六孔开半孔,其余五孔全开。

  接下来是“如歌的行板”:

  乐曲抒发了作者对湘江从心底发出的赞美之情,犹如江水的波涛,时而激扬高歌,时而吟唱低回,与船行江中,摇橹划桨的节奏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生动地刻画出一幅湘江两岸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歌声荡漾的幸福场景。

  在这里,对于行板速度与节奏的掌握非常重要。特别是节奏,一定要稳,不能抢拍,几种不同的符点音符(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都要分别准确地把握好。另外,要注意乐曲中的强弱起伏和气息的连贯,要音断意不断,犹如湘江的水波,跌宕起伏,连绵不绝,切忌平铺直叙,图解音符。因此,要演奏好这首乐曲,对演奏者气息控制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要切实加强长音强弱变化的训练。

  乐曲对演奏者指法的灵活度和弹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乐曲的进行中,手指不但要时时快速颤动而有弹性,还要注意颤动时强弱的控制与乐曲的流畅和连贯,要强则强,要弱则弱,强弱均能随心所欲,与舒展的气息控制,恰到好处的滑音技巧融为一体。上下波音也要注意有所区别:

  如 5(上波音)应吹成:565,6(下波音)应吹成656。

  中段为“欢腾的快板”,由羽调式转为同宫徵羽交替调式。旋律明亮,意境清新,场面热烈而欢腾。

  湖南花鼓戏的鼓点节奏过门音乐作为非常有特色的中心旋律多次出现,为全曲增添了亮点色彩,使乐曲的情绪热烈中隐含鼓点声声,深情中不乏豪放洒脱。情景交融,诙谐乐观,跃然于笛声之中。排比递进式的节奏音型在中段中多次出现,恰似翻滚的波涛,把情绪层层推向高潮。

  以上谱例中的第28至31小节,要吹得深情而又内涵,并注意控制音量和掌握一定的弹性,滑音与叠、打、波、轻吐等技巧互相交融,相映成趣。

  最后一段如翻似滚的递进旋律,在花鼓戏的鼓点节奏中,欢腾而跳跃,颤音与吐音连音交叠出现,连翻带滚,一气呵成。演奏中既要把握各种技巧的紧密配合,更要注意情绪的跌宕和逐步向纵深推进。

  以上八小节乐曲,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是本曲中异常精彩的旋律,情绪既喜悦又欢欣雀跃,要演奏好有一定的难度。前三拍的波音指法要灵活而富有弹性,又由于乐曲基本上是在高音区回旋,对气息的处理尤为重要,要丹田鼓气劲往下,一丝也不能放松,风门要用力收紧,指法要干净利索,配合气息把这段旋律圆满完成。另外,吹这几句乐句,还要注意情绪要一气呵成,第二小节的5音,要作为保持音处理,一直联到下一句,不能断开。整段乐曲要合理安排吸气点,即:在第五小节第二拍的6音后可作吸气处理及第八小节后吸气。

  高音3的颤音指法为:开四孔,颤一、二孔(注意:一孔只开半孔);

  高音5的演奏指法为:按四、六孔,超吹。

  快板部分的几处连续吐音,要求既有一定的力度,又清晰而内涵,不能太直白了,在强弱拍的处理上,根据乐曲进行的逻辑而言,不要太恪守四二拍的强弱要求,而是在演奏中将第二拍适当地作重音处理,这样,与其他乐句的正常强弱拍交替出现,形成强烈的层次感,使得该乐段的感情表达丰富生动,多彩多姿,形象鲜明,情绪活泼。

  以上谱例中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多次出现的波音、颤音均是在弱拍上,在实际演奏中也应把它当作强音来处理,但又应在乐曲总体的背景下控制在一定的音量里,恰似湘江的一朵朵浪花,激情而跌宕,轻盈而灵动。另外,这一大段的快板旋律,不仅要求吐音清秀通畅,指法灵巧而有弹性,有较好的气息基本功,合理安排好吸气点,吸气动作要快,并注意乐句中多处渐强渐弱的转换和控制(最后五小节由特强后突弱再渐强至高音3结束,要注意把握好音量的变化)。

  尾声又从中段的徵羽交替调式,回到羽调式。在演奏上,与引子首尾呼应,在广阔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本文已影响861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