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企业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核心。产品质量的优劣既决定了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也直接体现出各企业独具的价值观。塑造完善的企业产品形象必须牢固确立“质量第一,一切为顾客服务”的生产经营宗旨,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制造出独具特色的优质名牌产品。
一、产品质量管理的作用
首先,产品质量管理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为了实现上述要求,产品质量是主攻方向。其次,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经济增长质量和产品质量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系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这充分说明加强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此外,产品质量管理是维护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对保证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保证生产安全和人民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1、产品的动态性。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企业应适时准确地识别顾客要求,创新技术、更新设备、研发新产品,持续改进、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
2、质量的相对性。由于地域差别,经济和技术发展程度不同、自然条件不同、顾客的饮食习惯不同、对产品性能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不能对同一类型的产品按同一个标准生产,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的不同,提供适当的产品。
3、质量的可比性。产品的性能等级高低和产品的质量好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性能等级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质量好。在评价产品质量时,应注意到把比较的对象放在同一“等级”的基础上。
三、我国质量管理发展战略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贯彻IS09000族标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性,并对其他各项工作的规范性以良好影响,营造出严格、规范的氛围,强化企业和广大职工适应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产业素质。
2、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
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已在设备水平、工艺水平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这些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却远远没有达到生产本身存在的客观要求。如何提高质量管理乃至整个经营管理的科学性乃是当务之急。具体到质量管理就是如何提高数理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提高企业技术人员乃至职工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去把握事实、分析原因、发现规律、拟订对策的能力。解决具体的质量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有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实技术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尤其在优化我国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结构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据调查,在企业中反映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职工参与”和“人员管理”是得分最低、相关系数较大的项目。这说明人力资源开发是制约企业质量管理更有效发展的瓶颈。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应对全球化和科技发展所带来挑战的新要求。
4、强化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的主要环节是:描述过程的顺序及其相互关系,认识过程在系统中的地位;寻找并测量过程中出现的波动。揭示波动的规律,采取减少和控制波动的措施:分析过程所产生的增殖,优化关键的增值过程,消灭非增值过程。要注重过程之间的接口,使过去的“点”式管理成为由点、线、面有序连接的网络化过程管理。通过经营过程再造改造企业原有流程,以达到企业整体流程的有效性和高效率,以零缺陷为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
5、开展供应链管理
从产品的设计到实现及服务提供所形成的全过程中,供应商及相关方在这条供应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传统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企业调查中也证明了这一问题,企业“供货商质量”与其他各个项目的相关系数都是相对最小的。特别是与“质量结果”的相关性最小,这说明这些企业与供货商之间尚未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因此它对企业质量结果的影响也最小。在质量体系中,所有的供应商和相关方组成了一条供应链,质量正是由这整条供应链来共同保证的。而市场的竞争也从企业间竞争发展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其中任何一环不紧扣甚至脱节,都会产生致命的质量缺陷而影响各自的利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向型企业将会与日俱增。企业的供应链将会跨越省区,跨越国界,供应链的管理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应当通过企业资源规划(ERP),最优化配置和共享信息、科技、人才等各种资源,努力实现合作伙伴间质量管理的无缝焊接。
6、实施自我评价
发达国家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建立一种基于国家和地区质量管理标准的自我诊断与评价体系。我国企业应当借鉴这种成功经验,建立企业自我评价的机制,以质量管理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或行业内领先水平为参照系,灵活运用各种自评方法进行自评。目前,国际通行的自评方法是水平对比法(对标),通过与参照系的比较。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弱点,作为质量改进和管理创新的依据。
四、企业产品质量管理的建议
1、把好原材料质量控制关,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原材料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环节,只有把好原材料质量关,产品质量才有可靠的保证。要科学合理使用和管理好产品原材料,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1)要根据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生产,避免因为使用上的盲目性而引发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2)要加强对产品的质量控制,科学合理掌握好库存时间和存放条件。一般情况来说,生产出来的产品时间过久,如超过二年则容易发生变色、变坏,故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合理保持库存量,并在使用中要掌握好先进先用的原则。(3)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跟踪检验。检验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材料原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质量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处理,以避免盲目进货带来的质量隐患,切实把好生产质量源头关。
2、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流通监管
一要实行产品质量认证、认可制度,对生产出的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才予以上市流通。二要建立监测制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不准流通和销售。三是实行标识管理,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制度,对包装上市的产品实行身份证制度,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四要推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第五,要拓展信息传递渠道,在对制假售假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的同时,通过信息通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加大执法查处力度,提高对劣质产品及其厂商的查处概率,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信息共享,将违法行为进行全国性监控和通报,提高产品质量监管的有效性
3、加强审查力度,完善质量流程管理
设定一个质量标准,而不是模糊的概念,对质量进行统一管理。要求做到把不合格的产品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并从全过程多个环节、多道工序致力于质量的提高。从单纯的成品检验,提高到生产过程中控制不合格品产生方面来。在生产过程的多个环节,多道工序加强管理,消除产生不合格品的种种隐患,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形成一个能够稳定生产合格品的生产流程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