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校长的道德领导力

发布时间:2017-03-09 00:00:00 编辑:嘉辉 手机版

  校长负责制的全面实施使校长在学校具有了绝对的管理权威,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校长权力膨胀与僭越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校长和老师融洽关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校长的领导力。那么校长道德领导力的提升路径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一、 道德领导力:改善学校管理的一种新维度

  1992年,萨乔万尼(T. J. Sergiovanni)在其《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Moral leadership:Getting to the heart of school improvement)一书中,系统阐述了道德领导的基本理念。他认为,过去的领导理论过于重视领导者的“特质论”、“行为论”,忽略了与道德相关的层面,如信念、价值观等,必须加以弥补,所以倡导道德领导很有必要。这里所谓的“道德领导”(moral leadership)系指以道德权威为基础的领导。就是领导者基于正义与善的责任感和义务心来领导部属,部属亦因领导者的正义与善而勇于任事,进而发挥领导的效能。这种以身作则的领导方式,容易激起部属团队精神及为正义采取行动。准确地说,采取道德权威的领导,不仅可以培养部属自动自发和牺牲奉献的精神,而且可使领导者发挥其领导的最佳效果。

  与传统意义上的领导理论相比,道德领导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将道德领导置于学校组织和管理实践活动的首位

  萨乔万尼认为,传统的学校领导过于依赖科层、心理和技术理性的权威,这种权威下的领导方式多是控制式的。他坚称,控制得越多,得到的顺从越少。为此,学校领导应当通过道德的权威进行领导,道德权威来源于领导为教师们塑造的宽广的共享价值观、理念,来源于领导自身高尚的德行,来源于领导对学校和教师发展的责任与承诺。道德领导的方式主要不是行为主义风格或管理技术主义的,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表达,通过价值进行领导。在卓越学校,领导人是善于把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信念的人,为了得到下属高水平的参与,领导不应把控制式的领导方式作为管理法宝,而要通过塑造愿景、培植价值和态度来领导。

  显然,萨乔万尼的道德权威是一种扩展了的领导价值结构和权威来源,强调人们出于道德原因而工作,依靠价值观、目标、信念去驱动和鼓舞人们。

  (二)道德权威源于教师在广泛享有共同体价值、观念与理想时所产生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共同的承诺和相互依赖感

  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着被人们忽视的两种领导权威: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专业权威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面对具体情形时做出判断的能力,它不是外在的,而是来自于教学和教师本身。源于道德权威的领导方式,有助于把学校建成学习共同体,使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感到对学校的成功负有责任,都愿意为学校的理念与愿景尽责,愿意参与、追随学校的理念和愿景。当领导者的理念和承诺得到学校其他成员分享时,领导就不再是一种通常意义上的领导,而成为一种显著意义上的道德领导。而传统领导方式过于注重领导的特质、行为、技术和理性,忽略了作为附加价值的与道德相关的层面,如信念、价值观、责任与义务等,必须设法加以弥补,因此实施学校道德领导有着重要意义。

  萨乔万尼主张建设学校道德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之间的“道德承诺”具有重要的激励价值,而领导者的工作重点,应当从对组织成员的控制,转移到关注学校的愿景和文化。共同体强调人们由于自然意愿而结合,有共享的价值观和理念,把每一个人从个体的“我”改造成集体的“我们”,共同体既有责任激励各种不同的声音和利益,又不作为独立的个体,而是围绕共同的目标和理念,在相互尊重的框架下达成重叠性的一致意见。

  (三)“领导替身”是道德领导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

  按照道德领导理论,领导者主要是以服务者的角色出现,以“领导的替身”(substitutes for leadership)来实施间接管理,以高尚的风范与修养影响组织成员对自身职责的义务感以及在为人处事上的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引导成员自觉认同、承担责任与义务。

  在服务型领导模式下,位于顶点的不再是高层领导人,而是理念、价值观和承诺等一些表达学校“目的”的东西。道德权威超越科层权威或心理权威,校长、教师、学生都应追随学校目的,并且都平等处在同一个层级之上。领导者应确立“尊重所有人”的理念,善于将所需要处理问题的权责转移至共同体其他成员,使成员为共同体分担责任。

  总之,道德领导理论强调学校的领导者必须关注领导力中的道德维度,重塑教育管理理念,构建学校共同愿景,强调责任与义务,把学校由知识传授组织转化为学习共同体,培育学校成员对共同愿景的信奉和追随,培养学校成员具有协同工作以及共享工作成果的意识。运用多种动机激励方式,把对共同愿景的责任与义务视为最重要的激励源泉。

  二、道德领导模式下的校长角色与管理策略

  校长的权威通常来自三个方面,即科层权力、心理上的优势和技术、理性权威(学术权威),但诸多事实表明,即使一个管理者同时拥有这三种权威,也不一定能有效实现对组织或下属的领导,因为他没有把道德的力量或者说道德的权威作为其领导实践的重要基础。而一旦校长或者说学校管理团队成为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师和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认同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种行为规范,自觉地追随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必须实现角色身份的重要转变,使学校管理不再囿于科层权威和人格权威,充分体认道德权威的作用。

   道德领导(Moral leadship)一词的中国本土语境,也是我们研究校长道德领导力过程中需要认真审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语境的差异,中国读者在解读“道德领导”一词时往往存在歧义。笔者在和校长们交谈时,问及对道德领导一词的理解,多数人解释为道德人格层面的特性,认为道德领导就是校长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学校管理中要率先垂范,以德治校。这与大家对“Moral”一词的偏狭理解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在英语中“Moral”一词有很多语义,除了通常理解的“道德的”之外,还包括“道义上的”、“心理上的”、“精神上的”等复杂语义。从道德领导理论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道德领导除了强调校长道德层面的素养与品质以外,更加强调了领导行为中的精神引领和心理沟通能力。

下页更精彩: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已影响863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