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一旦形成,就比较相对稳定。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文章,欢迎阅读。
一、高职思政课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是高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求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里的素质“通常被划分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基本素质是普遍性的,是全体‘社会人’所共有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它是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素质是‘职业人’所应具备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着关键作用的内在品质和能力。它是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和体验内化等途径养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条件,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素质、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系统工程,是教学、学工等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因其在学生思想教育、人格培养、道德提升及良好行为习惯引导上所具有的学科基础专业、理论诠释透彻、人文气息浓郁、强调知行合一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是高职思政课功能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如前所述,高职思政课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良善品行,使学生能够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懂法纪,亦即主要立足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而这能够为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上,个体只有做好社会人,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职业人,职业素质的许多内容如职业道德强调的诚实守信、职业心理素质中的抗压、抗挫折能力及个体勤奋好学、文明礼貌、遵章守纪的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等无不是基本素质在职业生活中的渗透和延伸。另一方面,在高职思政课程体系中,有大量内容具有较明确的职业素质培养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集中宣介个体理想规划、职业道德、职业法律、择业与创业的专题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发展现状及趋势等的介绍有助于学生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来调适个体需求及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其对于革命传统及理论体系的介绍也隐含着对青年学生在自己的人生包括职业生涯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继承艰苦奋斗精神的期许。因此,通过高职思政课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3.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
对高职学生而言,进入高职院校,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毕业时找到一份好工作,并以此为基点承担起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求学目的,这一目的平凡、朴素,但却真实、务实。有数据表明:我校2011届毕业生家庭职业阶层分布中,有53%的人来自农民与农民工家庭;有27%的人来自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家庭。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多数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可以凭借的家庭及社会资源相当有限。因此,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职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提升自身的就业力及职业发展潜力成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核心诉求之一。尽管高职教育不能片面简约化为以就业为导向,只注重打造职业人,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亦不能漠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就思政课而言,轻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既是对教育对象的不关心、不爱护,又违背了思政课因材施教,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及生活实际的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呼声与诉求,关注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与幸福观,不断提升人生境界。这样做既能为学生成才助一臂之力,又无形中提高了思政课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二、高职思政课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1.结合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职业素质
高职思政课结合教学内容,可以多角度切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一是加强职业认知教育,即职业理想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思政课尽管由于专业所限很难对学生未来具体职业岗位的要求做出详尽描述,但依然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高职条件下个体的基本发展方向。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针对高校新生特点,在“绪论”部分设有“适应人生新阶段”的内容,思政教师可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认识高职教育特点,明确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奋斗目标;同时,围绕这一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并适时引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使学生未雨绸缪,尽早对自己的职业成长做好准备。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理解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懂得只有在工作中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诚实守信、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勤于钻研、耐心踏实,才可能事业有成、取得佳绩。三是强化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引导学生自信乐观、积极进取,在工作中严以自律,知难而上,锲而不舍。四是提升学生职业法律修养。使学生遵章守法,懂得依法履行职业义务,行使职业权力,在遇到诸如劳资纠纷等职场问题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五是展开就业择业创业教育,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择业技巧、知道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条件及政府提供的相关优惠政策等。
2.组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是通过课内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如组织课堂讨论、课堂辩论赛及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围绕学习或工作任务搜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信息,懂得团队协作,能够独立完成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调查报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考察,了解国情,学会面对社会问题能够理性思考、独立判断;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如“对对碰”、“连环自我介绍”活动提升学生的人际相处能力,通过“超级呼啦圈”、“盲目方阵”活动加强学生团队观念,使学生习得团队相处之道。二是通过组织针对性强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如带领学生走访企业或人才市场,使学生体验企业一线工作环境,把握职场脉搏;组织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组织寻访优秀校友、体悟职场人生活动,使学生从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与创业生涯中汲取职场经验,理解职业道德;开展课堂模拟招聘活动,使学生提前了解高职学生就业现状、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与需求、应聘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及应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学生的职业观念,提升学生心理品质与就业能力。
3.参与工学结合,深化职业素质教育
思政课教师在参与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遭遇瓶颈:一是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是企业,而思政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后就到高职院校工作,缺乏企业经历,对企业一线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全面;二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有较多专业实践环节,但由于信息沟通不够,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在专业实践、工学结合等准职场环境中的表现了解不多;三是与专业教师交流不够,对不同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中职业素质的要求了解不细致。上述因素导致思政教师在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联系职场及学生实际难以深入,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因此,以适当形式如指导教师身份参与学生专业实践及工学结合过程,是思政教师加强与专业教学部门交流合作、提高职业素质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途径,思政教师既能发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优势,又能深入了解企业用人现状及要求,加强与学生沟通的即时性、针对性、有效性,使职业素质教育得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