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硕士有效三轮复习法

发布时间:2015-11-25 00:00:00 编辑:颖儒 手机版

  一、总原则:

  1.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考试既是对考生本科阶段所学内容的检验,又是对是否具有从事进一步专业研究的潜能的考察。因此大纲中明确规定考核目标为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的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全面复习,在教育心理学知识体系中要有所侧重,比如第五至八部分的理论阐述是教育心理学的精华和热点,使用性也较强,因而考生要加大力度复习。

  3.知识掌握要扎实、熟练,不能似是而非。大纲规定考核题型多,题量大,时间短,考生只有具备扎实熟练的基础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

  二、复习方式

  可以进行三轮复习:

  第一轮重视基础知识的建构,建议的方法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纲要化,比如:

  教育学专业教育心理学的绪论部分可以总结成:

  一、绪论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个方面。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两大任务:教育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指导

  三大功能:描述与测量(方法);解释与说明(理论);预测与控制(实践)

  (三)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1)古代思想起源

  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柏拉图:知识即回忆。

  里士多德: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和邻近律。

  (2)近代思想起源

  十七世纪,洛克提出白板说。

  十七世纪,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儿童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

  十八世纪中叶,卢梭出版《爱弥尔》,提倡自然教育和情感教育。

  十八、十九世纪,裴斯塔洛齐倡导教育的心理变化;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艾宾浩斯研究学习与记忆。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

  (2)发展时期(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

  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

  (3)成熟时期(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认知学习理论逐渐进入了发展与兴盛的时期,发展起了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中出现了另一种思潮-人本主义。

  第二轮的复习方法性和策略性更为重要,因此这里详细介绍几种复习方法:

  1.变换复习顺序

  由于教育心理学在理解上比教育学和中外教育史略有难度,所以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复习科目的顺序可以是: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这样可以保障分值大的科目的复习效果。第二轮复习时可以把教育心理学的复习放在前面,这样可以在第一轮刚看过的基础上立即复习有助于强化复习的效果。也可以把后面时间留给分值更大的科目。

  2.变换复习方式

  ①复习题法:可以借助课后的复习题,进行搜索式复习,若发现不会的问题可以增强复习紧迫感,也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和重点。使用复习题法,要注意复习题的质量和针对性,不然会因为复习题的偏差误解了考试的方向。

  ②考纲法:可以对照考纲进行提问复习,同时应特别关注08考纲与07考纲的不同之处,调整复习重点,弥补第一轮复习的不足。

  ③概念法: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尤其要注意澄清模糊概念,比较类似事件的相同与不同点。如: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如何区分等。

  第三轮的复习主要是为了临场应战,所以要抓住主要知识点进行复习,不可贪多贪全,建议可以对考纲中的知识点进行筛选,如关注第五至八部分的理论阐述。

本文已影响93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