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能力考试N2考试内容和时间分配表

发布时间:2016-07-29 00:00:00 编辑:瑞如 手机版

  为了帮助大家在考日语能力考试过程中掌握好考试时间,下面是yjbys网小编为大家制作了一份新能力考N2考试内容和时间分配表,为大家做一个参考。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文字

        文字 读音题 12秒×5+30秒涂答题卡=1.5分钟

  文字 汉字题 12秒×5+30秒涂答题卡=1.5分钟

  文字 接头、结尾辞 20秒×5+20秒涂答题卡=2分钟

  文字 意义相近的词 30秒×7+30秒涂答题卡=4分钟

  文字 近义词 25秒×5+25秒涂答题卡=2.5分钟

  文字 词的用法 40秒×5+40秒涂答题卡=5分钟

  (16-17分钟)

  二、语法

  语法 意义相近的语法 20秒×7+40秒×5+1分钟涂答题卡=6分钟

  语法 句子排列题 40秒×5+40秒涂答题卡≈4分钟

  语法 文章中的语法 8-10分钟

  (18-20分钟)

  三、阅读

  阅读 短篇 4分钟×5=20分钟

  阅读 中篇 7分钟×3=21分钟

  阅读 对比文 8-10分钟

  阅读 长篇 10×1=10分钟

  阅读 信息检索 5分钟

  阅读部分的答题时间应控制在65分钟左右,把握得好还有5分钟左右检查的时间,但这时的检查只是去看看自己的答题位置有没有涂错,自己的答案是否和卷面的每一小题对应,而不是再去回顾内容。

  拓展阅读:N2考点详解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能力(文字、词汇、语法)

  自2010开始日语能力考试题型发生了变化,但是基本大纲词汇以及200多个二级语法项目的考察范围没有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放心的使用历年例题。我主要从两方面讲解:题型稍作变化和题型发生变化

  ①题型稍作变化有关派生词和复合词的考察将作为重要环节,而且复合名词和复合形容词以及派生词逐渐增加。

  ②题型发生变化句子构成重点考察大家复句知识。因此在考试期间大家可以做一些分析句子成分的练习。

  ③题型发生变化文章语法必定会出现有关接续词的考题,所以在考前注重多背诵一些接续词

  了解了变化后,我们就谈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如何能提升词汇和文字以及语法水平。(词汇和文法是抢分重点。)

  △ 首先选定一本较好的词汇书和语法专项书。(去网店寻找适合我的参考书>>>)

  词汇书:不在于词汇的多少而是要针对能力考试。例如《N2词汇:新日语能力考试考前对策》。

  语法书:针对2级考试的语法讲解书,最好带有一些例句和练习,有助于系统梳理大家的语法知识。例如《N2语法:新日语能力考试考前对策》。

  △ 针对书本的内容以三十天为基准,每天制定必背单词量和训练的语法项目。哪怕浏览也必须要三遍以上。(不能单独去记文字和词汇,我们必须靠例句)

  第二部分 读解能力

  读解方面我们知道新增了两道题型,分别为“综合理解”以及“信息检索”

  ①综合理解要求大家对文章间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因此我们需要同时处理的信息很多,给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负担,但是问题只有2道,降低了我们选择的负担,因此做题时大家要放松,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

  ②信息检索要求我们寻找信息,一般会有个明确的主题,这往往要我们快速地浏览全文,并对相关部分进行仔细阅读,从中找出所需信息。

  总之,要达到读解的基本要求,词汇和语法在内的语言知识是基础。同时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来提高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在

  有限时间内提高阅读水平呢?

  △选择12套左右的真题。分三阶段练习。前期(10天):短篇阅读。中期(10天):中篇。后期(6天):长篇。(【小编链接】往届能力考真题)

  △做阅读时,尤其注重练习长句和复杂句的分析。

  △考试时,注意浏览—看题—找答案点—着重理解含有答案点句子或段落—读懂选项意思—对比选项和答案点。

  第三部分:听力能力

  我们都知道听力是新日语能力测试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对于大家而言,能否通过日语2级能力测试,关键就在是否能攻克听力部分。

  ①即时应答是全新考题,所播放的内容比较简短且带有问题等的语句。往往在谈论某件事、某种请求、命令或征求对方意见等句子,初次接触这种题型大家可能比较紧张,大家在考试前多注意增强语感,多接触和模仿日本人生活场景常用句型,那么考试就能顺利做出选择了。

  在会话中我们常会听到习惯性的缩略语,这些都是日常会话所能听到的。

  那么听力在短短的30天内如何备考呢?

  △诀窍就在于真题。考前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真题听力练习。每次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像考试一样,做完后,马上对答案,如果有错误再听一遍,直到完全听懂为止。10来套真题做下来好歹有些个感觉。

  △在考场上没有听清楚怎么办呢? 一个字:“猜!”(好听一点叫“推理”。)

本文已影响906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