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意见》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
《意见》明确,要完善职称系列,保持现有职称系列总体稳定,探索在新兴职业领域增设职称系列,职称系列可根据专业领域设置相应专业类别。目前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
《意见》要求,要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意见》强调,要加强职称评审监督,严肃评审纪律,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实行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打击侵害专业技术人才利益等违法行为。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随着时间推移,一些与专业技术关系不大的指标也被塞进评聘职称的指标体系中。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职称评定,有时反倒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羁绊。
以职称外语考试为例,设立20多年来,一直伴随着“一刀切”“鸡肋”等质疑。此外,作为职称评定的“敲门砖”,职称外语考试成为部分机构与个人的摇钱树,滋生各种乱象。
如今,《意见》明确: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
除了外语和计算机考试,《意见》还有诸多亮点,其中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指出,在高校中,唯论文已成为硬要求。不分行业特点,把学历、资历、论文等标准量化为职称评定的“硬杠杠”,逼着专业技术人员为评上职称而在专业技术之外耗费大量物力、财力、精力,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为此,《意见》强调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
“我们这一轮改革的重点是要对人才进行科学的评价。最重要的是转换职称评价标准。”程爽说,职称评价标准不应该只是寻找、选择、替换关键词的过程,而应该针对不同专业,注重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等,“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论文,最重要的是业绩能力导向。”
程爽说,比如马云,以他创办阿里巴巴做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他来拿网络信息工程的工程师职称,够不够资格呢?“如果按照现在的职称标准,他可能连报名都没有资格。”
“这两天很多头条标题打着 评职称不再要求论文、外语、计算机 ,乍一看很醒目,其实是错误的,《意见》中是说对论文、外语、计算机不做统一要求,不是一概不要,也不是统统都要。”程爽说,全面实行分类评价,就是改变“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标准,引导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回归本职,有些需要用到论文、外语、计算机的岗位还是会做要求。
那么接下来浙江将要进行哪些改革尝试呢?程爽透露我省将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一是分类评价。评审权限下放后,更加强调实事求是,尤其是要在分类的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尊重不同行业、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和成长规律。
二是自主放权。就是促进评审更加贴近用人主体。比如高校教师的评审权彻底放到学校,由高校自定标准,自主评聘、自主发证。
三是评聘结合。评要与聘相结合,聘要以岗位为前提,工作绩效为基础。
“对于事业单位人员为主的职称系列,继续按照评价与使用相结合,淡化资格、强化聘任的总体思路,深化卫生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下放评审权限,最终实现单位的完全自主评聘。” 程爽说,在改革实施中,尽量考虑与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形成配套同步,强化“人”与“事”的关系,兼顾部门行业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专业技术人员心理承受能力,实行分类推进,分步完善。
对于企业人员为主的工程职称系列,改革以评价标准为引领,委托成熟的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制定完善行业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化”评价的方式,由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承接评审工作,并规范发文发证流程,最终实现业内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