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直接标志着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从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首先是要在思想上有准备,对职业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择业观、确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帮助学生及早确定职业目标。学校在学生学习期间应有意识地将专业知识与就业意识相结合,这样不至于学生毕业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通过职业指导,使学生及早了解所学习专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了解以后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了解自己应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和要获得哪种职业资格证。其次,开展多种多样的就业指导形式。如: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行业职业发展讲座;邀请企业人事部门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形成正确的择业观;邀请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讲述自己成长的过程。第三,加强就业跟踪,争取质量就业。在对已实习的学生建立实习档案,毕业生跟踪记录,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与他们保持联系,对就业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稳定就业,从而降低流动率。在很多发达国家的职业学校都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并且是很重要的部门。我们现在已经开始重视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所以今后就业指导部门将是发展最快、人员最多的机构。
(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转变择业观念
中职学生稳定就业难的问题突出,不是提供的岗位少,而是没有正确的现实择业观。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等现象,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就是书,事实就是教材”。社会实践包括课程实习、社会调查、军训、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多种活动。参加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的最佳渠道,而且是运用知识、了解自己的最佳舞台。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认识到自己知识、能力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差距。通过实践和社会磨练,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了社会经验,锻炼了意志,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社会实践活动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所处年级、个人兴趣和特长量身定做并允许自由选择,这样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兴趣,使之长期坚持。我校近年来和很多企事业单位形成了稳定的社会实践合作关系,每年都派出大批学生到这些单位实践。学生实践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参观学习上,而是由单位给他们指定工作岗位,并指定专人帮带。
(三)提高就业综合能力
毕业生仅仅会读书是不够的,综合能力同样非常重要,如:学习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能力。社会欢迎的是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强适应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1、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教学的特色,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校外顶岗实习的机会,才能真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水平,学生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另外,职业资格证书则是他们的职业能力的一种证明,或者说是通行证。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就业困难和失业的学生中,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居多。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想顺利地走向社会,具有相应的职业技能是必须的,那么所以,学生应在校期间除了完成规定的课程外,应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2、有意识培养学生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
德国一名职业教育学院院长曾说“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专业工人能够理解工作工程,而是成为有能力的员工。他愿意理解企业流程,并能在一定的框架下进行调整。”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我们应注意不是仅局限在某个专业,而是要适应职业发展变化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以前只要毕业生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满足重复的一线工作,现在的企业不同于以前,产品的寿命越来越短,企业需要毕业生面对变化,具备思考的能力,同时具有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的能力。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围绕以培养学生适应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因材施教。
3、重视文明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
中职毕业生是否具有竞争力,不但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文明素质和职业道德。在校期间,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文明素质,如:爱护公共设施,不要随意蹬踏桌椅;考试不作弊、讲诚信;懂礼貌,遇到老师打招呼;保持公共卫生,禁止随地乱扔杂物、随地吐痰等。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所以文明素质在择业中尤为重要。同时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必须的,学校在教学实施中可以把专业和思想、职业联系,培养他们热爱本专业。只有对本专业充满信心的人才能主动接受本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才会自觉地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