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英语考试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其实是一个亟待解决,却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职称英语如何改革?
职称英语是目前参与人群最多的职业资格考试之一,涉及在职人员职称晋升、工资评定等切身利益。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一时间,社会各界对职称英语考试变化的解读产生了争议。北京尚优教育解读2017年到底要不要考?
此次职称制度改革,主要涉及以下三点:
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提出探索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且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 北京尚优教育表示这对于在职称评定上弄虚作假以及违反职业道德之人是个极大的震慑。因为如果违规违纪行为一旦被发现,由于信用信息平台的存在,将在全国范围内无所遁形。
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对于确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对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的职称系列和岗位,不作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很大年纪偏大和艰苦边远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外语职称考试上确实有很大困难,而且他们在平时工作中,也用不上外语。过去职称评定上对于外语能力的要求,拦住了他们评定职称的道路。王某就是如此,专业技术上是一把好手,可惜由于年纪偏大,以前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英语,等到工作以后,想要评定高级职称了,发现对外语能力有要求,然后去学习,由于基础差,年纪大,总也过不了关,最后也就歇了评定职称的心思。现在《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职称英语和计算机的新规定,对于很多年纪偏大的和艰苦边远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确实是个大好消息。
向基层一线倾斜。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在职称英语和计算机方面不作要求之外,《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还规定将淡化或不作论文要求,对于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将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由于历史发展原因,现在五十岁左右的一线工作的,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一部分是没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因而放宽对于学历、论文和任职年限的要求,对于这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将大大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北京尚优教育表示从目前的改革来看,在很大程度上,人社部的动作的确是瞄准职业英语考试当前最广受诟病的几个弊端,然而坦率而言,这样的改革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不少问题,有不彻底的嫌疑。一些职业职称英语考试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答。
职称英语考试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其实是一个亟待解决,却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哪些行业需要考英语,哪些行业不需要,由谁来判断,基于什么理由来判断,其实长久以来一直是一团浆糊。在许多行业里,的确不需要太高的英语水平,搞职称英语纯属“扰民”。在许多行业里,英语则的确与专业水平密切相关,但是否有必要以职称英语考试的形式来验证,却同样值得质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的转型,职称评定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同样是一个必须重新审视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职称其实是一种资质的认定,它的好处是让从业者的信息更透明,它的坏处是通过对从业者的分级对劳动力市场设置了门槛,从而既限制了竞争,也阻碍了以市场竞争来实现对劳动者价值的评价。
职称的出现大致上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以一种直观的外在方式让相对人可以获得对主体专业能力的了解。在一些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行业里,这种资质上的外观显示是非常必要的。最典型的莫过于与病人生死攸关的医疗行业,谁也不能承受用市场竞争来解决医疗能力高下的代价。其二是为了解决竞争失灵的问题,在一些高度专业性的领域,竞争往往是不充分的,所以行政化、标准化的考试是相对合理的替代方案。北京尚优教育表示问题在于,由于市场经济的不充分发育和行政化专业体制的范围过大,我国的职称认定中,行政管的太多,市场管的太少。
这经常让职称与实际能力出现了相当大的落差,也让自由市场中劳动力的估值出现了更多的困难。要解决这种困难,关键在于要尽可能地让市场、社会来决定劳动者的等级。对于大多数的专业来讲,引入职称制度其实是毫无必要的,因为市场的需求永远比职称这纸要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