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指的是企业或者组织设计一定的外部奖励形式,并营造出一定的工作环境来激发、引导、保持并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和成员个人的目标的系统性活动。那么核心员工的激励有哪些策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企业核心岗位与核心员工的界定
核心岗位是指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和保持、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有助于增强企业管理业务能力、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性岗位。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在不断有效参与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核心岗位因其本身所必需的高知识或技能含量使企业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并凭借技术优势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凭借其经营管理能力,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核心岗位的界定可以从岗位的战略价值与岗位的可替代性等两个维度进行因素评价,岗位战略价值越大,可替代性越小,岗位越核心。其中:岗位的战略价值可以从岗位对企业的影响度、岗位与公司关键成功因素的关系以及岗位所处价值链位置等三个纬度进行综合衡量,并按得分的多少分高、中、低三类;对于岗位的可替代性,也从知识多样性与工作独立性、任职资格要求、岗位技能独特性等三个纬度进行综合评价,按得分的高低将岗位的可替代性分为三类:高、中、低三个档次。根据上述岗位的战略价值及岗位的可替代性,最终确认核心岗位。(核心岗位确定模型详见图1)。
只有那些岗位评价和个人评价分数都较高的人员,才能被称为核心人员,因此,在识别了企业的核心岗位后,对现有服务这些岗位的人员队伍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对企业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对于服务核心岗位的员工,进一步使用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Scott A Snell提出的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人力资源地图(以下简称Snell模型,详见图2),从人才的稀缺性与价值性进行充分考虑,并以两类维度区分出四类人才。
其中:劳动力稀缺性可以从可替代性、招聘成本、重置培训成本等进行考量;企业价值则通过核心员工创造的价值与获取核心员工的成本之比,以及员工对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性体现出来,即公司发展和利润创造的关键岗位中,成本收益比高的员工能够保证岗位价值最大化。根据上述核心岗位在岗人员的劳动力稀缺性及企业价值,最终确认核心员工。(见表1)
“20/80原理”透析,在企业中,一般20%的关键岗位影响着整个公司80%的工作绩效,这些岗位就属于核心岗位,而核心岗位的部分员工又拥有专门的技术,掌控企业核心业务,控制企业关键资源,洞悉企业商业机密,包括高层管理者、研发骨干等知识创新者、高级技术工人等,且极具市场价值,这些核心员工是真正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
结合A公司实际,公司战略规划系统地提出了A公司的发展目标、策略和任务,力求从单一传统业务到综合性服务的顺利转型、从推进技术创新到探索服务创新的华丽转身,主动谋求与全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无缝对接,加快发展,优化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现有岗位对公司业务开展和战略推进的重要性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根据公司现有发展战略,从岗位对企业的影响度、岗位与公司关键成功因素的关系以及岗位所处价值链位置等三个维度对公司现有岗位进行分析,现阶段属于公司核心岗位的主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管理岗位。这一类岗位是公司业务正常运转,各项工作流转起来的关键性岗位类别,各级管理岗位的合理设置、有效运转、高效执行以及相互沟通成为公司整体运作的中轴。涉及岗位包括:公司高层领导、一级部门总经理及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区域基层管理岗位等。
第二类,专业技术类岗位。这一类岗位主要是拥有企业某一方面或领域的专业技能,其工作效果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转。作为网络运营商,新技术的跟踪、研究及开发,公司网络资源优化利用和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是促进公司整体战略目标时间的关键。涉及岗位包括:总工程师办公室的技术支持部、新技术研发部、技术规划与管理部工程师及以上岗位;运行维护部IP及传输工程师、网管及后台服务器工程师、业务支撑系统工程师、应用系统工程师、信息维护工程师等岗位。
第三类,营销类岗位。这一类岗位既包括协助公司整体形象和品牌的宣传工作,参与公司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订的规划市场类岗位;也包括直接创造利润的销售类岗位。此类岗位是公司战略落地的重要实施者。
在上述岗位范围内,兼顾员工稀缺性与价值性,A公司进一步从任职资格、行业经验、个人绩效及综合评价等四项维度对在岗员工进行评价,最终评定出核心员工258名,约占员工总数的26%,其中:管理类约占核心人员比例的28%;技术类约占核心人员比例的52%;市场营销类约占核心人员比例的20%。
二、核心员工的激励策略
在确定了企业的核心员工后,要进一步建立以核心员工为中心的差异化激励。通过制定短期激励、长期激励以及非经济型激励的策略相互组合,真正实现企业对核心员工吸引、激励与保留,使企业始终拥有一支充满激情与最佳工作效能的核心员工队伍,达到建立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最终达成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
(一)短期激励――竞争性薪酬策略
企业的核心员工不但是企业内部关键知识和技能的拥有者,他们也是丰富行业经验和资深专业能力的拥有者,市场稀缺且短期培养难度高,极具有市场价值。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A公司所处高科技行业,所面临着快速的发展变化、人才竞争更加激烈。A公司部分核心岗位所需人员在行业内部都面临属于稀缺人才。
核心员工的薪酬体系设计应当实现薪酬与外部劳动力市场价格的有机衔接,以激励为基本理念,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为核心员工提供具有竞争性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对待行业稀缺人员、核心员工使用竞争性薪酬策略,是短时间内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该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市场中优秀引进的机率,也利于公司现有核心员工的保留与激励。A公司的整体薪酬政策采取向企业核心人才倾斜的策略,结合市场状况与公司实际,对一般员工参考市场薪资50%分位左右进行薪酬给付,对公司高层管理岗位、专业技术等岗位的核心员工均采取超过市场平均水平进行薪酬给付。A公司具体各层级员工的市场薪酬参考水平具体见表2。 (二)长期激励――与绩效相关的利润分享激励
对于核心岗位的员工,A公司采用多元化的中长期薪资福利形式,力求在实现其本身应有的市场竞争性和高价值同时,将其个人收益与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紧密相连。
1. 核心员工专项补贴
设置核心岗位的核心员工提供特殊岗位补贴,以年度为周期进行补贴的发放。在设计专项补贴的过程中对于递延性及递增性进行了充分考虑,以其使专项补贴在激励核心员工的同时,也能部分起到保留的作用。补贴发放的标准具体见表3。
补贴的生效条件为:本轮计划周期内,补贴对象每年业绩考评良好,按相应比例进行补贴发放。约束条件为:本轮计划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内补贴对象必须考评良好,才能获得目标奖金的全额兑付;有效期内任何一年考评不合格,计划周期就此终止,并从下一次考评良好的年份开始重新计算有效年度;补贴对象在计划周期届满之前离职者,一律不能获得当年的专项补贴。
核心岗位的非核心人员因其所在岗位的关键性,在基本任职资格吻合的前提下,也可与核心人员同样享受核心岗位的薪酬等级,但不享有特别针对核心人员的补贴。
2. 中长期绩效奖励策略
核心员工是推进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坚实动力。由于他们的工作具有较大的价值性,同时具较大自主性,难以监督,因此,企业在对核心员工进行激励的同时,也应更关注核心员工的行动趋于长期化、使其主动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
据此,A公司实现绩效奖励激励策略时,意在使其长期化、与企业目标相关化。在确定绩效奖励额度的时候,使其与企业利润值捆绑,按一定比例提取年度绩效奖励总额,使核心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利润分享;同时,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明确当年度的KPI指标,同时加入3-5年中长期KPI目标的捆绑,通过权重的设置,使核心员工在关注当年绩效的同时,更关注企业中长期的发展。
(三)非经济型激励――完善以成长激励为核心的精神激励
对于核心员工的非经济型激励主要通过职业发展、个性化教育培训等以个人成长性为导向的精神激励手段来实现,从而充分推动个人发展,充分调动积极性,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情感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