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员工的错误观念

发布时间:2017-03-06 00:00:00 编辑:嘉辉 手机版

  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组织和个人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满意度也越强,工作效能就越高;反之,激励水平越低,则缺乏完成组织和个人目标的动机,工作效率也越低。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激励员工的错误观念,一起来看看吧:

激励员工的错误观念

  1.单纯的物质激励观点

  这种观点源于20世纪初,泰勒的“经济人”理论,认为工作的动机仅仅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但实践证明,物质激励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只能给人带来短期的快乐。因为现在的人是“社会人”,具有多层次需要。他需要认同感,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实现自我价值。这些高层次的需要,仅靠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给予精神层面的激励。

  2.高福利一定能带来高效益

  管理者往往不遗余力地推行一些举措,让员工保持快乐的心情。比如,设立娱乐室或者在工作场所放置健身器材等。管理者一厢情愿地认为,员工的愉悦感,会转化为一种工作动力。但事实证明,员工们的满足感并没有转化为更高的生产力。相反,因为分散了员工的精力,还降低了劳动效率。

  3.忽略冲突便万事大吉

  很少有人喜欢冲突,在职场上尤其如此。管理者和员工几乎都怀有这样的心态——“就这样算了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大家都缺乏解决问题的态度。管理层关心的往往是自己是否受人欢迎,而非快速指出员工实际存在的问题。但如果忽视员工存在的一些缺陷,长远来看,对其成长反而是不利的。

  4.一些人简直不可救药

  对某些员工存有偏见,对他们失去信心——这是一个最普遍存在的误区。其实,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只是点燃他们激情的方法有所不同。倘若管理者巡视整个办公室时,看到员工在玩电脑游戏或者发送私人邮件,他可能会在心里认定:“这个人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认真工作。”其实不然,这些看起来在“玩耍”的员工,一样有饱满的激情,只不过他们还没有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而已。如果这位员工有可取之处,那么,管理者应该找出激发他们工作热情的窍门,并尽可能投其所好,让他们在工作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激情。

  5.响鼓无需重锤

  企业领导往往很重视高智商、高学历的员工,因为这些人接受能力强,干工作上手快。于是,企业领导便想当然地认为这部分人不需要费心了,他们会自律。然而,高智商与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仅如此,一部分高智商、高学历的员工往往眼高手低,不清楚自己保持工作热情的动力何在,他们反而更容易迷失自己或者厌倦工作,最终导致对工作兴致寥寥,效率低下。解决的办法是,响鼓也需重锤,任何人都需要激励,没有人能例外。

本文已影响889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