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便引起了分歧:法方院校提倡小班教学,精英培养,按照双方约定的项目原则来进行教学和学位文凭授予;而中方院校重量不重质,招来的学生过多,使得合作院校不肯接收,最后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消化这部分学生。该留学专家感觉到,这样的模式根本难以为继,遂于2009年后彻底放弃,不再做合作办学项目。
该留学专家认为,一个正规、成熟的合作办学项目,首先要有一个四年的合作办学教学计划,实现双方的课程互认,且其中要有一定比例的专业课程是由外方教师来教授。
该留学专家向《留学》透露,中国的大学在这方面大都屈就国外大学,“外方哪怕是上语言课的学分中方都承认,专业课外方承认几门就算几门。而且,中方也不希望外教来上过多的课程,因为牵涉到费用问题,请外教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外教的课程基本上就是一个学期一到两门,实际上就是个点缀。”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本科时间学的专业课太少了,他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学语言。那么,将来学生申请国外研究生的时候就会遇到一种尴尬:把你的课时计划拿到外方去评估,那你的课程肯定就是本科二年级,或者最多是三年级的水平。也就是说,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对申请研究生是有影响的。”
快速扩招会否导致质量下滑?
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华长慧认为,目前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确实存在因扩招而导致办学质量无法保障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近几年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仅招57人,2015年则拟招300人,人数增长了近6倍。有业内人士向《留学》表示,一个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该严格控制学生人数,否则难以保障办学质量。那么,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如何在扩招的同时保障其办学质量呢?
对于《留学》的这一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法方院长、法国保罗瓦莱里大学教授魏让方(Jean Franois Vergnaud)的回应是:“在扩招背后,如果教育基础设施以及师资团队也相应地有所增长,扩招并不一定会导致办学质量下�6�6降。”
魏让方称,实际上,中法学院一直是在严格控制招生规模的。“教育部给中法学院每期的招生指标是600人,然而正是出于对合作院校接待能力及保障生源和教学质量的考虑,学院到目前为止仍将招生规模控制在300人左右。”
对于“(招生)人数增长了近6倍”的说法,魏让方并不认同,“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准确”他说,“2010年,中法双方都希望成立中法学院,将中法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到一个新高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首次招收了一个中法金融实验班,当时仅有一个招生专业。中法学院在2012年正式成立后,招生专业扩展到了三个(金融、国民经济管理和法语)。从单个专业角度来说,招生人数并没有增长了6倍,扩招的幅度还处在有意识的控制中。”
“当然,我们也很注意扩招有可能对办学质量产生的影响。为了保障办学质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增加常驻教师数量,大部分课程采取小班授课(每班最多不超过30人),推动中法学生同堂上课,增设教务管理岗位以加强对学生们的关注及学习跟踪等等。”魏让方表示。
“计划内”还是“计划外”决定可靠度
一位接触过众多对中外合作办学感兴趣的学生和家长的留学专家的认识是,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家长通常难以判断,对此的认知是比较盲目的,“可能连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都分不清”。
所谓的“计划”,指的是全国统招计划。留学专家告诉《留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否在全国统招计划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可靠性。“计划内的项目一般来讲是比较有保证的,因为教育部的审批非常严格;相对来讲,计划外的项目要求就没有计划内那么高,这其中,既有高水平的项目,也会有一些没有招生门槛的项目,那就没那么有保障�6�6了。”
留学专家指出,很多人将计划外项目作为正常填报志愿的一个补充,这类项目尤其需要学生和家长审慎选择。《留学》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属于学历教育范畴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被纳入全国统招计划之中,可以获得合作双方院校颁发的学历。而非学历教育范畴的中外合作办学,招生不受全国统招计划的限制,颁发的文凭不被我国教育部认可。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用就业来检验
对于我国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官方一直持鼓励的态度。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外合作大学论坛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岑建君表示,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改革开放进程,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缩小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岑建君也颇为看好。他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培育的学生在中西两种文化的浸润下成长,社会发展急需这批人才,他们是国家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生力�6�6军。”
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华长慧十分认同岑建君的说法。他向《留学》表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国情怀,是当下中国社会所必需的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的过程当中,这样的人才不仅需要,而且现在是紧缺的,所以我们实际上需要加快培养这一类人才的步伐,提高这一类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他认为,在中外合作办学氛围中培养的人才,“要比中国的高校里面培养的人才视野要开阔一些,他所了解的文化会更加多元一些。就宁波诺丁汉大学而言,学生接受的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学模式,他的知识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试评价与西方教学有共同点。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坚持学习中国的文化,传承中国文化,这对培养他们的中国情怀是富有意义的。”
在华长慧看来,现在社会对于人才接受的程度更为多样化,那些留学归国人员,以及在中国境内通过中西教育结合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当前需要的人才,缺一不可。
就业率是检验人才竞争力的试金石,华长慧称,宁波诺丁汉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就业率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法方院长、法国保罗瓦莱里大学教授魏让方,对于本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也颇为自信。
“(他们)不管在法国就业市场、还是在中国就业市场,都具备无可比拟的竞争力。”魏让方告诉《留学》,中法学院与企业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和积极互动,经常邀请公司高层为学生做职业讲座,以便让学生尽早熟悉职场环境,明确职业生涯规划。他们还就深化合作,加强学生学习、实习、就业无缝对接等问题,和企业进行频繁对话。
“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非常需要在中法学院这样创新办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魏让方提到,“首先,中法学院的所有学生都有在中国和在法国学习、实习的背景(中国三年、法国两年),因此他们对西方文化和企业环境都有较深的了解,在未来国际化的就业环境中能够在不同文化中自由沟通。其次,中法学院的学生都具备中法英三语优势和专业技能。这样综合素质佳的学生正是众多跨国企业所需要的。”
建章立制 用“四个1/3”保质量
目前,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岑建君表示,“在新的形势下,中外合作办学的工作重点应进一步从规模扩大、外延发展向质量提升、内涵建设转移,进一步加快培养我国急需的国际化人才,逐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道路。”而在2015年5月举行的教育国际化研讨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也提出,中外合作办学要更加注重提高质�6�6量。
如何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呢?瞿振元认为,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四个1/3”指标,即引进的外方课程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的1/3以上,引进的外方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核心课程的1/3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人数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教师人数的1/3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担负的专业课程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教学时数的1/3以上。
同时,他还指出,当前与我国进行合作办学的国家,“主要还是美国和英国的学校,以及澳大利亚,其他国家的院校相对较少”。而《留学》记者经过统计后发现,目前国外与我们有合作办学项目的国家,项目数最多的十个国家依次是英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 韩国、爱尔兰 、法国和新西兰。
尽管仍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中也不乏优秀机构和项目。对于打算填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学生及家长,《留学》的建议是,可以选,认真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