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手足口疾病的症状及预防治疗

发布时间:2017-03-03 00:00:00 编辑:吴健敏 手机版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的幼儿,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起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的快,可导致死亡。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婴儿手足口疾病的症状及预防治疗的知识,欢迎阅读。

  手足口病症状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年可发病,尤其以夏秋季节最多,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那么当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都会有哪些症状呢?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都是突然起病,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高热持续不退,病程越长,病情就会越重。

  轻症患儿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患儿口腔粘膜、手足皮肤会出现散点状的玫瑰色斑、丘疹,直径约2-10毫米,逐渐成为水泡,周围充血,皮肤上的水泡不疼痛,也不容易破溃,数天后干燥结痂。口腔粘膜的水泡破溃迅速,可融合成片,表面有黄白或灰黄色伪膜,灼痛明显。

  重症患儿的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即使存活也会留有后遗症。

  患手足口病的幼儿常有拒食、哭闹、流涎等现象。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一般不结痂,不留瘢痕。

  手足口病治疗

  病的治疗原则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在患病期间,应加强对患儿的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和进行检测。

  轻症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儿则要密切监测期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

  手足口病护理

  虽然手足口病为一自限性疾病,但家长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照料:

  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

  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

  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对于患病的宝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给其他孩子;

  饮食温度要适宜,温度过高的食物会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

  饮食宜清淡,忌食冰冷、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给宝宝吃些易消化、温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看护好患儿,不要让患儿用手搔抓疱疹,以免引起破溃感染;

  保持患儿衣服、被褥等的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避免引起疱疹破溃感染;

  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流通。有条件的话可以定期给宝宝的房间进行消毒;

  定时监测患儿的体温、脉搏和呼吸。

  手足口病预防

  手足口病传播

  手足口病的隐性感染率较高,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

  预防措施

  虽然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疫苗,但家长们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手足口病的饮食

  如果宝宝是在夏季得病,较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充水份和营养,卧床休息一个星期,多喝温开水。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因此,要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本文已影响861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