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和故事一直都是艺术类考试编导专业的两大重点难点,学好这两项是编导专业的主要拿分点。
关于影评:
1、从哪儿评?
在影片中可评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 评主题、评人物、评细节、评场面、评艺术特点、评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就多部影片来说,可综合评论一系列影片,阐明某一时期电影艺术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可综合某一类影片(如惊险片、探索片等)进行评论;可综合同一类问题(如古装片的雷同化等)进行评论;另外,还可以进行电影专评,如评编剧、评导演、评演员、评摄影、评美工等。
面对这些可评的内容,初学写影评的中学生具体应如何处理呢?最好的办法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抓住影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为深刻、最能激发自己写作欲望的问题来写,这样便于对问题作深入细致的评论,忌面面俱到。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 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可以从纵向回顾某一阶段电影的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2、怎样评?
第一,捕捉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 把握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第二,抓住细节,诠释其深刻涵义。所谓细节,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 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如《大转折》中先后三次出现蒋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国民党军队下一次的失败,通过三次背影的刻画,将蒋介石政权日薄西山的局面富于象征性地体现出来 。
第三,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 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第四,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人论世”。他说“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 ”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
第五,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 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
什么是戏剧故事?
戏剧故事是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纽带,以情感为依托进行展开的语言艺术。故事要在有趣的基础上,做到思想精神和人文内涵的延伸。好的戏剧故事要给人留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具有品味不仅无穷的兴趣,犹如撞钟余音袅袅。戏剧故事最重要的是要制造矛盾冲突,就是要设置戏。这种冲突的设置要求考生敢于想象,要有设置悬念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戏剧故事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这个人物要有鲜明的性格,要有使人不能忘怀的点。另外,还要求文中的人物性格,要有立体感,要抓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戏剧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不要太多,感情纠葛太繁复就会很难驾驭。
所有小说都得讲个故事,而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是小说,这里就出现了个问题:什么叫故事?什么叫小说?
一是从材料来说:故事要有核心情节和精彩的细节,称为故事核。故事就像相声的包袱一样,一切都是围绕这个核来展开的。讲相声开始是卖关子,等到包袱一打开,人们就会发笑。写故事也是先把读者引向歧途,等故事核揭示了真相,故事也就完了。有一篇故事叫“爱在肚里。
二是从表现方式上来说:故事用的是叙述的方法,小说用的是描写的方法。
小说最常用的场景、人物肖像、动作形态描写和对话,故事就很少用。
三是从表现的主体来说,小说是写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场景、心理活动、语言、动作描写,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情节也是由人物的性格所决定并发展的。有时候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结尾是什么,只能按照书中主人公的性格走下去。如果把写小说比作走路,事先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中途有岔路,有上坡也有下坡,充满曲折,走到哪里是哪里。因此,一部好的小说,留给你的是那些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那些事。现在年轻让人写小说,是不管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的,说的都是作者自己的话,人物立不起来,活不起来,没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核进行的。文章所运用的各种手法目的都是先将读者引向歧途,最后再引向故事核。故事核就像目的地,作者就像黑心的出租车司机,带着读者这个乘客兜圈子,绕弯子,欺骗他,引诱他,让他看沿途的风光,最后到了目的地,乘客恍然大悟,大呼上当,跟你绕了那么多圈子,其实路这么近,就在眼前。但乘客还是很高兴,他愿意掏这个钱,因为他看到了沿途的风景。因此,故事留给读者的事情,人反而淡化了。好的故事,几十年后不忘的还是故事本身,而不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当然,故事本身也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但这只是副产品。好故事有什么标准?
故事如果一直是不温不火的温吞水状态,读者恐怕会觉得不过瘾不满足,这时候需要一个沸点,一个高潮,一个在层层有声有色的铺垫积累中的矛盾的总爆发。冲突的双方都有足够的冲击力,一触即发,甚至像一对山羊地角。两只蟋蟀格斗,没有调和的余地。大师德尔泰就认为: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斗争。推及到故事,每一个故事最好也有这么一个矛盾冲突。
一、矛盾冲突集中。
常常有一些文章,故事情节是很热闹,大高潮小高潮不间断爆发,但作者到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于是东拉西扯把故事拼抽成了,殊不知,这样会使作品头绪繁杂,意义含混,是故事的大忌。
不要把故事写的太艰深复杂,一个故事就是一对主要矛盾,明确、集中、单纯。从头到尾贯穿情节,所有的铺陈展开也紧紧围绕这对矛盾,不要随意横身枝节。
二、人物关系集中。
故事这种文体,限于篇幅的关键,一般不像小说那样,可以活灵活现的表现和塑造那么多人物。而且,故事的使命就是讲述情节,是一门情节的艺术,所以人物的设置和刻画上天然的就就应该配合情节的安排,想着怎样可以使情节更为清晰更为流畅。
故事在人物关系的设计上要尽量简练、集中,把戏剧冲突都集中在几个,甚至是两个人物的身上。即便是中篇故事,一般来说,也就是三、五个主要人物贯穿始终,并且这些人物之间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不断制造误会、制造冲突,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三、情节进展集中。
在现实生活中,矛盾冲突的进展一般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酝酿过程,而戏剧冲突则不同,必须比生活矛盾更为集中、更为迅速。
第三部分:常见的编讲故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戏剧故事考查形式的写作时多种多样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命题类。命题类是一般性的考查方式。这是招生高校考查戏剧故事写作能力的主要方式。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限时离别》、《喜出望外》等。
(2)续写类。续写类是戏剧故事的续写,即故事开头应该给出,要求考生编织主题情节和故事结尾。例如有这样一个考题:“老王是山里的一位猎户,家里一直养了两条狗,一只家狗,一只猎狗。一天,老王出去打猎,错把猎狗留在了家里,把家狗带了出去……”这类题目有很强的发散思维特点。后面怎么写,就看考生的思维延伸到何处。这种考查方法不让考生禁锢在一个题目上绞尽脑汁,它会让考生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3)组词类。组词类是将毫不相关的几个词编织成一个戏剧故事。当然,题目中已经给出的词是一定要用到的。例如这样一个考题:“书架、相片、电影”。这类题目类型主要考查考生的组接、整合以及故事的分层构架能力。
1、词语概念式:即以一个词语或短语为命题编讲故事。如:一束鲜花
2、形象组合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模式,即给出几个不相干的词语要求在故事中出现,不必分顺序。如:邮票、金鱼、台灯或改变、同桌、礼物。
3、给定材料式:这种模式的活动性很高,比如高校会给你一个故事大纲,让你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4、续写式:续写式包括短片、电视剧或成语、小故事之类的续写。如南郭先生逃走之后。
5、改写式:将成语、唐诗等改写为故事,在这种模式中改写与扩写是并重的。如改写: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6、情节拼块式:如同小时玩魔方,有几个混乱的情节拼块,要把他们用你认为比较合理的顺序增加适当情节拼回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