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发挥自身所特有的优势,充分利用原有的软性社会资本,以其为根基;但为应对新形势与新变化要不断探索新型的发展方式,以刚性社会资本为补充,实现二者的相互协调,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
一、乡镇企业及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以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包括乡镇办企业、村办企业、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其他形式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五级。
最早提出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的是法国学者布迪厄,他认为:“社会资本,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罗伯特·普特南提出了公民参与网络的概念,并认为这种公民参与网络就是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生产要素,基础是人际之间的信任关系。按照这种关系的作用方式可将社会资本分为两类:柔性社会资本(是以血缘、亲情、熟人建立起的信任关系)和刚性社会资本(以规则和制度建立起的信任关系)。
二、社会资本与乡镇企业的发展
柔性社会资本和刚性社会资本是社会资本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建了社会资本的运作过程。但二者的地位却不尽相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挥不同的功能。
(一)柔性社会资本与乡镇企业的发展
我国目前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社会,社会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而占全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却相对的占有极少的资源。资源的分配不均,使得我国农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由此导致根植于农村的乡镇企业在发展初期可利用的经济、社会资源极少。然而自从我国实行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始,我国的乡镇企业却得到 了极大的发展,取得了国企所无可比拟的卓越成就,这不得不归结于柔性社会资本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柔性社会资本,包括两个重要因素: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通过对乡镇企业的人员构成、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发现乡镇企业中亲朋好友或邻里同乡所占的比重最大。他们作为一种最经济的交易资本进入乡镇企业,对乡镇企业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处于地缘关系的乡镇企业,地方政府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通过给予各种优先权乃至特权,使得企业获取稀缺资源,如乡镇企业建设初期,土地的使用方面差不多是当地政府半送半卖,价格极低;乡镇政府还为企业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优先配置资源,这些都方便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这种柔性的社会资本为乡镇企业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西方产权理论认为,我国的乡镇企业产权不明,其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但事实却是相反。在我国的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柔性的社会资本却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权利的约束方面,往往遵循某种习俗,虽然没有正式的契约形式,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相反文化软实力的约束使得双方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对他们而言,奖惩不一定体现在经济上,更表现在民众的认同。柔性社会资本是我国乡镇企业形成发展的重要一个过程。
但柔性社会资本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对于后期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制约。由于过分重视血缘、地缘关系,这种关系模式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无法创造良性的激励机制,企业的规模较小,发展动力不足等等。企业的竞争与盈利性的本质与乡镇企业自我屏障和封闭的现实相冲突,致使乡镇企业的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期。各国学者纷纷寻求适合乡镇企业发展的新型模式,于是刚性社会资本引入。
(二)刚性社会资本与乡镇企业的发展
刚性社会资本是建立在法律等惩戒性或预防性机制上的一种社会资本运作方式,通过制定一些强制性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在结构上,刚性社会资本可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内在制度主要有劳动制度、技术制度、资金制度和分配制度四项内容组成。这四项内容是乡镇企业发展的根本,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根本的作用;外在制度主要指法律制度。有些乡镇企业,劳动力迅速投入,规模迅速扩大,却没有带来产值的增加,主要因素就是内在结构不合理与其经营范围与外在制度相违背。
为更好的发展乡镇企业,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最典型的就是“改制”。改制,主要指改革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及经营机制。这种方式确实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高了生产效益,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乡镇企业的问题。这是由于产权的分离使得“道德风险”因素大为提升,加之制度的滞后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我国乡镇企业改革并非作用明显。
为此,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要逐步实现向刚性社会资本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的发展要综合考虑外部因素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社会资本的重构。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转变。
一是整合现有的社会关系。对于妨碍乡镇企业发展的外部社会关系,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整合,不能简单的摒弃。在尽可能降低损失和风险成本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整合,从中发现可利用的新型资源。对于企业创建之初发挥重要作用的非正式群体,要加以合理利用。因为非正式群体有着自己内部成员所公认的行为规范,在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这一认同比正式规范更能有效。
二是加强外部联络,使之处于网络结合点位置。网络结合点是指一个行动者与其他众多行动者之间的直接联系。目前,乡镇企业实力大为增强,活动能力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要实现更大更强的发展,要借助业务交往和信贷关系及彼此之间的协作等,这就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直接互动,减少第三方的参与,从而大大降低操作成本及可能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创建有效的内部关系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不仅仅体现在非正式群体的彼此约束和规范,更体现在正式的规章制度上。企业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制度、组织结构,表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乡镇企业通过构建企业文化这一软控制来实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从而形成成员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也是建立在社会文化系统和交往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的功能依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