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笛的历史发展和演奏形式

发布时间:2017-03-13 00:00:00 编辑:胡萍 手机版

  竖笛是欧洲一种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从中世纪起开始使用,它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16世纪时有许多形制,现在所常用的是定音为C的高音和次高音竖笛和音高为F的低音竖笛,其音域都是两个八度。竖笛柔和、带有一点鼻音的声音和相对简单的制作,使它在很早的时候就成为一种流行的乐器。直笛音色优美圆润,是欧洲重要的管乐器,也是巴洛克时代的标准独奏乐器。目前,八孔竖笛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无论是在专业音乐表演还是在普通音乐教育中,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维也纳音乐学院这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到普通中小学校,到处都能见到这种雅俗共赏的乐器。专业的竖笛乐团和竖笛研究学会也比比皆是。世界各国还经常举办竖笛比赛,世界各地的电台和电视台经常播放竖笛音乐。

竖笛的历史发展和演奏形式

  竖笛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竖笛的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被称为“柔和的笛子”、“像鸟唱歌的笛子”。它由簧片振动发音,簧片永久性的固定在发音窗内,以自然呼吸的力度即可吹响,这样,人们从初学开始,就很容易获得美妙的乐音。

  八孔竖笛是系列乐器,常见的有五种,分别是超高音笛、高音笛、中音笛、次中音笛和低音笛。将这些乐器组合起来能自成乐队,演奏丰富多彩的音乐。八孔竖笛又属于十二平均律乐器,可以任意转调,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表现力极为丰富。因而,学习八孔竖笛同学习任何一种西洋乐器一样,都能有效培养人的固定音高概念、有效提高人的音乐专业素养。在很多国家,竖笛已成为拥有最大的学习人群的热门乐器,在中国也是如此。

  虽然八孔竖笛入门容易、吹奏轻松,但其演奏技巧却非常丰富,学习者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之下,通过循序渐进的系统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竖笛在台湾地区称直笛,中国大陆称为竖笛,木质的直笛称木笛。直笛属于木管乐器,直身长管,不依靠簧,而依靠做成某种特殊几何形状的吹口来发声,与哨子相似。笛嘴有吹口,笛身有六个孔,也有八个孔的竖笛。

  标准直笛的制式颇为简单,只有8个音孔,通过按孔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2个半八度以内的所有半音。 所以直笛是个12平均律乐器,可以吹奏24个大小调中的任何一个调性。

  演奏竖笛指法

  因为只有8个孔,所以直笛在吹奏远关系调时,指法极为复杂不便。长笛有20多个复杂的按键和音孔,似乎看起来比直笛复杂得多。其实按键越多,指法就越有规则,所以长笛的半音指法远比竖笛简单。

  演奏制式

  直笛因其指法的分别,有所谓“德式直笛”与“巴洛克式直笛”之分。二者的差异在于某几个音的指法按孔方法不同,相应的,直笛上对应的音孔的大小也不同。德式指法由于在入门阶段操作较简便,广泛用于德国、中国等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但德式指法用于高音非常不便,不利于演奏较高难度的作品。世界各国的专业直笛演奏者均采巴洛克指法用于专业性的演奏。

  竖笛的地位

  因为直笛的入门很容易,不像长笛那样需要练习才能吹出基本的音阶,因此在世界各国都当作音乐入门用的教学乐器。 但不要以为这个乐器只能当作教学器具使用。实际上直笛是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独奏乐器。直笛悠久历史,保存至今最古老的直笛制于十四世纪。更古老的西洋画上亦有类似的笛,不过最早何时出现尚未有定论。在整个巴洛克时代,直笛由于其音色的完美,技巧的高深,通常被赋予和小提琴类似的独奏地位。巴洛克时期的任何一位重要的作曲家都为直笛写过数不清的奏鸣曲、协奏曲。其中以巴赫、韩德尔、泰勒曼、维瓦尔弟为最着。巴赫尤为钟爱这个乐器,在他的《布兰登堡协奏曲》中,他使用直笛的频率要高于横笛。 尤其是第二布兰登堡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他为直笛、双簧管、小提琴写的一段三声部赋格堪称经典。

  古典时期后,由于长笛在音量上超过了直笛,因此导致这个乐器被近现代交响乐队淘汰。随之逐渐被人遗忘,其命运与viola da gamba这种古大提琴类似,不再作为标准古典音乐的乐器被使用。

  直至二十世纪进入现代后,随着复古之风的兴起,直笛又重新得到人们的青睐。 不少当代作曲家为直笛重新写了独奏曲、奏鸣曲、协奏曲。 在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直笛都是音乐学院的正规专业,其地位与小提琴、双簧管等相同。直笛专业不隶属于管弦系,而一般隶属于巴洛克音乐系。但它的音乐魅力显然不会局限于巴洛克音乐。现代优秀的直笛演奏家可以用8孔的直笛完美而完整地演奏塔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或其他很多着名的小提琴技巧性曲目。

  乐器的形制

  直笛是家族式乐器,这个家族共有几件直笛:小超高音直笛,超高音直笛,高音直笛,中音直笛,次中音直笛,低音直笛,大低音笛,倍低音笛,倍大低音笛。

  这个家族中,目前使用最多的:高音直笛,中音直笛,次中音直笛,低音直笛。

  以上各型乐器均为f调和c调渐次出现。例如中音直笛是f调,那么高音直笛和次中音直笛均为c调。

  其中独奏地位最显赫的,当属音域适中、技巧灵活的中音直笛。它的音域是f1-g3 (或者更高)。其次在独奏中用的较多的是高音直笛和次中音直笛。其中高音直笛是中国大陆的中小学校推广的教学器具。不同制式的直笛可以组成一个直笛重奏组。

  现代的竖笛音乐

  Arnold Dolmetsch仿古制造出非常优秀的竖笛,很快的其它制造者也采取了这种模式,但是并非全部都是正确的。在二十世纪20年代末及30年代初,竖笛在德国的音乐教育中广泛的被运用,德国的竖笛制造者Peter Harlan改变了传统指法的位置,企图将竖笛音阶的指法简化,以便利学校孩童的学习,这种改变的指法就是-德式指法,这种指法在音准及竖笛叉式指法的平衡上是有冲突的,德式指法确实是使得高音竖笛在吹奏F调时较容易些,但#F调却是无法吹奏的。大部分的乐器制造者都遵循着传统的完美设计,并且制造出更符合演奏作品时代背景的巴洛克竖笛及文艺复兴笛,而大众现在使用的以塑料和木料大量生产的新巴洛克笛Neo-Baroque,更使得竖笛在早期音乐复兴运动中居于领导的地位。竖笛易于初学者学习的特点促成了它的流行,但是深入了解后发现,初浅的竖笛技巧以足够应付简易的音乐作品,而竖笛的高难度技巧却是相当的难以掌控,也让许多作曲家望之却步,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音乐家只愿意将竖笛归纳为教学乐器而非真正的乐器之故。其实竖笛的音量仍旧无法与交响乐团相抗衡,但是自从室内乐被世人广为接受并且喜爱之后,竖笛不必再需要去追求大音量,可以在室内乐中发展竖笛特有的温暖音色。在竖笛从Dolmetsch开始复兴以来到了1950年后造成大量的繁荣,而在荷兰的Frans Bruggen大力的推动以历史为实践目的并且创新现代竖笛吹奏技巧的吹奏方法,这一荷兰乐派的推动使得竖笛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再次回归。现今竖笛演奏在大专院校中被作为主修的乐器,也有属于竖笛的国际性职业及业余的比赛,高水平的竖笛作品也开始广泛的被创作,竖笛在现在的世界音乐舞台中已有和其它乐器并驾齐驱的身价,不再只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工具。

  演奏家

  巴洛克时期竖笛音乐大师Telemann

  竖笛大师Walter Van Hauwe曾在他的书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比较一下Stravinsky年轻时,现在的我们听到他的音乐的反应,你便能发现人们听音乐的味口改变得有多迅速。”在35年后,Stravinsky与Schoenberg的音乐早已被接受,并且在这十年到二十年间,披头土的音乐早已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这段话真是具体刻画音乐历史的改变。

  在十八世纪后半,必然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到底有什么变化呢?

  当时歌剧变得受大家欢迎,symphony orchestra也变得编制更大了,而音乐厅又开始出现私人的包厢,当然,乐器也就跟着变得更大声,体积更大,更宽广的音域,以及更夸张效果的音乐性,这些都造就了新音乐的诞生,但是,在当时,大部分的乐器无法产生这样的效果,也因此,开始了乐器的改造。不过,有一些乐器却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被改造发展,当然,竖笛就是其中一种,因为竖笛柔软的音色,音域的限制,在移调上的困难以及音准上的不易掌控,都是造成竖笛无法被发展的原因,即使在1900年左右,竖笛被挖掘出来时,仍遇到和十八世纪时同样的问题,仍旧无法在音量上与交响乐器抗衡。不过,因为室内乐Chamber music渐渐被重视,竖笛便不再需要被拿去和交响乐乐器相比较,而现在,竖笛也已经发展出更新更好的吹奏技巧,当然也造就另一番新局面。

  大胆的开始,深情的长叹息,轻盈的舞步,激动却适宜的情绪,这几句话是形容十七世纪初当时的音乐最完美的诠释,其实,在当时的音乐中,很少是给特别指名给竖笛来演奏的作品,大部

  分是为小提琴或是当时的其它管乐所写,不过,在当时,演奏者拥有很大的自由及空间来选择适宜的乐器演奏,因而同一作品会有由不同乐器演奏的版本,而竖笛再当时的音乐里也表现了无可取代的音乐特色。

  Telemann,德国作曲家,1681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他大部分的音乐教育几乎是在自学中得来的,不过,在12岁时,他便在音乐学校担任代课音乐教师,但是他母亲却禁止他继续往音乐的路上走,不过,在他十七岁时,他擅自将学校的地理科学课程改为音乐课程,并在未来四年间,看遍了城中大大小小的音乐会,很不幸的,他母亲又再次禁止他就读音乐科系,并强迫他转学至莱比锡读法律系,当然,我们还能认识今日的Telemann,他的一位室友可居功不小呢,一天,他的室友无意间发现了Telemann的一个作品,并安排这个作品在St. Thomass教堂发表演出,结果当然引起了大大小小的回响,当时莱比锡市的市长,便给了Telemann一个任务,要他每星期都得要发表一首新的Cantata,而开始了Telemann的音乐人生涯。

  我想许多学生都演奏过Telemann的作品,也常听见Telemann这个名字,但是,你们必定不能想象在这伟大的作曲家年轻时学习音乐历程的艰苦,尽管Telemann没有擅于变化的天份,没有他的朋友巴哈对心灵上感受的深刻,也没有韩德尔丰富的变化性,但是,他的音乐却是流动而具灵性的,反过来说,因为Telemann充满创新的手法,使得他的音乐在沉寂了一个半世纪后又再度复活。

  Telemann跨越了好几个音乐的新纪元,Telemann比德国巴洛克早期非常伟大的作曲家Schütz 舒次晚七年出生,并且在贝多芬出生前三年去世,在音乐上他有很多伟大的作品,并创造出当时伟大的德国浪漫乐章,比其他几乎同时期的巴哈和韩德尔,Telemann更是根深蒂固的在巴洛克传统音乐,并且见证了巴洛克时代的改变而进入了新的一种较不复杂的音乐风格,因为巴洛克巴哈及韩德尔最大的不同是Telemann促进了这种新音乐风格的演变,他将旧有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改变为当时的人无法想象的丰富与深刻。

本文已影响863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