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演讲中的情感及语调

发布时间:2017-04-06 00:00:00 编辑:胡萍 手机版
要求演讲者寻找自身投入的方式,使用好表达的技巧。有些演讲者在演讲前吃点白参,喝点白酒借以提神是有道理的。演讲首先要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然后在此基础上教育人,感化人。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演讲应做到他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他人,而使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这就要求演讲者沟通与听众之间的情感通道。不仅仅让听众体验到演讲者的情感,而且应该把这种体验化为“自发的感情”,即将自己的感情转化为听众的感情,达到情感的迁移。为了让学生更快掌握更多的演讲知识,提请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采用演绎法。演绎法教学是从“一般到特殊”,属于接受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学生聚合思维的培养。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少走弯路,使其能系统完整地掌握一门门学科知识。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很快地继承前人积累的知识。但这种教学也“天生”就存在不足和缺陷,它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重视学习的结论而忽视学习的过程,重理论掌握而轻实践操作,重接受而少创新,形象地说是注重给学生“鱼”,而没有授予学生“渔”,课堂学习中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思维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感到教师所讲的、课本上所记录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必然的。于是,在演讲课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演讲过程中的情感的培养。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逐渐失去了思考的动力,养成了思考上的“惰性”,学习中记住如何培养演讲过程中的情感就成为他们的目标和任务。

  感情流露要围绕主题,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对同样一个主题,大家都有一个相近的心理感受。例如,欢迎会的基调是热情洋溢,而追悼会的基调是悲伤低沉。一般而言,不要别出心裁,破坏了这样的一种气氛。如果演讲者有另外的心事,也应该在演讲之前,将其排除掉,不能将一些不好的情绪带入演讲。

  3 演讲中情感的语调技巧

  演讲的艺术美既体现在文体上,又体现在非语言因素上。演讲文体上的美可通过语音语调、词汇、修辞、句式等来表达,而非语言的美则主要通过仪容、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神态等态势语言来传递。其实演讲并无定式,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讲法。只要符合自身身份、性格和年龄特点,用真情实感去讲就行了。演讲讲的是你的心声,你的情感,要用“心”去讲、去叙述,要声情并茂。

  在语言表达上,男性要体现果敢刚毅的阳刚之气;女性要体现温柔细腻的阴柔之美。这样才能体现各自的优势。在刚开始练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感觉有点难,或找不着感觉,或不适应,这都是正常现象。要多多揣摩文字内涵,吃透其要表达的意思,要多动脑,依靠智慧,苦干加巧干,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束语

  在进行演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表达和在此基础上的语调的运用,要有一定的规范性,这就要求演讲者在进行演讲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握好现场的气氛,实时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语调,要有目的性地去让自己的演讲吸引到听众。做到这样,不仅需要平常的练习,更需要有较高的情商和把握环境的能力,演讲的好坏,取决于演讲的情绪和情感是否与听众达到共识,由此情感的表达和语调的把握是演讲的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下页更精彩:首页 上一页 1 2
本文已影响861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