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位,生卒年不详,东越(今浙江绍兴)人,一名遇,号会稽山人。性情疏紧,襟抱超然,擅画人物、道释、松石、墨竹,尤以画水著名,与擅画火的张南本并称于世。曾在应天寺、昭觉寺、福海院画过许多壁画,其画笔精墨妙,气象雄放,情高格逸。代表作品有《高逸图》、《春龙起蛰图》等。
孙位是晚唐时的著名画家,唐僖宗李儇因黄巢起义而逃到了四川,孙位以御用画家相随入蜀,到四川做了“文成殿下道院将军”。孙位曾在四川的昭觉寺、应天寺画《墨竹》、《天王像》、《松石》和《龙水》,当时在蜀中曾有“画山水人物皆以孙位为师”一说。据《宣和画谱》记载,孙位的画作至宋时有26件,而流传到现在的只有《高逸图》。
孙位的《高逸图》又名《七贤图》,画名“孙位高逸图”为宋徽宗赵佶所题,这幅图所描绘的是魏晋时期脍炙人口的竹林七贤的故事。画家通过娴熟高超的技术,出色地刻画了魏晋士大夫“高逸风度”的共性,又刻画出了他们的个性。在技法上,孙位继承了顾恺之“劲紧连绵如吐丝”的行云流水的风格,但更加成熟。线条的变化更丰富,人物造型刻画更真实细致。《高逸图》著录于宋徽宗的《宣和画谱》里,画上钤印“宣和七玺”。《高逸图》上的七玺是全的,作品的装裱保留了北宋的形式。
现在看到的这幅《高逸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图中只剩四贤,经考证是山涛、王戎、刘伶与阮籍。而嵇康、向秀、阮咸三位人物的画面,在北宋时就已缺佚。在长卷式的画面上,四贤分别坐于华丽的毡毯上,每人身旁都有一名小童侍候。
图右的第一位人物是山涛。山涛在“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与嵇康、阮籍是好友。他善于饮酒,但从不失态。画面上,山涛袒胸露腹,披襟抱膝,丰腴的躯体,倚着华丽的花垫,头微微仰起,双目凝视前方,那恢弘旷达的仪态,呼之欲出。山涛身旁的侍者,正在将一张古琴奉上。
画面的第二位是王戎。王戎是“竹林七贤”中的小弟,年龄比山涛小二十九岁。他是富贵子弟,喜欢清谈。画面上的王戎,踝足跌坐,右手执如意,左腕懒懒地搁在右手上,似乎正欲侃侃而谈。手中摆弄如意的细节描绘,正是庾信《对酒歌》中“王戎舞如意”的写照。在王戎的侧后,恭敬地站立着一位怀抱书卷的书童。
第三位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酒鬼”——刘伶。 他经常坐一辆鹿车,携一壶酒。出门时让仆人扛着锄头跟随,吩咐“死便埋我”。酒后,他常在家中赤身裸体,肆意放荡。刘伶作的《酒德颂》一文,成为千古名篇。画家笔下的刘伶满颐髭须,其貌不扬,大概痛饮初歇,正蹙眉回首,往身后侍童捧上的唾壶作漱口状,而双手却仍端着酒杯,对杯中之物还是恋恋不舍。
画中的最后一位(图左一)是阮籍。阮籍是曹魏时期的官吏,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与嵇康是莫逆之交。画面上,他面露微笑,侧身倚垫,盘膝而坐,洒脱傲然。双手所执之扇,叫“麈尾”,是当时士大夫的惯用之物,不仅能扇风辟蝇,还具有“领袖群伦”的象征意义。阮籍身旁的侍者,正手托酒器,躬身听命。
从这幅画现存的人物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物面容、体态、表情的刻画各不相同,特别是着重眼神的刻画,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画中以侍童、器皿作补充,丰富了四贤的个性特征,使欣赏者很容易从中看出这些人孤高傲世、寄情田园、不随流俗的哲学思想。
《高逸图》中的人物、衣服及陪衬的景物、器具,均用淡色或白描,显得素静雅洁,象征“竹林七贤”身置物外的闲适;而花毯及背倚的花垫,不仅画出许多复杂的图案,而且敷以重彩浓色,显得鲜艳夺目,暗示“竹林七贤”名望地位的高贵。
《高逸图》画面采用早期横卷式结构,四位人物分别列坐于华美的地毯上,动作、情态各具神采。在他们旁边,各有一个侍者在小心地侍候着。画家在人物之间用芭蕉、菊花、松树、湖石等相隔,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使画面统一于和谐的环境之中。画中蕉石用细紧柔劲的线条勾出轮廓,然后渲染墨色,山石的质感很容易就显露出来了。画中的几株树是用有变化的线条勾出轮廓,再用笔按结构皴擦,而且这几株树也各有不同的画法。服饰器具作者用墨色和彩色晕染。
《高逸图》卷后有明朝司马通伯的题跋,图上钤有北宋内府“宣”“和”、“政”“和”朱文连珠印记,“御书”、“政和”、“宣和”、“睿思东”、双龙朱文印记,并有清梁清标、清内府收藏印记。
孙位的画法有张僧繇“骨法奇伟”的特点,画风在六朝的基础上更加工致精巧,开启了五代画法的先路,是书画中的瑰宝。从这些画迹来看,在艺术上,晚唐的人物画,保持了中唐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