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的养殖技术_养殖虹鳟鱼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7-02-25 00:00:00 编辑:陈平 手机版

  虹鳟鱼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冷水性塘养鱼类。虹鳟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重要冷水性鱼。因成熟个体沿侧线有一棕红色纵纹,似彩虹,故名。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养殖场的选择

  养殖池溏的水温要求冬季在4℃以上,夏季不超过20℃,虹鳟周年可摄食生长。池溏应为流水池溏,水质清新,透明度大,含氧量充足,水中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_养殖虹鳟鱼的方法

  养殖场的建设

  山涧溪流、泉水、地下水、深水水库的底排水或水温偏低、透明度大的河水等,均可作为虹鳟养殖场的供水水源。在上方水源修建拦坝,提高水位,形成水流的落差,保持池塘供水有足够的流速。

  池塘的注水,尤其在集约化养殖场应该是独立的。池塘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水沟形均可,但以延长的长方形为好,宽长比例1∶4~1∶5,防止池中有水流停滞的死角。池子宽度不宜过大,稚鱼池宽多为1.5~2米,成鱼池宽多为4~5米。池底要求有一定的坡度、坡降,稚鱼池以0.2%为宜,成鱼池以0.8%为宜,便于排水、排污和捕鱼。

  池塘可为土池或水泥池,池岸边要高出水面20~30厘米。稚鱼池一般为30~90平方米,成鱼池在100~200平方米。

  三倍体

  三倍体虹鳟鱼是四倍体虹鳟鱼和普通二倍体虹鳟鱼杂交产生的全雌性虹鳟鱼。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低,肉质好的特点。虹鳟鱼养殖采用的是一种高密度流水养鱼方式,科技含量高,从目前虹鳟鱼养殖技术水平上看,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商品鱼生产周期,生产周期较长,投入较高,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良品种,提高虹鳟鱼生长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尽而降低成本。

  根据国内外养殖虹鳟鱼最新动态,如果采用全雌三倍体技术则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采用该项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其一,采用全雌三倍体虹鳟鱼进行养殖,可提高虹鳟鱼成活率10%,可提高生长速度10~20%。其二,采用该技术可避开因性腺发育而对饲料的过多消耗,降低养殖成本5%以上,可提高经济效益15%~20%。

  稚鱼及当年鱼的饲养

  刚浮起的稚鱼索饵能力差,不集群。开始投喂时需注意使饵料遍撒水面,待喂养两周后,则可以把饲料撒到鱼较多的地方。比较常用的稚鱼开口饵料有鸡蛋黄、牲畜的肝脏、鲜杂鱼肉、水蚤干或啤酒酵母等,当前多用人工饲料。

  投喂动物饲料须先将饲料弄细或剁成糊状撒在池水上游水面上,使鱼摄取,也可将制成糊状的饲料抹在细铁丝网上,分挂池中,供鱼摄食。后期稚鱼渐大,投喂时可将几种

  饲料混合调成糊状煮熟后,制成小颗粒状,撒到水中。投喂配合饲料,前期粒径为0.3~0.5毫米,后期粒径为1毫米以上。饲料中动物性蛋白量高于植物性蛋白量。随着稚鱼的成长,可适当增加植物性蛋白含量,初期每天投喂次数需多些,日投6~8次为宜,后期日投2~4次。

  一般水温10℃以上、稚鱼体长13厘米以下时,干饲料按鱼体重的2%~7%投喂,鲜饲料则按2.5%~13%投喂。体长14厘米以上时,干饲料按鱼体重的0.5%~2.4%投喂,鲜饲料则按1.0%~4.9%投喂。

  初期稚鱼的放养密度为5000~10000尾/平方米。当稚鱼体重达到1克左右(全长4~5厘米)时,需要按个体大小不同分池饲养。2克左右的鱼(全长5.5厘米)放养密度为1200~1500尾/平方米。5个月以后,鱼体重在20~30克的个体,放养密度为500~100尾/平方米。

  成鱼饲养

  国际上虹鳟一般以尾重150~300克为上市规格。鱼尾重60~70克,放养密度为230~250尾/平方米;鱼尾重100~150克,放养密度为100~150尾/平方米。同时,要随水温的升高加大水的流量。

  成鱼饲养池多为长方形,长宽之比10:1为宜,面积以100~200平方米为最好,池底坡度0.8%。池水平均流速应大于2厘米/秒,一般可在3~5厘米/秒,溶氧量不得低于5毫克/升,氨氮不得超过1毫克/升。定期清除池底沉积物,排干池水,洗刷池子。如进行高密度养殖时,需人工增氧,投喂营养丰富的优质饵料。

本文已影响863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