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两会网约车新政最新消息:网约车门槛高 “降准”

发布时间:2017-04-12 00:00:00 编辑:少芬 手机版

  一年一度的“两会”近期如火如荼的召开,以网约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从去年两会的热议话题,变成今年各地两会代表建言的焦点,而呼吁降低网约车门槛则成了重中之重。为方便大家了解2017年网约车最新规定,yjbys小编为大家整理两会关于网约车新政策解读如下:

  “降准”倒逼出租行业改革

  按说网约车、出租车改革应该让百姓得到更多的红利,可现在无论是网约车还是传统出租车却越改越贵,且带来了“打车难”重现的弊端,这显然不是理想的结果,不适应绿色出行和共享经济发展,也说明这一改革在政策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相关部门好好反思。这也成为两会众多专家和代表委员建言的焦点。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打车难重现的一个原因是网约车门槛过高,有关部门就应该采取措施降低网约车的准入门槛,让大多数网约车能上路经营,这样打车难的问题就能大大缓解。

2017两会网约车新政最新消息:网约车门槛高 “降准”

  那么如何针对网约车实际特点量身定做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管模式?

  首先网约车监管要端正监管的目的,行政监管的目的应该站在消费者的利益出发,消费者关心什么我们监管什么,而一般而言,消费者网络约车并不会关心司机是否有本地户籍。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表示:“目前只依靠户口本来管人的方式反映出监管部门整个治理能力不高,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懒政”,为此,建议降低网约车门槛、取消户籍等方面的限制。”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等代表委员也交了建议提案,希望以构建网约车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导向,放宽对司机户籍的限制性规定,充分利用非本地户籍务工人员的空闲车辆资源。

  其次,政府要变换监管的方向,不应该秉持将网约车变成高端服务的思路,来消除和出租车的竞争关系,技术进步的特点就是将一种服务变得更加平民化、更便宜,如果坚持网约车比出租车价格贵,这是违反市场规律,会剥夺人民群众享受“互联网+交通”的机会。

  再者,网约车的监管还要充分发挥平台治理的责任,关键是调动平台治理的积极性,将市场准入许可更多地让权给网约车平台,规范其登记信息、审核资质的义务,定期提交所有车辆的情况,且这些数据要在监管部门备案。政府应当科学引导网约车发展,建议各类许可证明的核发程序尽量从简,以便节约社会管理成本。政府不要过多地进行过程管理,没有必要编制排量、户籍等门槛。

  另外,地方细则实行一段时间后,国务院主管部门应在地方实践的基础上,吸取优秀经验,将来制定出更好的网约车管理的顶层设计。

  高门槛致供需失衡

  在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背景下,以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共享经济在过去一年得到快速发展,网约车也从政策“灰暗地带”成为政府承认的“正规军”。

  尽管获得运营许可,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地网约车细则要求的不断出台来看,政策对网约车这一出行共享经济模式的“管制”过分严苛。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规定要求“网约车和驾驶员必须京牌京户”、“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网约车驾驶员需考试上岗”等。

  在地方细则中,除了对驾驶员户籍、车辆有严格要求外,对满足条件的从业者还需要参加地方政府举办的统一考试,驾驶员先要参加全国公共科目和区域考试科目两科笔试,再参加应用能力考核,全部通过后才能获得“上岗资格”,十分苛刻。

  地方网约车细则对滴滴等网约车所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直接缩减平台运营者人数。以上海为例,上海地区滴滴平台上的运营车辆和驾驶员为40万,如果按照上海网约车规定,符合规定的运营车辆和驾驶员仅一万人。同样的是,如果执行广州地方网约车标准,近七成现在在做广州网约车的驾驶员都要被淘汰。

  可见,现在打车难之所以会重现,根本原因在于网约车数量大幅减少,而网约车锐减的一个原因在于抬高了网约车的准入门槛,才使得网约车由过去的供大于求变成了时下的供不应求,并变相提高了网约车的价格,增加了民众的出行成本。


更多网约车相关文章:

1.2017年宜兴市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出台

2.2017年滴滴新规将新一轮洗牌_2017年网约车新政最新消息

3.2017年最新长沙网约车管理细则正式发布

4.2017最新网约车新政消息

5.2017年滴滴网约车新政实施细则

6.2017年滴滴限外地牌照_2017网约车新政

7.2017年网约车新政4月底将停止接单_2017年最新网约车消息

8.2017年最新滴滴网约车新政消息

9.2017年网约车新政新规最新消息:网约车前景

10.2017网约车新规定实施解读

本文已影响897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