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应链管理推进现状分折
一,领导人已出题,但跟进不足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小平同志及时提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国内外两个市场。这就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全球供应链思维。对如何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和国内外两个市场,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的确也交了不少学费,成功的、失败的都有。后来又提出了战略机遇期总体思路,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沉着应对。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和战略构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与广泛响应。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的全球供应链战略。互联互通,合作共贏,打造全球经济命运共同体,将是一条全新的全球供应链之路。
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指出:“现在需要对接各国战略和规划,找出优先领域和项目,集中资源,联合推进,这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创造需求和就业,发挥比较优势,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占居有利位置,提高综合竞爭力,打造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亚洲发展新气象”。这就是中国的全球供应链战略框架,在以后的许多国际会议上,习近平同志重申了这一战略理念。2014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勇于并善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对习近平、李克强同志讲到的供应链,各部门、各省市以及经济界没有多大反响,跟进不足,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二,规划中有了“位”,但缺少“行”
从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2014年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都关注到了供应链友展的重要性。《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一方面要求“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求“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中,推动与发展供应链管理列为十二大工程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从政府的角度並旡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工信部、商务部采取了必要措施,但刚刚起步。
三,供应链管理市场快速发展,但极不平衡
①目前,市场是推动中国供应链管理的根本动力。民营经济是主力,珠三角、长三角是主战场。深圳怡亚通成为第一家上市的供应链企业,在2016年评选的深圳100强企业中,供应链企业有9家,占了接近十分之一。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企业都喊出同一个口号,“决战供应链!”,有许多企业家喊出“得供应链得天下!”。 2003 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了中国企业供应链的第一本书,《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成了大学物流专业的必读书。1998年,青岛海尔实施全程供应链改造,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制造业供应链典范。由丁俊发从2011年开始主编的六本《中国供应链菅理蓝皮书》,除了系统介绍国内外供应链理论外,共推荐了107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优秀案例,但大部分集中在沿海。由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与《中国供应链管理篮皮书》编委会共同授予的 27个”中国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中,集中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地。供应链管理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极不平衡。
②供应链金融成为产融结合一大亮点,但仍不规范。深发展是第一家提出並实施供应链金融的银行,现在所有银行都有了供应链金融部,每年的营业额以30%的速度上升。但市场化运作仍不规范,在介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③供应链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没形成合力。供应链研究己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高教基金的重视,但研究成果转化率极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成立供应链协会,供应链研究机构,开展了一些活动,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第四方咨询设计,但并未形成合力,旡法与国外知名咨询公司如埃森哲等相抗衡。
寻求中国供应链突破的十大建议
2015年我曾提出“供应链+”十年行动计划。我认为,有了“互联网+”必须有“供应链+”,这是经济新动能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结合目前的情况,我提出十大建议:
一是
建议以国家(国务院办公厅或有关部委)名义颁发’’关于推进供应链变革与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把推进供应链管理列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我认为,推进供应链管理是降本增效的根本出路。根据欧美研究,物流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不同的降本增效。一个企业如果只是简单的以第三方替代自营物流,借助第三方的规模效应和营运特点可节约成本5%;如果利用第三方的网络优势进行资源整合,部分改进原有供应链流程,可节约物流成本5%-10%;如果通过第三方物流根据需要,对供应链流程进行重组,使第三方物流延伸至整个供应链,高度融合,可取得10%-20%的成本节约。供应链模式是服务经济超越工业经济的必然产物,即“笫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供应链管理对推进产业融合,经济结构性变革,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率,将发挥巨大作用。我深信,经过10至20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的供应链理论与实践将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是
建议依托国家发改委或商务部,成立”国家供应链专家委员会”, 研究提出中国供供应链国家战略的主要框架结构、区域布局、突破重点、推进速度。发布年度《中国国家供应链竞争力报告》,特别是结合“一带一路”全球开放战略,构迠全球经济命运共同体,提出中国方略。
三是
提出国家产业供应链战略。重点研究提出中国工业、农业、流通业的产业供应链战略,特别是装备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高铁、航天、汽车、家电、轻纺、电商、中医等的产业供应链战略,形成优势的“微笑曲线”,创造实体经济新的竞争优势,为强国战略服务。
四是
提升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中国要围绕六大指标,展开针对性研究,找出中国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强有力的措施,提高核心竞争力。经十年努力,从目前的27位提升至前10位,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
五是
开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关键技术研究。围绕供应链重点突破:
(1)物联网应用技术
(2)供应链运作模型
(3)供应链绩效模型
(4)供应链可视化
(5)供应链风险控制’
(6)供应链金融
(7)绿色供应链
(8)协同供应链
(9)逆向供应链
(10)数字供应链
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在立项与科研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六是
城市供应链进入智慧城市试点,创建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集群”城市。建议在原国家公布的全国性物流城市(如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厦门、苏州、天津、郑州、武汉、青岛、重庆、成都、西安等)中实施,并制定国家标准。也可结合区域经济与自贸区战略,推进供应链发展。
七是
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都要率先制定企业供应链战略。在中国,国有企业的供应链缺位十分严重,基本上没有供应链总监,成本高、效率低是家常便饭,我希望尽快改变这一局面。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都应有自己的供应链战略,並由中国自已的咨询公司来完成。
八是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家的供应链管理意识。建议在国家行政学院开办省部级”市场、流通与物流”班。“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首先要介决理念,懂得流通业、物流业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懂得供应链变革的支撑作用。
九是
建议尽快成立国家层面的“中国供应链研究院”。研究院不进入国家事业单位序列,采用混合所有制,市场化运作,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是民间的供应链智庫法人实体。整合全国供应链领域精英,承担国家重大课题研究,承接来自市场的供应链咨询,开展国际间交流合作。
十是
供应链管理作为物流业中长期规划的重点工程要具体化,建议把工信部、商务部、农业部作为重点,大力推进制造业、流通业、农业的供应链管理,首先从制造业取得实破,逐步推进,取得成效。目前,中国的农业供应链十分落后,浪费损耗严重,要特别引起关注。我建议设立“推进供应链管理千企工程”,“千企”包括国资委所属企业,加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中的一部分优秀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入“千企工程”的企业接受政府的指导,市场化运作,实施产学研结合。由于企业不同,要实施分类指导,提出运作模式的细则,以及达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