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六大策略

发布时间:2016-06-03 00:00:00 编辑:俊炯 手机版

  鉴于同学们想了解更多高级英语的学习方法介绍,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简单的高级英语学习资料,觉得有用的话快收藏吧。

高级英语

  英语学习困难重重,方法不对,往往事倍功半。许多同学都希望能找到摆脱这种困境的方法。为此,近日我采访了胡敏老师,他提出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六大策略:树立自信、思维差异、文化概念、对照对比、文体意识和词伙关系,令我茅塞顿开,相信也会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们以启迪。

  ——李传伟

  李:胡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您是一位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有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现在有许多同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却收效甚微。对此,您能提供一些建议吗?

  胡:可以。我通过研究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状况,总结出了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六大策略,我想会对这些遇到困难的同学有所帮助。

  李:那您能具体谈一下是哪六大策略吗?

  胡:好的。首先,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自信。为什么要把"树立自信"作为第一个策略呢?因为我发现许多中国学生从初一到大学学了那么多年英语,但是实际上却根本不敢开口讲英语。这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一些接触过中国留学生的英国专家指出,中国留学生的语音、语调可以说是"perfect",只是表达能力很糟糕。事实上,中国的高中毕业生所具备的词汇量就足以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了。有这样两个数据,相信可以令同学们增强信心:英国的BBC曾经公布过这样一个数字,说一个英国农民一辈子常用词汇不到1,000个,但是他日常生活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和一个感情丰富的伟大诗人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如果你觉得这个说服力还不够,就再给你一个数据:美国之音有一个特别英语节目,叫做"Voice of Americ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这个节目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仅用1,500基本词汇来表达国际舞台上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而且非常准确、及时。而我们普通的中国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词汇量就已经达到1,800个左右了,所以说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根本不成问题。我在2000年10月的《大学生》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叫做《你开口,就成功》,是讲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大学生毕业求职时的重要性的。我由此联想到了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事实往往就是如此:"你开口,就成功"。因此,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对自己充满自信。

  李:确实是这样。那么除了对自己充满信心之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胡: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和第三点:"思维差异"和"文化概念"。所谓"思维差异",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思维方式上与我们中国人的差异。比如说,许多同学在读《中国日报》(China Daily)和《21世纪报》(The 21st Century)的时候感觉很轻松,而在看外刊的时候,即使是对中文报刊里也有的同一件事的报道,读起来都会觉得很吃力,这是由思维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由浅入深,到最后再说重点。有一位美国汉学家把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称为"画龙点睛"。而外国尤其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这就是中国学生在读《中国日报》和《21世纪报》时感到很轻松的原因:尽管它们也是用英文写的,但是阅读时经常能让人感觉到思维方式是中国式的,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血和肉是英语,但是骨架子是中文。"这种"思维差异"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不断地感受、体会,积累英语中对各类事件的描绘和阐述方式,才能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自如。

  李:"思维方式"很好理解,那么什么是"文化概念"呢?

  胡:我来解释一下。中国学生一般认为,学英语就要学好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所以有很多同学曾经问我:"胡老师,我的语音、语调perfect(完美的),我的语法accurate(精确的),我的词汇量huge(巨大的)。我的英语可以算是优秀了吗?"事实上,即使是词汇量非常大,语音、语调、语法都没有问题,也并不能表明这个人的英语水平高。英语学习还要加上一个元素一一文化。所以有一些同学在课堂上表现很优秀,但是到了真和老外沟通的时候,却"quite at a loss,,(不知所措),这是由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下面我举两个例子。比如说我给同学们讲了两个半小时的课,就会有同学说:"胡老师,您辛苦了!"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会认为这个学生很懂事,很体贴人。而作为老师也会感到很欣慰,因为自己的付出有来自学生的问候和关心作为回报。但是,如果讲课的是一位美国教授,下课后有学生对他说:"老师,您辛苦了!"他会认为这是对他智商的一种侮辱(an insult of his intelligence)。他会想:"难道我一个堂堂的教授连两个半小时的课都讲不了吗?"他会觉得你是在怀疑他的能力.是在讽刺他、侮辱他、打击他。那么在英语中这种问候应该怎么表达呢?应该说"Did you enjoy your class?"?quot;Did you have a good time?"再举一个例子: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翻译,陪同老板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businessman",你的老板对客人说:"您一路上辛苦了!"如果你是一个合格、称职的翻译,你就应该说"Did you have a good night?"或"Did you have a good flight?"这样,中文与英文从"文化概念"上来讲才是对等的。如果你说"You must be very tired"或"You must be exhausted"(你一定辛苦了;你一定精疲力尽了),客人会觉得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很差、很虚弱,人家才这样问自己,这会使他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说,这种文化上的错误比语言上的错误还要厉害,语言上的错误只要不影响表达,是可以忍受的,但是文化是一种"载体",是一种"情感",文化上的错误会给对方造成伤害,对说话者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下面我再以到朋友家拜访的全过程为例,给大家讲一下"文化概念"这个英语学习中应注意的策略。首先,你来到朋友家里。假如你是第一次去或是和这个朋友不太熟悉的话,中国的主人就会说:"欢迎!欢迎!"客人会笑一笑,点点头。如果把这个过程翻译成英语,那些认为学英语只需要学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的同学就会翻译成"Welcome! Welcome!";假如这个朋友和你很熟悉,一进门的时候,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主人就会说:"So! You have come."(啊!你来了。)客人回答:"Yes, I have."(是的,我来了。)无论是说"Welcome!"还是说"So! You have come.""或"Yes, I have."都是典型的中国场景中的说法,在英语中是不合适的。英国人决不会在自己家里对客人说"Welcome! Welcome!"他们说的是"Come right in!" "Come on in!",或"Come in ,please!,",而客人只需要说"Thank you!"就可以了。

下页更精彩: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已影响144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