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商务汉语教学的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15-11-11 00:00:00 编辑:芡茏 手机版

  商务汉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用于商务场合的特定工作与交际语言,它更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商务汉语班留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商务汉语口语课是一门极受重视的课程。调查显示,有大约80%的留学生认为“说”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最重要。他们认为“口头交际能力是他们工作与学习的第一需要,用汉语说话是他们使用最多的言语技能”。然而,从目前的文献资料以及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受重视程度最高的商务汉语口语课教学,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过于注重词语的讲解和句型的操练,过于重视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导致口语课精读化;练习和表达多 限于造句、完成句子,以及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和复述,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性;教学方式单调沉闷、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习者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这些都说明口语课教学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法和教材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对“对外汉语教学”作为语言训练的特殊性强调不够,忽视了实践性原则和操练性原则,对教育学、心理学和国外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吸收不够,导致口语课教学方式理论化、模式化,满堂灌、一言堂现象严重。要改变商务汉语口语课教学的现状,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在口语课教学中体现交际性、实用性,充分体现精讲多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使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汉语口语并能灵活得体地进行言语交际,就需要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一、在商务汉语口语教学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一种把语言理论规则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它源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却又有别于传统的交际教学。在这样一种“用语言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的建构,以达到解决某种现实问题、完成交际功能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任务为依托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为语言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是通过任务来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Nunan (1991a: 279)把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征概括如下:强调通过用目的语互动学会交际;将真实文本引入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同时关注语言和学习过程的机会;重视学习者的个人经历;努力使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使用联系起来。随着任务型教学模式在我国第二语言教学界的应用和实施,以及各位学者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我们把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突出“语言运用”的理念。任务型教学模式以“能做某事”为具体的要求,强调学习者要能用所学语言做事,并要求教师要尽量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尽量使学习者在“用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二,强调真实性。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活动中心,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力图让学习者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让学习者形成实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第三,任务型教学模式贯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同时也要求任务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要成为一种良好的互动过程,使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运用语言,从而为他们营造一个有利于语言学习的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还表现为任务型教学模式重视学习者的个人经历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把学习者的个人经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以补充真实性不足的问题。

  任务型教学模式集中反映了人们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在商务汉语口语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平衡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性的前提下,提高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能真正兼顾流利性和准确性,从而有效地解决目前商务汉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商务汉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在目前,缺少用任务型教学理念编写的教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教材开展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以《经贸洽谈ABC》(上册)的第五单元会话一“参观工厂”一课为例,对商务汉语口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做一个初步的探索。

  如何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说法。Wills (1996) [ 2 ]认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三个阶段,即任务前阶段、任务环阶段和语言焦点阶段。Nunan(2004) [ 3 ]则认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分为六个步骤,即增加背景知识、控制性练习、真实性听力、聚焦语言成分、更灵活的练习和引入教育任务。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施分为任务前阶段、任务阶段和任务后阶段,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教学效果也很好。下面我们以这一课为例,设计一堂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商务汉语口语课。任务前阶段。这一阶段完成的好坏决定着整堂课的成败。有的教师认为由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参差不齐,往往无法完成任务。但是,根据我们在商务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般是由于任务前阶段实施的不够充分,不足以支撑后面的主要任务。任务前阶段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有益输入,帮助他们熟悉话题,并识别生词等。目的在于突出任务主题,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减轻学习者的认知压力,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任务前阶段分为以下几个操作步骤。

  1. 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按照“图式”理论,人们在读或听时,主要依靠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去推测信息,因此,人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理解读到或听到的材料,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输入信息的熟悉程度。商务汉语的学习者多数是有过工作经历的或有一定的商务背景知识,所以在任务前阶段激活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可以使学习者尽快明白所谈论的话题并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在“参观工厂”这一课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你们有没有参观过工厂?”“如果有,在参观工厂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或问了那些问题?”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学习者对本课的话题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也将接下来的语言学习和学习者的经历结合了起来。这样能激活他们内在的情感和动力,他们才能去组织自己的想法和所需要的语言。

  2. 新材料的引入。新材料是指与本课主题相关的、真实的语言材料或文化内容。在这一课,我们为学习者提供了某工厂的介绍资料以及该工厂的图片,为后面的任务阶段做铺垫。

  3. 词汇、课文的学习。不具体讲解词汇和课文是对任务型教学法存在偏颇的认识。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词汇和课文的讲解非常有必要,这是学习者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础,而且任务活动的进行必须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在学习过本课的生词后,为了加以巩固、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设计一个猜词小任务。把需要学习者重点掌握的词汇写在卡片上,然后每人抽一个生词并用自己的话说明这个词,其他同学猜他说的是哪个词。这种任务不仅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加深学习者对词汇的印象,为接下来的任务打好语言基础。

  4. 仿做。任务型教学法的倡导者认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在要求学习者完成主要任务之前,可以先让学习者对课文进行仿做,这样做可以提高学习者语言表达的准确度与流利度。需要注意的是,仿做不是机械地模仿或背诵课文,教师应该要求学习者根据实际情况对课文仿做,鼓励学习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以上几个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取舍。要使学习者能完成后面的主要任务,任务前阶段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使学习者明确任务的目标和对于结果的要求;给学习者充分的准备时间;提供必要的语言资源,如可能要用到的句型、词汇等。任务阶段。实施任务的阶段是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主体阶段,也是学习者语言技能的主要习得阶段。任务阶段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选择任务、实施任务和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第一,选择任务。在任务阶段,任务的选择非常重要。在任务前阶段的基础上,教师要选择难易度合适的任务,任务的难度超过或低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都不利于任务的实施。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在分析、了解学习者汉语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任务,选择适合学习者难易度第二,实施任务。在任务前阶段的基础上,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型和背景知识等,在实施任务阶段就是要运用之前所学内容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首先教师要布置任务。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教师的指示或说明至关重要。明确的指示或说明应该包括:明确任务的目的与完成任务的要求,尤其是对每一个任务所要求的结果要有明确指示,有必要时,教师可以做一个示范;明确任务活动所需要的角色,对每个学习者有明确分工;明确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参观工厂”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教会学习者在参观工厂时询问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以及能向来参观的人介绍自己的工厂,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任务”,要求学习者两人一组,按照下面的情景实施任务。A为美国某公司的业务代表,现在想与中国的著名企业M合作建厂,但是在此之前,A想参观一下他们的工厂,了解他们的生产情况。B为中国著名企业M的业务经理,现在有一个美国代表团要参观工厂,请B带领他们参观并介绍工厂的情况。如果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较低,为了降低任务的难度,在这个任务之前也可以设计一个“讨论任务”,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根据任务前阶段所给的材料,一组讨论“在参观工厂的时候会问什么问题”,另一组讨论“如何介绍自己的工厂”。讨论之后,教师可将讨论结果板书,为“角色扮演任务”提供语言材料。接着就是完成任务的阶段。本阶段要给学习者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强调语言的流畅性。在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时候,教师要进行监督,以确保所有学习者都参与以及活动的顺利进行,并根据学习者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三,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促使学习者注意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刚刚结束的任务只强调关注流畅,如果要学习者在全班面前展示任务的完成情况,他们就会注意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了。要求学习者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应该给学习者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再汇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两组进行汇报表演。

  任务后阶段。前面提到,任务型教学法同样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并不是只强调语言的流利而放弃语言的准确。任务后阶段的意义在于让学习者反思完成任务的过程并进一步关注语言的形式,同时给学习者更多正确的语言形式输入。任务后阶段的活动主要包括分析纠正和练习。分析纠正是指对刚才学习者完成任务时以及汇报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或所犯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对词汇、句法、语法等方面的有意注意,当学习者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引起注意并识别出来。练习是指对语言形式的练习。这样的练习使整个教学程序更易于为学习者所接受,起到总结的作用。以上面语言分析为基础,教师根据需要组织练习活动。练习可以是如重复、替换、填空、重组句子、变换句型等机械性练习,也可以是对机械性练习加以改进的交际性练习。

本文已影响239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