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
傣族舞《水中月》舞蹈剧目赏析
这是一部傣族民间舞蹈女子独舞作品。编导独具匠心地采用了傣族日常生活中并不起眼的小竹凳作为舞蹈道具,在女子婉若云转飘忽的形姿变化中,居然使小竹凳巧妙地辅助出傣族少女“仙仙徐动何盈盈、玉腕俱凝若云行,佳人举袖耀青娥,掺掺擢手映鲜罗,状似明月泛银河,体如清风目流波”的风姿流韵。然而这仅仅是编导对舞蹈表现形式的铺陈,而更深的审美蕴涵则在傣族舞的阴柔之美中诗性地注人了一种更为开朗的色彩,阴柔中显现出夸张的动作力量、闪动着生命的耀眼光芒。
舞蹈的意境是通过月夜中傣族少女蹁跹旋转的舞动而展现的。少女足立小竹凳起舞,于身体重心归一凳的“场景”,是“生活场景”艺术化的表现。一方面适应了观众的认知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艺术媒介不可能完全失去生活“真实”的需要。小竹凳是一方天地,一种生活的意象,舞者依托于此,戏水、顾影,更与水中月影结伴,一幅月夜起舞、气若浮云,明诗表指的美丽画图嫣然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令人称丽。舞蹈是“ABA”模式,总体结构自然顺畅、条理分明。女舞者由开始的慢板节奏中的几次下腰——忽而后腰、忽而旁腰,极尽腰肢之柔软的表现,突显出舞者的高超技巧。接着,是舞的中段部,在快板急促的节奏下,舞者轻盈飘逸地托起小竹凳,使傣族舞既突出了快捷洒脱的风貌,又寓意出浪漫情节的线索,舞者手中托举高高的竹凳似明月当头,旋转浮动;转而竹凳又滚落在地,好似与少女嬉戏。在追逐竹凳过程中,少女特有的“三道弯”体态使腰部柔美绰约。舞蹈的结尾又是轻柔的慢板,舞者定格在端坐的竹凳上,双眸凝视河水流动,体态映衬出秀美的瑰姿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