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跋扈 踯躅 蹙额 踟蹰不前 一蹴而就
B.整饬 饷银 气馁 文过饰非 以飨读者
C.翌日 蓊郁 翱翔 翻云覆雨 振翮高飞
D.磨砺 麾下 奢靡 麻木不仁 摩肩接踵
参考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词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荣膺 众望所归(众人所敬仰的)
瞻顾 韦编三绝(读书刻苦勤奋)
B.端倪(事情的眉目) 高山流水(路途艰险难行)
附庸 各行其事
C.表帅 曾经沧海(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
涵养 席不暇暖(奔走忙碌,没有坐定的时间)
D.缄口(闭口不说话) 大家风范(人们学习的榜样)
报歉 不可企及
参考答案:A
3.依次填入口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把__________家里受苦的情况都讲了出来。
②鲁迅主编的刊物__________反动当局查封了。
③__________是否应聘,我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
A.从 让 至于
B.在 让 关于
C.从 被 关于
D.在 被 至于
参考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多次推迟销毁日期后,运行了15年之久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终于在2001年3月寿终正寝。
B.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C.田先生生气了,涨红了脸说道:“你们说的都是杯弓蛇影,纯属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D.汉字构词能力强,掌握了常用字有利于理解词语,其中很多词可以望文生义,望文知义,易学易记。
参考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B.作为主要农产品技术法规、标准的集大成者,该数据库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扭转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不利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C.阅读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但它们多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比起白话文要难学一些。
D.奉劝那些利欲熏心者,莫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弄虚作假,借助虚假广告蒙骗消费者,其结果是很可怕的。
参考答案:B
6.下面是一则手机充电程序的说明,填入空缺处恰当的一项是( )
将充电器插上电源,再将充电插头按正确的方向与手机底部的插孔连接,此时手机开始充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电池充满时,充电自动停止,此时按住插头下边的按钮便可将充电插头取下。
A.屏幕会显示“正在充电”,并且电池符号会开始从右向左逐渐增长,表示正在充电,手机顶部的状态指示灯会固定为红色。
B.屏幕会显示“正在充电”,并且电池符号会与此同时开始从右向左逐渐增长,手机顶部的状态指示灯会固定为红色,表示正在充电中。
C.屏幕会显示“正在充电”,并且电池符号会从右向左跳跃式地逐渐增长,手机顶部的状态指示灯显示出鲜艳的红色,表示正在充电中。
D.屏幕会显示“正在充电”,并且电池符号会从右向左逐渐增长,手机顶部的状态指示灯会固定为红色,表示正在充电中。
参考答案:D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悠然把酒对西山
陈从周
“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句。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在中国古代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已阐述得很明白了。
北京的西郊,西山蜿蜒若屏,清泉汇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
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于造园之术,可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八字来概括,这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具体表现。偌大的一个园林,如果立意不明,也难成佳构,所以造园要立意在先。圆明园如今仅存断垣残基,要谈这些只能用今日尚存的另一个大园林颐和园为例了。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郊十公里,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绚美。颐和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模拟,故西堤、水岛、烟柳、画桥,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景虽有相同,趣则各异。
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入东宫门,见仁寿殿,峻宇翚飞,峰石罗前。绕其南豁然开朗,明湖在望。
万寿山面临昆明湖,佛香阁踞其颠,八角四层,俨然为全园之中心。登阁则西山如黛,湖光似镜,跃然眼帘;俯视则亭馆扑地,长廊萦带,景色全囿于一园之内,其所以得无尽之趣,在于借景。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玉泉山山色塔影,移入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畿,明秀中又富雄伟,为他园所不及。
廊在中国园林中极尽变化之能事,颐和园长廊可算显例,其予游者之兴味最浓,印象特深。廊引人随,中国画山水手卷,于此舒展,移步换影、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宜其清代帝王常作园居。
谐趣园独自成区,倚万寿山之东麓,积水以成池,周以亭榭,小桥浮水,游廊随径,适宜静观,此大园中之小园,自有天地。园仿江南无锡寄畅园,以同属山麓园,故有积水,皆有景可借。
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斯景始出,而桥式之多,构图之美,处处画本,或玉带桥之莹洁柔和,十七孔桥之仿佛垂虹,每当山横春霭,新柳拂水,游人泛舟,所得之景与陆上得之景,分明异趣。而处处皆能映西山入园。足证“借景”之妙。
7.以下是对“借景”之说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借景”指把不是园林中的景物搬入园林,使园林添色,使游人顿增游览兴致。
B.“借景”指在园林中进一步增添远景之美,而造园要立意在先,更强调了借景的作用。
C.“借景”指以园林之外的景物为背景,使外景烘托内景,增添了景致的变化和趣味。
D.“借景”指巧借园外的景物,使之与园内之景相映成趣、融为一体,增加了景色变化。
参考答案:D
8.以下完整体现了颐和园造园之术的一项是( )
A.颐和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
B.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洵美。
C.水曲由岸,水隔因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斯景始出。
D.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宜其清代帝王常作园居。
参考答案:B
9.古代造园讲究立意,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一项是( )
A.北京西郊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
B.佛香阁踞万寿山之巅,俨然为全园之中心。
C.颐和园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
D.颐和园长廊极尽变化之能事,仿佛舒展的山水画手卷。
参考答案:C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必须因园内之水,借园外之山,这种说法失之偏颇。
B.圆明园等一批名园和传世的园林理论著作《园冶》表明中国园林艺术源远流长。
C.颐和园的成功之处在于集郊园野趣于一身,同时又不失其皇家园林的品位。
D.颐和园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模拟,以至成为中国园林设计中“借景”的典范。
参考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