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投资理财产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以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投资理财需要。吸霾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投资理财正确思路与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成功投资理财首先必须树立正确观念
中国投资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投资理财产品,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以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投资理财需要;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投资理财教育,培养投资者正确的投资理财意识和观念。作为个人投资者,要想成功,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
(一)思路决定出路
1、理财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不可抱有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思想。
2、储蓄是致富的开始。应该尽早开始储蓄和投资。
3、今天这个时代,要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使自己不为金钱所难,仅靠埋头工作是不够的,还必须伴以储蓄和投资。
4、储蓄和正确花钱是“守”,科学投资是“攻”。两者必须做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5、致富就象滚雪球。要做让钱灵活滚动起来的人,而不要做被钱滚着走的人。
6、不要怕冒风险,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冒失去老本的风险。
7、必须牢牢记住,保本是投资的第一要务。投资者失去了本钱,就等于将军在战场上让对手歼灭了自己的部队。
8、投资人是将军,钱就是千军万马。要象将军指挥千军万马那样科学地指挥金钱去为你而战!
(二)学习滋养富贵
1、富人都是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或通过自己不断努力积累了渊博知识的人。
2、学习增长才干,学习开阔视野,学习启迪智慧,学习使你与高人为伍,学习带你超越时空。
3、作为投资者,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样坚持下去你就可以成为儒雅的富豪。
4、让自己喜欢书、喜欢数字。
5、必要时不妨花钱买点儿读书的时间。
(三)战略决定大局
1、一定要有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真理念。
2、有目标并能坚守目标、踏实努力,是投资成功的根本保证。
3、富贵的关键在于把握战略性机遇。
4、一定要重视战略研究和规划。要有一个科学可行的战略性投资框架。
5、要努力成为“世界人”,要有国际化视野。
6、读懂“形势”才能赚大钱,投资要听党的话。
7、法律知识是投资的保护神。
8、纪律是投资人的生命线。
9、不急不躁,不浮不飘;知止而多得,宁静而致远。
(四)战术达成胜利
1、要努力做到“未战先胜”,即要认真分析、冷静观察、拿捏准确、果断行动,力求以最有利的价格买入,为之后的胜利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2、要“致人而不致于人”,即要在计划下行动,不能为“贪”与“怕”所协迫。该拿“货”的时候要能抱得住,不为振荡所吓倒;该拿“钱”的时候要能捂得紧,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征服。
3、要与趋势为友。任何操作都要设置止损位,一旦触及要坚决执行。
4、时间和复利可以使你的财富增长到你难以想象的程度。
5、要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6、借债一定是为了投资。只有当确信自己能够从投资得到收益时才举债。
7、房地产是很好的投资工具,投资房地产重在行动。
8、炒房不如炒地皮。
9、绝不能逃税,但可以合法节税。
(五)投资成功不仅源自于投资本身
1、婚姻是成功、特别是投资成功的基石。
2、婚姻和投资一样,需要用心呵护和经营。
3、与相爱的人分享奋斗的快乐,成功才显得更有意义。
4、爱情是奋斗的动力源泉。
5、致富并不是幸福的全部,快乐地奋斗在不断达成期待的状态的过程中才是真正幸福的。
6、人脉是成功的宝贵网络,必须用心编制、不断拓展。
7、要学习高人、模仿高人,向高人看齐。
8、该节俭的时候一定节俭,该花钱的时候决不吝啬。
9、健康、快乐地生活。快乐、惊喜甚至是幸福,都是可以通过用心来创造的。
二、认真学习投资理论与技术
(一)学点投资心理学
贪婪和恐惧,是人性的两大弱点。在市场上涨的时候,贪婪使人们忘记风险,在市场下跌的时候,恐惧使人们迷失方向。这句话,地球上的投资者都知道。然而真正做到克服贪婪和恐惧的,似乎没有几个,大概巴菲特算一个。毕竟打败自身的人性弱点,是世界上永恒的难题。尽管你知道贪婪和恐惧为投资的头号敌人,但是当贪婪和恐惧来临的时候,你却束手无措,留下亏损之后的遗憾。
贪婪和恐惧的人性弱点在心理学上如何表现?我们能不能通过心理学的分析找到克服它们的办法?《投资中的心理学》的作者、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教授约翰·诺夫博士为我们呈现了一些可行的路径。他通过对投资者的广泛调查和研究,证实了他所发现的一系列心理偏差。
1、过度自信。
我们常常听到不少投资者说过这样的话:“再熊的股市也有机会,你看昨天市场暴跌,还有两只股票涨停。”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听起来有道理的话几乎全是假的。此话的潜台词是:这两只涨停的股票我也能抓住。可惜他不能。投资者经常会认为自己的投资水平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过度自信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它会导致过度交易、冒险交易等错误的交易决策,最终导致亏损。书中举例说明,过度交易、冒险交易会让投资者无谓浪费在交易佣金和印花税上,也会使你交易失误的次数增加。
导致投资者过度自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的成功经验,在牛市中,个人投资者往往将成功主要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去年业内盛传一故事,一个基民打电话给某基金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声称要给基金经理推荐股票。这样的极品基民我没有遇见过,不过我曾见过这样一个老大爷,将市面上全部股票型基金买下,天天跑到银行缠着客户经理们,不是咨询,而是想给他们上课……我现在还很怀念他,不知道在经历市场的暴跌后,他还有没有讲课的自信和勇气。
2、自豪心理与懊悔心理。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假设你要买一辆汽车,但是手头现金不足,因此必须出售你所持有的部分基金以筹钱。这时,你可以出售你所持有的两只基金中的任意一支。自买入以来, A基金已经盈利20%,但是B基金却已亏损了20%。你会出售哪一支基金?99%的人会选择出售盈利的A基金。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都会努力避免那些可能产生懊悔心理的行为,积极寻求能够产生自豪心理的行为。懊悔是痛苦的情绪体验,因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决定错了。自豪是快乐的情绪体验,因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决定对了。所以人们都会出售赚钱的基金(股票),而将亏损的基金(股票)继续持有。
投资者有时候明知市场会继续下跌,但是总舍不得割肉,因为害怕账面亏损变成实际亏损,其实割肉后的懊悔心理远比实际的亏损来的痛苦多了。
然而,判断某一项投资是盈利还是亏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假设一个客户2007年初投资基金50万元,到年底基金资产增长为100万元,但是经过2008年以来的市场下跌,目前基金资产为65万元。他觉得自己盈利了还是亏损了?大多数人觉得他亏了,因为他没有实现收益最大。
如果把100万元作为参考值(大部分人这样做),你是遭受损失的痛苦情绪。如果把50万元作为参考值,你感觉到的是获得收益的愉快情绪。因此,赚钱了未必快乐,要想既赚钱又快乐,就要先设定合理的心理收益水平。理财师除了做好客户的资产配置外,很重要一点就是做好“客户投资参考值”的设定工作。
3、风险感知。
我们一起玩一个抛硬币的赌博游戏。如果抛出正面,赢20块钱;抛出反面,你输20块钱。你愿意赌吗?如果你之前已经赢了100块钱呢?如果你之前已经输了20块钱呢?
如果之前已经赢了100块钱,很多人会选择继续赌下去,因为反正是从赌场手里赢来的,输了无所谓。这就是“赌场的钱”效应。如果之前已经输了20块钱,就有两种选择:有的人会继续赌下去,这就是“试图翻本”效应;有的人则收手不干,这就是“厌恶风险”效应。
人们对风险的认知似乎是变化的。在评估当前的风险决策时,过去的结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简而言之,在赢得收益之后人们会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相反,在遭受损失之后人们不太愿意去冒险。
在人们获得收益或利润之后,他们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这就是“赌场的钱”效应,他们愿意冒险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用“赌场的钱”参与赌博。而经历经济亏损之后,人们会变得“厌恶风险”,不愿意去冒险。但是输钱的人并非总是规避风险,人们通常在亏损之后,试图找机会弥补损失,这就是“试图翻本效应”。投资者很可能在股票亏损后,增加冒险程度以期弥补亏损,甚至加大赌注,放大杠杆,最终结果大多以失败收场。
通常情况下,人们希望自己拥有的东西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别人拥有的东西却只愿以更低的价格买进,这就是“拥有效应”。拥有效应是如何影响投资者呢?人们有一种倾向就是保持自己已经进行的投资,甚至对自己持有的股票产生感情,而不愿根据实际状况理性分析,合理更换股票,调整投资组合。
另外,人类的记忆往往是情绪和感觉的记录而非事件的真实记录,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对现实事件的记忆出现偏差,甚至会忽视那些带来不好感觉的信息,而往往这些信息对投资决策的制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4、心理会计。
一般情况下,人们用财政预算追踪并控制自己的支出,大脑也运用心理预算将每笔心理账户的消费收益与时间和成本相联系。
人们一般倾向于将支付期限的长短与商品服务的使用时间相匹配。例如,借款购买房子、车子等做法比较常见,因为这些东西的使用期限长达许多年。先借款再滞后支付的做法,可以尽可能使消费与付款期相匹配。另一方面,人们却不愿意为那些已经消费过的商品以负债的方式滞后支付。比如滞后支付旅行费用的方式并不受欢迎,这是因为它产生了长期成本与短期效益。
传统的经济理论预测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会考虑现在和将来的成本与收益,而不会考虑过去的成本。与这些理论相反的是,当人们在决策将来的行为时,总喜欢考虑那些过去的不可挽回的成本,这种行为被称作“沉淀成本效应”。一旦人们为某项投资付出了金钱、时间和努力,他们就会倾向于不断努力,而不愿理性评估现在和将来的成本与收益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
决策制定者一般都为每一笔投资设置一个单独的心理账户。投资者将每个账户单独处理,却忽视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心理预算会加剧投资者厌恶出售亏损股票的心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沉淀成本浪费在亏损股票上的痛苦情绪会逐渐降低。与之前相比,投资者后来对出售亏损股票的沮丧心理就不会那么严重。
5、代表性思维与熟悉性思维。
心理学家的研究显示大脑一般使用捷径来简化分析信息的过程。这些捷径使大脑在掌握相关信息的情况下产生一个大概的答案。捷径的两个例子就是代表性思维与熟悉性思维方式。
大脑一般会假定,拥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是相同的。代表性思维就是基于固定思维模式的判断。人们在金融市场上也可能犯代表性思维错误。例如,人们往往将一个好的公司与一项好的投资相混淆。好公司指的是一个能大规模盈利,销售快速增长以及管理有序的公司;而好的投资指的是该股票比其他股票上涨得都快。一个好公司的股票就一定是好的投资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投资者常常错误地认为过去业绩好的公司一定代表将来业绩好,却忽视了不符合这种观点的其它信息。过去业绩好的公司并不一定会永远表现很好,而过去业绩差的公司也不会永远表现很差。
熟悉性思维让人们一般更愿意接受自己熟悉的东西。例如面对种类繁多的股票,投资者一般只是选择那些自己比较熟悉的证券进行投资。熟悉并不代表真正了解,他们并不会去认真分析每项投资的预期收益和风险。
熟悉性偏差导致投资者对自己持有的公司股票过于自信,因此对它们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的估计也过于乐观。同样,对于不熟悉的股票的风险和收益预测也过于悲观。
6、羊群效应,或者说是社会互动。
新闻报道、网络上的股评帖子,证券公司营业大厅门内外拥挤交谈的习惯,都是羊群效应的罪魁祸首。
羊群效应(社会互动)在其它方面也给我们一些启发,比如目前很多银行设立财富管理中心、理财中心,专门服务高端的个人客户。这些理财中心存在的最大目的不是为了使客户享受专人理财服务,而是为了聚拢高端客户的人气,使投资理财行为社交化,从而达到维护客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