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节气之一,冬至后第108天。此时,万物生长清洁明净,太阳清新,流转于此时的阳气,也是最清新的。故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清明时节中医如何养生的知识,欢迎阅读。
清明之际,人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同时,清明时节雨纷纷,天气潮湿,各类细菌、病毒也更加活跃。清明节是养生的重要时期,那么大家应该如何养生呢?
衣:要遵循“春捂”之说
清明节时节气候变化多端,忽冷忽热,衣着不能顿减,尤其是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要遵循“春捂”之说,有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女性,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
食: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
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因为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笋、鸡、海鱼等“发物”。《千金要方》载饮食应“省酸增甘”,故忌酸食如羊肉、狗肉、鹌鹑等,宜食甘温补脾之品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
另外介绍几种适合清明时节吃的食物:
1、荠菜。清明时节最适宜吃的时令蔬菜是荠菜。“三月初三,荠菜当灵丹”。中医学认为“春气者诸病在头”,很多人容易出现头痛、昏眩。荠菜可降压、健胃消食、强筋健骨、明目养肝、润肺和中,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
2、河蚌。“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清明前,水中的微生物还未频繁活动,因而此时河蚌最干净,肉质也最肥厚可口。
3、韭菜。含较多膳食纤维,可助瘦身并促进食欲,杀菌消炎,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4、马兰头。具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不但能补充维生素,缓解春困,还对咽喉肿痛非常有效。
住:早睡早起,避免长时间的熬夜
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睡早起,避免长时间的熬夜,保持充足睡眠。适当午睡以消春困。
行:扫墓当“动”宜适度
清明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重点在养阳,关键是“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人们应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慢走、打拳、做操,吐故纳新。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另外,外出踏青,“动”宜适度。心脏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病人,不要逞强登山。扫墓当注意控制情绪。
清明有“天清地明”的意思,这个节气气候逐渐转暖、桃花初绽、杨柳返青,正是祭祖扫墓和踏青赏花的日子,而且,清明还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
总体来说,清明养生要注重“顺时而为”,春节较干燥,蛰伏了一冬,人体内的肝气在这个节气里达到最旺,肝对应五味中的“酸”,如果不注意调节,就会引发脾胃不顺、消化不良、情绪失调的问题,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在饮食方面,要多吃润肺平肝的温性食物,少吃发物、寒凉以及酸性食物。
发物是指容易诱发某些疾病特别是陈年旧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有慢性病史或者过敏体质的人在清明一定要忌口才好。
我们日常饮食中哪些属于发物呢?
蔬菜类:竹笋类、南瓜、菠菜、芋头、韭菜、葱、蒜、豌豆等,容易诱发皮肤炎症和其它过敏性疾病,竹笋虽然味道鲜美,但有哮喘病史的人和体质弱的小朋友一定要少吃。
水果类:桃、杏,容易诱发各种疮、虫疳等,而且也容易引起上火。
肉类:羊肉、公鸡肉、鹅肉等,容易触发头痛、脑晕眩等宿疾,还会加重皮肤过敏和炎症。
海鲜类:清明尽量少吃味咸而寒腥的海鲜水产,容易诱发各种过敏性的疾病比如哮喘、荨麻疹、皮炎,还有一些体质虚弱、脾胃不调的人也会容易引发腹泻。
菌菇类:蘑菇、香菇等要适量吃,过量了会加重慢性过敏类疾病。
此外,清明期间,南方有吃青团的习俗,青团主要由艾草揉合糯米而成,糯米是一种很难消化的食材,肠胃功能不好的人要慎食,尤其是胰腺炎、胃炎、胆囊炎、胆结石患者以及老人和小孩。
那么清明应该多吃些什么呢?
黑色食物
比如黑米、黑芝麻、黑豆、紫菜、黑木耳等等,不但可以养肝,还能够提高免疫力。黑色食物大家可以参阅微信公众号:乐鼠基地(有一种美味,叫黑色料理)
白色食物
山药、莲藕、白萝卜、白菜、银耳、薏米等等,这些白色食物都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C、E、胡萝卜素、钙、铁等成分,可以起到排毒润肺、清热平肝的作用,非常适合春天敏感多发期食用。
甘味食物
甘味食物是指有补益脾胃功能的食物,除了上面提到的山药,还有大枣、柑橘、橙子、雪梨、木瓜、红薯、芥菜等等。如果是水果,最好吃时令的梨、苹果、柚子、枇杷、草莓、菠萝等。
菊花茶
中医认为,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此外,菊花茶还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将菊花和桑椹一起泡茶喝,可以养血柔肝、益肾润肺,达到肝肺同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