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召开会议,部署改进合意贷款管理,从2016年开始实施宏观审慎评估有关工作。将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PrudentialAssessment,以下简称MPA)。我们将对MPA的实施细则进行详尽的解读,以此为依据来理解银行业务的调整方向。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MPA体系的总体理解;第二部分为MPA体系中各指标的详细分析;第三部分为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1MPA体系的总体理解
MPA评估的对象。包括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外资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当然主要针对银行。
MPA评估对象的分类。分为全国性系统重要性机构(N-SIFIs)、区域性系统重要性机构(R-SIFIs)和普通机构(CFIs),三者在指标的达标标准上面有少许差异,对系统重要性机构更为严格一点。
MPA评估的主管单位。MPA由人民银行及其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负责实施与解释。N-SIFIs由全国性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进行评估,R-SIFIs和CFIs由各省级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进行评估。
MPA评估的周期。每季度评一次,通常在季度末的后一个月内完成。人行对相关指标按月检测,发现异常及时预警,必要时进行窗口指导。
MPA评估的指标。包括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约14个指标。根据宏观调控需要,人民银行可对指标构成、权重和相关参数、评分方法等进行调整。
MPA评估的结果。分为ABC三档,A档机构:七大类指标均为优秀(优秀线90分);执行最优档激励。B档机构:除A档、C档以外的机构;执行正常档激励。C档机构:资本和杠杆情况、定价行为中任意一大类不达标,或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中任意两大类及以上不达标(达标线60分);执行最低档激励。
MPA评估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其交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实施差别化的准备金利率。对A档机构实施奖励性利率,法定准备金利率视情况上浮10%-30%(目前执行10%);对C档机构实施约束性利率,法定准备金利率视情况下浮10%-30%(目前执行10%);对B档机构继续保持法定准备金利率。
MPA评估的豁免。考虑到新设机构缺乏评估所需历史数据,往往初期发展较快,原则上开业三年内可暂不纳入MPA,由其参照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加强自我约束,并辅之以必要指导。
2MPA体系各指标的详细分析
资本和杠杆情况。这是一票否决的指标,若不达标(60分)则为C档。这个大类中细分为三个指标(其中“总损失吸收能力”暂不评分,因此实际只有两个有效指标):一个是资本充足率(占80分),一个是杠杆率(占20分)。分别分析如下:
a)资本充足率
评分标准:在达到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含)以上则为80分,在[C*-T,C*]之间则为48到80分,在C*-T之下则为0。这里T是指容忍度,暂定为4%。
补充背景知识:资本充足率=机构持有的资本/风险加权资产。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α×(最低资本充足率8%+储备资本+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逆周期缓冲资本)。结构性参数α,基准值为1。央行将结合金融机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作相应调整。
解读:C*的计算公式中变量较多,总体看来可以理解如下:以当地最大的银行为基准,其对应的C*大约在10.6%左右,而第四季度需要在此基础上加0.4%,为11%。而其他稍小的金融机构根据规模大小可以在此基础上降低0到0.5%,财务公司需要在此基础上加2%。同时,广义信贷增速低于(GDP+CPI)的话,还可以降低0.3%左右。最后,央行可以根据该金融机构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整。
从最近各银行的年报来看,这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讲都能够达到80分,即使某些小银行达不到,由于容忍度T为4%,也就是说达到11%-4%=7%就至少能拿到48分。因此,我们认为该指标对银行的约束能力不算太强。
b)杠杆率
评分标准:该指标在4%(含)以上则为20分,4%以下为0分,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值标比较刚性,如果达不到4%则无法评为A档。
补充背景知识:杠杆率=机构持有的一级资本/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
解读:从最近各银行的年报来看,这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讲都能够达标。
定价行为。这也是一票否决的指标,若不达标(60分)则为C档。
评分标准:该指标直接引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就利率定价方面的相关评估结果进行评分。
解读:主要考察该银行有没有高息揽存之类的行为。
以上两个指标都是一票否决,即只要有一项不达标则为C档。以下的五个指标中,若只有一个不达标,还可以评为B档。
资产负债情况。细分为三个指标:广义信贷(占60分),委托贷款(占15分),同业负债(占25分)。分别分析如下:
a)广义信贷
评分标准:对于全国性重要性机构而言,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增速偏离不超过20个百分点则为60分,若超过则为0分;对于区域性重要性机构,为不超过22个百分点;对于普通机构,为不超过25个百分点。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指标比较刚性。
解读:广义信贷指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的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的余额合计数。M2增速暂定13%,因此广义信贷增速控制在33%即可。这个范围应该说相当宽松,特别是对于基数已经较大的中大型银行。由于该指标的刚性,并且占60分的权重,一旦不满足则导致资产负债这个大类指标为不达标,因此各家银行肯定会尽量满足这一条指标。
b)委托贷款
评分标准:和广义信贷一致。若没有该业务则为15分满分。
解读:参照广义信贷。
c)同业负债
评分标准:对于全国性重要性机构而言,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25%为25分,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33%为15到25分,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超过33%为0分;对于区域性重要性机构,有一点区别,即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28%为25分;对于普通机构,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30%为25分,其余相同。
解读:该指标严重影响银行同业业务,但是由于该指标的权重较小,仅占25分,并且具有一定弹性,完全可以将同业负债占比控制在33%以内,则得分为15分。同时,若前两项都为满分,则该大类指标的总分为90分,满足A档的要求。
流动性。细分为三个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占40分),净稳定资金比例(占40分),遵守准备金制度情况(占20分)。分别分析如下:
a)流动性覆盖率(LCR)
评分标准:符合当期监管指标则为40分,不符合为0分,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指标比较刚性。目前的要求是2016年前三季度为70%,第四季度为80%。另外,村镇银行、外资银行分行以及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可不适用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按40分计算。
补充背景知识: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于2018年底前达到100%;在过渡期内,应当于2014年底、2015年底、2016年底及2017年底前分别达到60%、70%、80%、90%。因此2017年的前三季度应该是80%,第四季度为90%;2018年的前三季度是90%,第四季度为100%。流动性覆盖率=HQLA储备/未来30天资金净流出量。HQLA储备为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主要包括一级资产和二级资产,为现金、超额准备金或者高等级债券等。
解读:由于一个月内到期的存款100%计入现金流出项,这对于用短期资金匹配长期资产的期限错配业务会受到一定影响。
b)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
评分标准:在100%(含)以上则为40分。在100%以下为0分。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指标比较刚性。
补充背景知识:净稳定资金比例=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可以视为存贷比的升级版指标。存贷比仅考察静态的余额,净稳定资金比例将负债的来源和期限等因素一同考虑进去,会更加精细化。其作用可以降低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
解读:相比传统的存贷比指标来讲,该指标对存款的稳定性做出了细分,和大中型企业相比较,零售和小企业的存款更为稳定,因此其转换比例较高,会引导银行更多吸收零售和小企业的存款作为更稳定的负债来源。
c)遵守准备金制度情况
评分标准:遵守准备金制度则为20分,未遵守为0分。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指标比较刚性。
解读:该指标基本都会达标。按照上述分析,由于这20分几乎都能得到,那么对于银行来讲有两种较好的选择:一种是前两个指标都达标,使得该大类指标得到满分;另一种是前两个指标中放弃其中一个,仍然可以得到60分,不至于被评为C档。特别是对于某些银行,其余6个大类指标无法同时达到90分以上的时候,肯定无法评为A档,那么就可以选择在流动性这个大类指标中放弃一个分项指标,从而保持了业务的灵活性。
资产质量。细分为两个指标:不良贷款率(占50分),拨备覆盖率(占50分)。分别分析如下:
a)不良贷款率
评分标准:不高于同地区、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率为50分;不高于同地区、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率2个百分点且不高于5%为30-50分;高于同地区、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率2个百分点或高于5%为0分。
补充背景知识: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余额。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率参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公布的季度数据。
解读:该指标并非银行短期可以调节的,更多是跟随宏观经济周期而波动。但根据目前各银行的数据看,该指标基本能得到较高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