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党员教师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材料

发布时间:2017-03-16 00:00:00 编辑:小静 手机版

 

  第四,保持定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要抓牢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个关键。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强化落实党内法规制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政治警觉性,自觉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坚决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廉洁纪律,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真正做到“五个必须”“三个坚决”,严防“七个有之”。二要抓牢组织生活这个重要内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务必要防止形式化、随意化、边缘化。要推动各级认真贯彻执行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党组工作条例和党的机关工作条例,强化各级党组指导下级党组开展工作的职能职责。要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制度,引导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责,领导班子成员增强全局意识和责任观念,着力解决领导班子自身问题和矛盾,共同维护建立在党性原则、民主集中制和清爽同志友谊基础上的团结,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要抓牢政治文化这个基础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先进健康,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政治实践就正大光明。要坚持把建设先进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为重要政治责任,落实到干部育、选、用、管全过程,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引导干部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亲和清等关系,压实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四是要抓牢“铸魂行动”这个重要载体。州委决定今年要把在全州党员干部中开展“铸魂行动”作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结合县情实际,对“铸魂行动”进行全方位的方案设计,大力推动“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实现常态化、长效化,促进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教育融入日常、严在经常。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组织部门牵头主抓,与“铸廉行动”“铸勤行动”齐头并进,与“铸勤行动”同步考核。

  第五,积极鼓励退休干部发挥作用。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老同志的重要任务。2月27日,飞跃书记在州委常委会传达学习全省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老干工作,立说立行,第一时间落实省委的指示要求,确保落实到位、落实精准、落实具体,使老干部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部署,精准定位、精准发力、精心服务,鼓励引导广大老同志为全县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继续发挥余热、作出贡献。

  (三)抓实基层组织这个基础,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第一,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要进一步强化党委抓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意识,及时召开县、乡每季度党建工作推进会,进一步优化党建考核方式,严格执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末位发言制,增强抓党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深入地抓好“铸勤行动”,进一步发挥好铸勤办、目标办、效能办、督查室“四办”合一功能,发挥效能考评问责、目标绩效考核奖励机制和效能监察电子平台的作用。加强党建工作督导检查力度,在全县推行党建专项督查与政治巡察相结合机制,组建督查巡察工作组,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对党组织书记党建履职情况进行经常性巡察督查,使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形成新常态。

  第二,坚决推进党建扶贫工作。一是开展党建扶贫示范创建。根据我县去年制定的《关于党建扶贫示范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示范创建,树立一批党建工作上水平、扶贫工作见成效、党建扶贫出经验的示范样板单位。要把示范创建作为党建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严格把关,狠抓落实,力争从2017年起至2018年,每年都能推出一批州级党建扶贫示范乡镇和示范村,争取实现党建扶贫示范县的创建。二是抓好党建扶贫十项行动计划实施。继续深化“12345”党建扶贫行动,对照我县《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十项行动计划责任分解的通知》, 细化党建扶贫十项行动责任清单,把任务分解到单位、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对照责任清单建立“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落实机制,切实按照脱贫攻坚的时间节点和重点任务,加大督查指导力度,逐项推动工作落实。三是深化“互联网+党建”行动计划。坚持“双创十有”工程,确保“互联网+党建”行动计划有力推进,使创建的32个示范点“为村”公众号正常运转,在精准识别、产业扶贫、村务公开、电子商务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着力打造“指尖党建”品牌。2017年确保覆盖50%以上的村,到2018年80%以上的村建立“互联网+党建”模式,争取达到全覆盖,创建美丽、和谐、富裕、幸福新农村。

  第三,扎实抓好精准帮扶工作。一是助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2016年,我们共向全县174个重点贫困村选派驻村干部870人,其中第一书记153人。按照驻村工作“一驻两年”要求,今年的驻村原则上继续执行去年驻村选派文件,但有些单位要求驻村干部的选派与联系村统一起来,这个问题,县委进行了研究,请示州委组织部同意后才能调整。茂才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压实驻村工作责任,为此我们将出台驻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并与驻村干部签订责任状,希望广大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认真履行职责,多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实事。采取“组织部门主导,新闻单位承接,传媒企业包装,社会力量共筑”的方式,配合州委组织部录播好“第一书记筑‘梦’行”公益电视节目,加强驻村宣传。二是推进“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继续抓好“双百双助”及“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督促100名干部到非公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协调服务和党建指导等工作,引导100家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深入到100个结对帮扶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使全县上下形成干群齐心、互帮互助、共奔小康的“大帮扶”格局。三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实行县四家班子、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县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员干部“321”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县级干部负责帮扶3户、科级干部负责帮扶2户、一般干部负责帮扶1户。要切实拿出办法,落实人员,精准选派,县委跟各级部门、各部门跟单位职工层层签订扶贫攻坚责任状,帮助基层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同时,把干部帮扶贫困户的成效与目标绩效奖、职级职务晋升相挂钩,帮扶对象不脱贫,扣除部分目标绩效奖,干部不能晋升职级职务。

  第四,全面优化基层组织队伍。一是开展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去年底,我县根据省、州要求及时出台了《关于农村(社区)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的推进方案》,各乡镇(街道)要对照乡、村方案,严格按照遍访排查、集中整治、评估验收的步骤要求,通过选优配强班子、优化组织设置、强化培训提升、加强帮扶指导、开展专项治理等措施,在10月底前完成整顿转化工作。二是全面做好村级换届后期工作。通过大家一年的努力,第十届村“两委”换届工作现已圆满完成,全县311个村(社区)共选配专职村干1818人,换届后组织结构更加科学,人员配备更趋合理。要严格落实县两办印发的《关于明确各村(社区)专职村干部职数设置和报酬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顺理村“两委”、村监委关系,清理人员情况,建立工作台账,使新班子运作起来,让新队伍行动起来,确保基层工作尽快进入正轨。三是加强村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将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县级全员培训内容,2017年对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村文书要实现全员轮训一遍,切实提高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履职能力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第五,健全基层组织保障体系。一是建立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要认真执行我县《关于建立全县村(社区)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试行)》,从2017年1月起,保证“三大员”报酬每人每月1800元,村(社区)监委主任每人每月1600元,其它享受财政补贴专职村干部每人每月1400元,村民小组长每人每月300元,全县21个社区和23个乡镇所在地的村,办公经费每年不低于5万元,其他村每年不低于2万元,离任村干部补贴、工龄补助等经费也要按政策给予保障。加强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文书)的排查,落实县委规定的有条件的在职村干部“享受乡镇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机制”激励政策。年内,选取个别条件成熟的村探索村干员额制、聘用制、专职化试点工作,切实提高村干待遇,激活村级活力。二是继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完成2016年“双脱”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模式,各乡镇、各村要分别建立乡镇工贸公司和村级集体公司。要用好2016年底县扶贫办划拨的141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通过与黎平县供销合作社对接,将该项资金入股到黎平供销社股金服务社,切实解决我县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贫困户无劳力、无技术、无发展投向的问题,力争到2017年底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三是抓好党建基础设施建设。对建立完成的25个乡镇(街道)党建工作站,要真正配齐人员,建立制度,加强管理,切实发挥好它的作用。要结合并村和换届实际,开展一次活动场所大排查、大摸底工作,对因灾受损、面积狭小等无法办公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升级,凡新建和改扩建的活动场所,建筑面积不得低于200平方米。全面完善乡镇小文体室、小图书室、小食堂、小澡堂、小厕所“五小”建设,特别是因灾受损的九潮、德化等乡镇要做好维修和新建,逐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环境。

  (四)抓准人才发展这个关键,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用人环境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从我县当前情况来看,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尤其是在农村基层,无论是担负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社会治理重任的村干部,还是发展产业的致富带头人,或者是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都存在数量紧缺、能力素质较低等问题。必须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一要精准引进人才。人才是稀缺资源,但现实中也还不同程度存在因贪功冒进、盲目引才,造成引进人才“水土不服”、作用不能很好发挥等问题。实践表明,人才的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要立足全县脱贫发展实际,着眼为培养人才搭建平台、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舞台,紧紧围绕落实主基调主战略,以及推进大数据、大扶贫、大健康等重大战略实施,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大力实施“五大引才计划”,加大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分利用人才博览会、项目推介会、招商引资会等平台,用更优惠的引才政策,吸引、感召和聚集人才。二要精心培养人才。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还是要培育造就一大批本土实用人才,切实发挥本土人才山亲、水亲、人亲的优势。要大力推进“五大育才计划”,在教育、卫生系统和旅游行业分别以“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名院长、名医师、名护士”“名导游、名厨师、名工匠”为抓手实施人才工作“三名工程”,不断壮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素质。要以村“两委”干部为主,采取向外送培、挂职锻炼、岗位训练等多种途径,“订单式”培养基层一线干部和各类技术人才,特别要加大外出观摩学习力度,多组织村“两委”干部到县内外先进地区,尤其是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经验典型的地方,进行参观考察,使其迅速开拓视野,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三要精细服务人才。做好人才工作,服务是基础与保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服务工作做细做足做实,做到人才的心坎上,才能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要积极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围绕人才住房、家属就业入学、岗位津补贴、科研经费资助等问题,不断完善政策机制,提升人才服务水平,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五)围绕部风建设要求,打造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

  第一,在党内政治文化中要带好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组工干部要带头弘扬我党先进政治文化,培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涵养文化自信。要以文化人,将政治文化融入到组织工作各方面,在教育培训中注入政治文化内容,在选拔任用中融入政治文化导向,在从严管理中嵌入政治文化要求,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中体现政治文化实践,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要以文化己,充分发挥《黎平党建》微信公众号、党员手机报等新型媒体作用,内提素质,外塑形象,积极配合州委组织部开展“黔东南最美组工人”评选活动,大力弘扬优秀组工文化。

  第二,在科学选人用人上要把准关。“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识人用人历来不易,是门大学问。广大组工干部要学好用好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思想,把握内在规律,借鉴历史智慧,修炼“火眼金睛”,练就过硬本领,不断提高知人善任的专业素养。特别是要加强选人用人重大课题研究,总结选人用人实践经验,努力成为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组工战线的行家里手,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

  第三,在管理关爱干部上要常用心。“严是爱,宽是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要立足于早抓早管,防微杜渐,对干部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及时纠正,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小事酿成大事。同时要把关爱融入到严管中,对广大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以真情换真心,以关爱换信任,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

  第四,在强化调度督办上要重落实。“三分谋划,七分落实”。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和全州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对准组织工作要点,围绕签定的党建目标责任状,真抓实干,全面完成组织工作各项具体任务。要聚焦组织部门主责主业,加强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抓好抓实日常调度和督办,半年召开一次全县组织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会议,每月暗访督查一次党建工作,适时召开党建扶贫工作战区会议和教育、卫生、“两新组织”系统党建会议,逐步完善部机关例会、党建办例会、“二五”学习会等制度,建立部机关议事规则。继续推行组织工作“项目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目标化考核”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执行能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地生根。

  第五,在维护部门形象上要勤作为。组工干部的一言一行代表党的形象、关乎组织声誉,从严治部一刻也不能放松。各级组工干部、党务工作者要始终拒腐蚀、永不沾,按规矩办事、以原则待人,筑牢思想堤坝、坚守清廉底线、谨慎社会交往、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要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落实和完善组织人事干部行为规范,强化组织部门的内部监督和组织系统的日常监督,坚决防止“灯下黑”,树立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可靠、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今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任务繁重、要求具体,我们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夙夜在公的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撸起袖子加油干,主动担当有作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为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撤县建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党员教师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材料

  同志们:

  新学期伊始,市政府决定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大家共谋全市教育发展大计,充分体现了市委、政府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一会,郝桂娟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代表市教育党工委、市教育局讲三点意见。

  一、2016年重点工作简要回顾

  2016年,全市教育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各项工作稳中创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把学习宣传十八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中心组学习12次,举办教育大讲堂12期,深刻理解把握《准则》《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一岗双责”得到层层传导、压紧落实,监督执纪更加富有成效。加强制度建设,印发了《关于抓党建“五个一”工作机制及实施办法》《进一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从严治党常态化机制。督促基层党组织健全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全面落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扣教育行业特点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融入教书育人。建立了领导干部学习教育联系点制度,动真心献真情投入“大引领”活动。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回应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处理各类信访举报22件次。

  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5%;义务教育普及与巩固水平保持高位,入学率近100%,巩固率达到93%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9.87%,中职招生人数较上年增长20%,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持续扩大,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所,支持、规范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开展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评估认定工作。继续以薄弱校改造、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全市标准化学校达标率88.9%。满洲里、牙克石、额尔古纳、扎赉诺尔4个地区高分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全市均衡县达标数量、质量位居自治区前列。聘请专家评估团队,开展了全市首次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评估监测,召开了现场观摩会,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呈现快速发展良好态势,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职教大会,出台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系列文件,教育系统召开了职教座谈会,开展了唱响职业教育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发挥岭西、岭东两大职教集团作用,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培训任务1.5万人次。呼伦贝尔学院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更加明确。民族教育优先发展适度超前得到充分保障,乡镇民族学校提升工程有序推动。“全纳教育”理念得到有效落实,“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实施。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出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新态势。

  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彰显。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文明校园创建和尽责圆梦主题实践活动。以书香校园创建为载体,举办了第二届“十佳书香校园”“百名博雅教师”“千名阅读之星”评选活动,大力推动师生读书。推行创客教育,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市创新教育新篇章。学校艺术教育、阳光体育蓬勃开展,校园足球蔚然兴起,2016年创建了14所国家级、110所自治区级、64所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市14支球队参加主席杯,11支球队进入全区八强。加强汉语言文字工作,创建汉语言文字市级示范校24所,自治级示范校5所,4个旗市通过了国家三类城市汉语言评估认定。推动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联合市检察院启动“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

  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入。坚持公办民办并举,积极探索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园模式,全市首个“公建民营”项目顺利实现招生运营。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和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坚持“统招”“分招”相结合,加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向薄弱学校倾斜的力度。在中考体育科目中增加了足球选项,制定了高中足球特长生招录办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民族教育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出台了《呼伦贝尔市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意见》《关于在旗市区范围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评选并表彰奖励了最美乡村教师和最美乡村校长。联合有关部门评选表彰了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十佳师德标兵。同时,协同新闻宣传部门进行了系列宣传报道,弘扬了教育正能量。人才培养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编制了《全市教育系统人才工作十三五规划》,组建了“十三五”培训者专家团队,全年完成各级各类培训2.4万余人次。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意见》。

  教育公平普惠进一步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出台了《呼伦贝尔市学前教育资助管理办法》,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对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全年发放各类资助资金共计21632万元,受助学生80910人次;审核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639万元,受助学生3903人次,贫困家庭学生因贫辍学和因学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推进。全年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市级教育云平台、市旗两级“同频互动课堂”建成并投入运行。全市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到95%,建设录播教室117个。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扎实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全市教师晒课数量列自治区第4位。认真开展信息技术教科研工作,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完善了教育门户网站,创建“呼伦贝尔教育在线”微信公众号,强化了宣传、公开、服务和互动功能。

  教育保障投入进一步加大。全年共争取到国家、自治区各类教育工程、项目资金2.14亿元, 协调财政部门,联合下达各类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2.11亿元。全市校舍建设与安全改造工程89个项目全部提前竣工并交付使用,受到教育厅通报表扬。制定并实施了农村牧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海拉尔二中新校区建设,启动了新城区四所中小学校建设项目。

  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巩固。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三防建设的意见》,校园安全“三防”建设、网络安全管理和毒品预防教育得到高度重视。完善了校园安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印了呼伦贝尔市校园安全工作管理手册,启动了市级在线视讯管理平台监控联网建设。召开了关爱特殊群体预防校园暴力专题会议,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推动开展全员育人导师制试点工作和校长、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对口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启动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荣获全市消防工作责任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全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一年来,各地各校和广大教职员工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上创造了优良业绩,探索了成功经验,呈现出亮点纷呈、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一年来的工作扎实推进,一年来的成绩有目共睹。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真诚关心、积极支持的结果,更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无私奉献、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党工委、市教育局,向长期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

  二、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当前,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历史新阶段,呈现出新特征,面临着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深入分析,审时度势,科学把握。

  正确认识教育发展新阶段。总体来看,全市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步入了解决“上好学”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供给和需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矛盾和工作任务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学位总量不足的矛盾,因而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外延式发展、规模上的扩张。当今,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质量和结构性矛盾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学校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单一性教育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是社会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愈加强烈;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是学生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是农村中小学大量闲置,另一方面是城镇大班额问题突出;一方面是中职学校招生困难,另一方面是优质普通高中挤破门槛,家长和社会“择校”焦虑十分严重;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用工荒,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解决这些矛盾,要靠发展优质增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整个教育供给的质量,增强教育供给对人民群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灵活性。因此,今后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优化结构。

  认真分析教育发展新特征。一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化。当今,教育扮演着国计和民生双重角色、肩负着今天和明天的双重职责、发挥着支撑和引领的双重作用、承载着内政和外交的双重功能。在增强“四个自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教育担负着“强基固本”重任。在国家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工作中,教育富民、惠民重任在肩。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学子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教育职责所系。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教育是基石。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迫切需要深入推进科技、教育、经济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强化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二是教育对象群体的多元化。当前,存在着强大的独生子女群体。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个性心理特征与多生子女相比有很大不同,对教育模式、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的要求也不一样。存在着日益增多的流动学生群体。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大规模迁徙,加之不少农村家庭为了追求优质教育资源而把子女送到城镇读书,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学生规模十分庞大,学龄人口区域分布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存在着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这些孩子的家庭结构和亲情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刻影响到他们的教育和成长。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心理特征和教育需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面临着数量巨增的单亲学生群体。随着离婚率的快速增长,单亲家庭比重快速上升。高离婚率下产生的庞大单亲家庭群体的孩子们在心理发展、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迎来了新兴的“网络原住民”群体。网络对孩子的超强诱惑,改变了孩子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性、人际交往方式,也突破了课堂的边界、学校的边界、求知的边界。如何应对“万维空间”对“三尺讲台”提出的挑战,做好引导规范、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等工作,促进线上与线下正向融合、虚拟与现实良性互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三是优质化、个性化教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要。当前,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由生存型转向发展型,老百姓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来提升自身素质、获得发展机会、改善生活品质的愿望愈加迫切。互联网的普及,使自主化、多样化教育成为主流模式,学习者对学习时间、场所、方式、节奏的自主性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技能培养和身心发展, 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丰富教育资源,加快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习体系、更加畅通的学习渠道,推广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拓宽拉直人才成长“立交桥”。四是全民化、终身化教育成为大势所趋,我们不能再固守学校教育“一亩三分地”,而要在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的基础上,向着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方向延伸,健全终身教育体系,让学习覆盖人生旅程。五是多元化、个性化教育评价普遍存在,人人心中有一本教育学,人人心中有一个教育梦,人人心中有一套度量衡。引导教育回归本真,按规律办学,既不能听之任之、自说自话,也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要理性引导、深化改革。要借鉴吸收合理意见,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教育模式;要保持办学自信和办学定力,坚持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正确做法;要理性引导社会舆论和群众预期,主动抵制杂音噪音。

  科学研判教育发展新形势。当前,世界各国竞相聚焦教育竞争力,纷纷制定出台教育发展规划,强调教育为未来发展做准备。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态势,亟需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力结构,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城镇化加速,人口结构深度变化,随迁子女增多、老龄化加快、全面二孩政策对教育供给、布局和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不够,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先导作用还没有凸显出来。特别是我市受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还不够快、质量还不够高、任务还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教育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不够好,个别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没能得到全面落实,教育费附加不能规范使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中小学空编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教育发展还不均衡,“入园难”“择校热”“大班额”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但师资严重短缺,保教质量总体不高,尤其是农村牧区幼儿园发展还比较滞后。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虽然走在了全区前列,但已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地区距离高位优质均衡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今年因两个地区需提前接受验收而导致创建困难加大。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速度缓慢,如何应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现新老高考无缝对接、平稳过渡,工作任务复杂而艰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处于浅层次、低水平,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依然不足。民族教育经费投入虽逐年加大,但办学活力和水平仍需提高,民族教育品牌尤需树立。师德师风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学校的办学行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部门联动机制需要进一步落实,校园周边环境、农村牧区校车安全还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教育系统党建工作需要持续加强,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7年党员教师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2.2017党员干部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3.2017年党员聚焦四个合格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4.2017年不忘初心党课发言材料

5.教师两学一做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6.2017年党员干部讲党课材料

7.两学一做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发言

下页更精彩: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已影响948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