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的文学修辞

发布时间:2017-03-08 00:00:00 编辑:少芬 手机版

  鲁迅先生说过: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就不能达意。适旨应境的修辞,能使文章的语言陡然生辉,焕发出动人的魅力,这是任何一种文体都梦寐以求的艺术境界。但并不是所有的修辞都适用于公文写作,一切修辞活动都必须以写作的实际思想内容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去选择表达方式。
  严谨、庄重、明确、简洁和通俗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如果在遵循公文语言风格传统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文学修辞手法,将会增强公文的可读性和生动性,达到良好的审美意境和表达意境。毛泽东同志曾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在文件写作实践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可引起广泛共鸣,让人为之折服。

  对有严格要求公文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如公文语体受其内容和条件限制,要求语言明确、简要、质朴,那么容易影响到表意单一性和准确性的修辞,如象征、比拟、比喻、夸张以及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词等,一般不用或少用。

  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曾说: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并非语言文字本身有什么美丑。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可见,衡量修辞好坏的标准并不是看辞藻如何华丽,用语如何花哨,而是要看使用的文学修辞语言是否恰当地表现了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否适应了文中特定的语言环境。

  选择修辞,适可有度

  公文写作注重规范实用,一般情况下应选用那些适合公文内容表达和有助实际效果的修辞语言,同时要反复推敲,掌握好分寸,用得轻重得当,恰如其分。有些容易发生歧义和曲解的辞格辞趣,例如反语、夸张、双关、婉曲、衬托、顶真、拈连、仿词等,公文则一般不采用或极少采用。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联系语言诸因素复杂多变的情况,灵活调整(包括增、删、改、调)修辞手段,以增强艺术性表达效果。

  精练文字,准确用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词是写文章的利器。要写出一篇文理通顺、语句流畅的公文,不仅要锤炼文字,还要准确选择词语。选用词语必须坚持“确切、明白、生动”的标准,不故弄玄虚,不哗众取宠,使所写公文达到“现行效用”的目的。在选用同义词语或短语时,要依据行文的目的、上下文和语境而定。为与办文更相契合,还要对文词进行多次加工润色,获取最佳表达效果。

  合理择句,科学布局

  根据公文思想内容的表现需要,在篇章结构上要细心构思、精心布局,合理安排句子结构和段落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要下功夫选择最贴切、最能表达本意的词语或短语组成句子,避免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令人费解的句子。上下文之间的过渡和转折要自然紧凑,开头与结尾要遥相呼应,浑然一体。要善于运用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使语句和意思表达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增强文章情境性、说服力和节奏感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如果要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并使对方与自己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可选用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语词,错落有致、逻辑性强的句式来表明观点和内容,借用排比、层递、回环、反复、反问、设问等来壮大语势,增强说服力和节奏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增强文章趣味性、生动性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如果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可运用象征、明喻、暗喻、比拟、对偶、拟人等辞格。如,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纪念会上所作的演讲:“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19世纪革命的秘密。”语言幽默,比喻形象,使深邃的思想更为生动,在巧妙运用比喻等修辞方式上堪称典范。

本文已影响865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