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B 2、D 3、D 4、C 5、A 6、C 7、C 8、D
二、名词解释
1、单一货币规则: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防止货币成为经济混乱的原因,为经济提供一个稳定的运行环境。因此,货币学派主张最优的货币政策是按单一的规则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以经济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的速度增长。
2、收入效应: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消费者改变消费数量而对商品需求量所产生的影响,为收入效应。
3、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帐款转为可流通的金融工具的过程。
4、拉弗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其中税率常常是横坐标,税收收入是纵坐标。拉弗曲线一般呈倒 U 型曲线,这说明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税收不一定是高效率;为了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税率与税收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有组合在理论上是存在的。
三、简答题
1、金融创新是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势。金融创新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给整个金融体制、金融宏观调节乃至整个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原因:
(1)规避风险。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西方银行经营面临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长期的高通货膨胀率带来了市场利率的上升和剧烈波动,使投资效益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降低了长期投资的吸引力,同时也使持有这类资产的金融机构陷入困境。银行为了保住存款等负债业务而必须负担更多的利息支出,却面对着长期资产业务由于原定契约利率的限制而无足够的收益来支撑困境。于是,银行通过创新,如:创造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开发债务工具的远期市场、发展债务工具的期货交易、开发债务工具的期权市场等,来规避风险。
(2)技术进步推动。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得以迅猛发展、广泛应用,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兴起和蓬勃发展。
首先,技术进步引起银行结算、清算系统和支付制度的创新,进而引起金融服务的创新。如形形色色的银行卡、ATM 等一系列新兴账户的推出,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等。
其次,新技术为日益复杂的金融工具的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条件。例如,信息处理能力的极大提高,使得金融机构有可能对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设计和定价等。
此外,新技术的运用是金融交易快速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几乎使全球各个角落的交易主体都联结在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市场之中。
(3)规避行政管理。规避不合理、过时的金融行政管理法规也导致了金融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金融业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利用法规的漏洞,推出很多新的业务形式。
2、通货紧缩也是指物价水平连续持续的下跌,它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如下:
(1)对投资的影响。通货紧缩会使得实际利率有所提高,社会投资的实际成本随之增加,从而产生减少投资的影响。同时在价格趋降的情况下,投资项目预期的未来重置成本会趋于下降,就会推迟当期的投资。另一方面,通货紧缩使投资的预期收益下降,这就使投资倾向降低。通货紧缩还经常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萎缩。
(2)对消费的影响。物价下跌对消费有两种效应:一是价格效应。物价的下跌使消费者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得到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而将来价格还会下跌的预期促使他们推迟消费。二是收入效应。就业预期和工资收入因经济增幅下降而趋于下降,收入的减少将使消费者缩减消费支出。
(3)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通货紧缩时期的财富分配效应与通货膨胀时期正好相反。在通货紧缩情况下,虽然名义利率很低但由于物价呈现负增长,实际利率会比通货膨胀时期高出很多。高的实际利率有利于债权人,不利于债务人。
(4)对工人工资的影响。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如果工人名义工资收入的下调滞后于物价下跌,那么实际工资并不会下降;如果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往往会削弱企业的偿付能力,也会迫使企业下调工资。
(5)通货紧缩与经济成长。多数情况下,物价疲软、下跌与经济成长乏力或负增长是结合在一起的。
3、答: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 20 世纪 40 年代和 50 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进口替代产品),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上的,即美国是通过对外贸易安排剩余劳动力和节约资本的。这与人的印象刚好相反,在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中引起巨大争议。
4、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度,统帐结合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简称,即社会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共同组成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度设计的基本结构来看,我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类似于部分基金制,即现收现付和将来支付两种方式相结合。但是,在具体内容上,我国的统账结合制与部分基金制又十分不同:
(1)现收现付(社会统筹)部分的资金筹措方式不同。部分基金制用征税方式,我国的统账结合制用的是收费方式。
(2)基金(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来源和运作方式不同。在资金来源上,部分基金制的基金部分的资金来源是社会保障税收入用于现付保险金后的余额,而我国的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来源是个人的直接缴费;在资金的运作上,部分基金制的基金部分的资金是以信托基金方式运作,而我国的个人账户部分的资金目前也用于现付保险金。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1、可选择的手段(1)财政政策手段(2)货币政策手段(3)行政管制手段(4)经济法制手段(5)制度约束
选择的效率标准(1)静态效率(2)分配效率(3)动态效率
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个功能齐全的市场机制更容易实现静态平衡。
(2)向社会提供各种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责任。
(3)如要实行静态效率,政府应消除垄断和解除竞争的阻碍因素。
(4)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尽管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但可能会引起收入分配的不公。
(5)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一般会伴随着经济波动,造成资源的浪费。
(6)政府应适度干预来实现长期动态平衡。
(7)政府与微观主体活动之间的理想平衡应跟踪调节。
政府的适度干预指的是政府做好如下工作:
(1)提供公共服务。
(2)维护市场秩序。
(3)直接参与某种经济活动。
(4)制度创新。
(5)影响收入分配。
(6)具有财政调节功能。
(7)影响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8)运用适当的经济政策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9)进行必要的行政控制。
2,
(1)因为 SMC = dSTC/dQ = 0.3Q²-12Q+140
且由TR = P(Q)Q = (150-3.25Q)Q = 150Q-3.25Q²
得出 MR=150-6.5Q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MR=SMC
0.3Q² = 12Q+140 = 150-6.5Q
解得 Q=20(负值舍去)以 Q=20 代人反需求函数,得 P=150-3.25Q=85
所以均衡产量为 20 均衡价格为 85
(2)如果政府对厂商征收总量税收,厂商的决策点不变,因此对市场不会造成影响,市场不改变如果政府对厂商每单位商品征收 10 单位税收,则 MC 上移 10 单位,则
SMC = 0.3Q²-12Q+150
利用 SMC=MR
所以Q =553, 与原来产量为 20 比较,市场变得更小,市场会变得恶化。
(3)引进国际市场时,必须考虑 P=MC 的交点,即
0.3Q²-12Q+140 = 150-3.25Q
解方程可得:
Q=30.25, 价格 P = 51.68
所以当国际价格为 70 时,应该寻求国际价格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即
70= 150-3.25Q
所以 Q=24.61, 这时没有进口当国际价格为 20 时,应该寻求国际价格与 MC 的交点,即
20= 0.3Q²-12Q+140 所以,Q=20
此时需求应该为 20=150-3.25Q 所以 Q= 40
因此进口数量为 (40 – 20)= 20
(4)达到帕累托有效时,P=MC
所以 Q=30.25, 价格 P = 51.68
(5)政府在反垄断时,会采取限价和引入国际市场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有效的。但是政府不会引入征税的方法,尤其是征收单位税,因为这会使得市场变得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