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毕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读研的学生可以尝试着自己申请,而高中毕业生出去读语言和本科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关于阿根廷的留学技巧,欢迎参考!
阿根廷的留学技巧
办理留学的机构有几种类型:国外大学驻华代表机构、留学中介、高中国际班。相对而言,第一种和第三种更为靠谱,因为机构单一,类似于“品牌专卖店”;第二种需要寻找口碑好的,且自己也要做足功课,更重要的是中介服务只负责到顺利出国,所以其它留学后的以及留学期间和毕业事宜都没有在承诺范畴内,因为中介服务并不是之后的任何一项服务的直接提供商,所以不要有更多的依赖和幻想。
现实的情况是:留学毕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读研的学生可以尝试着自己申请,而高中毕业生出去读语言和本科的,鉴于年龄,阅历和语言程度,95%的同学是没有持久的耐心和能力自主落实各项事务的,建议找所在地区的办理留学的机构
选择留学机构之前,先确定自己的首要希望和主要目的,再确定自己能忽略什么和放弃什么,然后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应对各种变故的承受力;以及自己最不能接受和要避免发生的结果,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最好能够和该中介一年前或两年前办理到阿并在阿继续就读的学生了解一下情况;因为CUI在阿根廷本地的课程强项是对外汉语,后来大批进来了留学生,西语课程的人数也增多起来,不少使馆外交官家属和中资机构人员也到CUI报名学习语言,但是这个现象仅持续了一年多,从三年前开始就完全变了,因为在国内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外交官家属)都无法接受CUI老师的授课方式,没有一个严谨的大纲,没有教学进度,特别是进入第三阶段以后,大家觉得长进甚微。当地老师津津乐道的一些社会话题距离中国人需要迅速提高语言,树立和梳理语法结构的愿望太遥远,显得天马行空。
所以,建议语言基础在国内打好,然后仅购买一个留学签证手续的服务,到阿后才有一定的可能再通过课堂教学加上双倍的自学努力,进入私立大学。而如果国内不打好到中级的语言基础,就是CUI自己所宣传的500名学生中的495名的情况- 结束了几个月的语言课程,了解了阿根廷风土人情,然后离境回中国了(其它5名学生进入当地的大学,进一步学习)。
阿根廷的教育,是幼儿园、小学和中学阶段,私立学校的教学遥遥领先;当然,公立是几乎全部免费的,而私立学校的收费基本可以相当于一份月薪,还要加上不菲的食堂、校服、校车和旅行活动费用;所以国民都会量力而行。
而到了大学阶段,国立大学是以严谨和学术著称的,所以同样的专业毕业,在社会上,在就业市场上对文凭的认可度有很大的差异;当然也有少数私立学府,虽然收取不菲的学费,但是仍然以严谨治学著称,办学精神和名气已经流传了很久,加上教会背景,的确是很有实力,但是绝对不会比公立大学容易读出来。
阿根廷的国家级国立大学,是国家政府为了平衡发展高等教育,给所有的纳税人同等的学习机会,按地区规划设立的,也没有高考制度,所以各国立大学之间没有生源、教学等可比性;唯一可以进行比较的系数,就是注册学生的人数,取决于当地人口的多少和密集程度。但是通常而言,由于学生注册时不设限,所以规模大的国立大学会开设CBC课程,进行校内淘汰;然后再进行严谨的教学和严格的考试制度,以保证毕业和教学质量。
阿根廷的国立大学除了成立的早晚和学校的规模有差异,教与学的模式、文凭的社会认可度,都是一样的。做留学生,要务实,不要盲目去打听学校的排名,成立的早晚等等,在比较之间患得患失,自认为聪明了,其实拿不起来也放不下去。学校的选择,还是更要看和住址之间交通便利的,安全的,环境不让自己反感的;专业的选择,还是要看未来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都比较好找位置的,中、阿两地都基本能适用的,学习内容自己能勉强接受的... 在这里,有的项目要用+ O - 的心态,因为第一,没有十全十美的;第二,单方面突出的,必然还有多方面是接受不了的。与其抱怨环境,不如说服自己,毕业了,能就业了,才没有白过。
每个国立高校,都是有自己的地区定位,另外因为成立的年代不同,所以建校时设立的传统专业也有差异,例如:历史最悠久的科尔多瓦大学,拉普拉塔大学和布大等,基本上以传统专业为主,农学院、医学院等传统设置都很齐全;中期成立的国立大学居多,以地区发展为需要,经济系,社会科学系开始出现一些非传统的学科;中后期成立的国立大学,洛马斯大学、马坦萨大学,圣马丁大学等,是配合地区经济腾飞和人口稠密度增加而设置的,主要集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较晚成立的国立大学,例如拉努斯大学、特雷斯大学、基尔梅斯大学等,也是国家级国立大学,但规模上有明显的缩小,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思路较新。所以,可以说每个学校都有特点,但是没有学习是完美的,特别是针对留学生而言;抱着求学-毕业-就业的目的和平常的心态,根据自己的居住地,就近选择一个大学,真正注册进去,成为正式的学生,才是最重要的。
阿根廷的大学对招收中国学生感兴趣的不少,但是真正花时间和精力进入中国市场,直接面对留学生人群和留学生家庭的,还是寥寥无几。主要原因在于:起初,阿根廷大学对中国学生的兴趣是建立在其长期以来培养邻国留学生和欧美学生的经验基础上的,多一份生源,多一种文化交流,对大学本身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真正操作起来,阿根廷大学对中国学生是望而生畏的,因为:相比邻国留学生,中国学生的各种手续是非常繁琐的,其中大部分手续是校方、老师,听都没有听说过的;而相比欧美留学生,中国学生的培养目标又是截然不同的,欧美青年人来阿根廷留学主要是感受一段时间的移民文化交织的氛围,作为一段人生的体验,对于校方而言,没有中国学生的毕业、就业、拿证,等等现实问题。所以,能把中国留学生当成一个长期的项目来做的阿根廷大学其实数量非常有限,洛大是在进行中的,未来会有其他高校加入,但是速度和数量都会十分有限,因为对于大部分阿根廷高校而言,这个“蛋糕”要吃起来实在要付出太多的努力;更重要的一点,他们逐渐对于已到阿的中国留学生有了一定的印象和概念,通过同行们的不同经验,反映出的中国留学生的问题已经不少了。
换个角度来说,就像中国有很多大型厂家,产品在本土订单稳定,甚至供不应求;当有欧美采购商来询问:想不想把你们的产品出口到欧美?百分之百的中国厂家都会表示肯定。-但是一旦涉及产品出口,就要办理大量的前期手续,包括原材料、生产程序鉴定,最终产品商检、认证等等费事、费时、费力的手续,有的手续厂家不能亲力而为的,还要出检验费用聘请外方检验和认证人员来考察、盖章... 到这一步,能坚持下来,对此继续感兴趣的厂家就寥寥无几了。
也是国家级国立大学,近些年成立的,观念较新。阿根廷当地一些过于传统的学科可能不是UNTREF的强项,例如:农业科学、工程学、医学等;但是新型的现代专业,是他们的强项,而且他们的国际学生课程做得较丰富,欧美学生的数量(就读对外西班牙语和本科两地共读课程)应该是所有国立大学里最多的。
中国学生选专业要注意务实,包括:学科的高精尖程度定得太高,意味着学习难度也更大,要求也更高(因为阿根廷的大学毕业证含金量还是高的);目前热门的专业,在毕业后的就业地区就业形势可能也会有变数。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的状况而言,建议选择含基础学科知识较多,科目中带有社会、人文、经贸、管理统筹这几大块知识的专业为佳。
不要过分纠结毕业证和认证等问题,只要是1)规范的大学 2)自己的入学和注册符合阿根廷国家教育部的大学入学条件(注意,不是临时性注册)3)出勤合格,成绩合格 4)论文和答辩通过,那么所获得毕业证以及国内认可,都是水到渠成的。阿根廷目前还没有出现野鸡大学,只要搞清楚大学,院系和语言学校,语言中心的差异,合格注册,而不是图捷径搞临时性注册,那么就正式入门,可以放心了。
通常,在转学涉及的两所学校均认可的情况下,是可以顺利完成学生的转学手续,以及留学生的移民局档案签注手续的,即:转出的学校受理并批准学生的转学申请后,将转学介绍信和学生在阿根廷教育部的学历教育学生资质认证(是一套由阿根廷教育部认证并装订的文件,大约20页左右,含成绩单)出具给转入的学校,同时将介绍信照会给国家移民局;转入的学校将相应的学校和专业设置材料送至移民局,备案在学生的档案里(更改学生的留学居留,涉及学生签证延期)、再将专业设置材料和学生资质认证送阿根廷教育部(更改学生的留学正规生资质,涉及未来的毕业证认证)。办理好之后,转入学校要将两个单位的收件单副本给转出的学校,再有转出的学校前往移民局和教育部,将文件备案在自己的档案里,终止了学生在原学校的就读手续,不仅不影响学生在新学校的就读,而且表示出两校均对此手续表示支持和认可,对学生非常有利。
这种手续,需要两校间的密切配合和高度信任,因为之间但凡有一方延迟、不愿意配合或者不认可,或者另一方无法在规定的时间或者有效期内办理相应的手续,或者少办、漏办手续,都会使转学出现问题。
所以特雷斯和洛马斯如果本身是项目共建单位的该两校之间会保持对留学生群体的主动关注,在有需要的时候,更能顺利办好相关交接。
同时要提醒的是:原则上,移民局和教育部支持学历教育(授予学位的)留学生的一次转学经历,最多不超过两次。转学两次以上的,尽管可以解释自己喜欢新的专业和课程了,但会被认定为非真正学习,而是买注册手续为了办理签证延期手续,签证的延期会得不到保障。
其实几十年来,国外的情况倒是一直没有变化,但是二十年来,我国的情况却变化了很大:曾经出国难,要放下国内的固定工作选择出国淘金也艰难;现在出国容易了,是去是留都便利了,人的劳动期和创造价值期也变长了。
所以,20岁上下就决定辍学打工的留学生,将自己的人生轨迹早早定位,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国外和国内的情况不同,社会阶层划分非常清晰:一直到高中毕业,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学生都完全平等;大学校园内,大学生之间也相对平等,都是大学生身份,也就意味着都有可能成为专业人士,受社会尊敬。但是一旦脱离校园,进入社会,基本上就确定了社会身份:专业人士、普通劳动者;之后很难再改变,没有专业资格,哪怕自谋出路也无法办理执照。
再加上孤身在外,没有亲友能帮助推介,一旦进入一个圈子,基本就很难再改变,也没有机会和精力了。
专业的选择并不是一选定终身,主要还是看课程是否实用。这是国外和国内的很大差别。国内习惯看一个毕业证或者专业名称上很时髦很现代的提名,但是国外的专业名称基本都是很实际的,毕业生就业和读研时,最主要都是以成绩单为准。
所以,对于留学生而言,择专业不必看名称,要看具体学的课程。还有,就是不能好高骛远,要想到的是将来你希望从事的领域是以语言为主,偏向文科,还是理科。企业管理学,可以说是偏精密科学类的;旅游管理学,是偏文化和社会科学类的;国际贸易学,可以说和前两者都能挂点关系。另外要注意的是语言,西班牙语就业是优势的话,除了专业以外,语言不能差。(来源:1901)
中国学生的普遍特点是没有自己真正的兴趣,做选择的时候主观上的因素干预较多。这一点,不是一代人的问题,是长期的教育模式和思维习惯;就是的情商不高的效果。也许是生活过程中怀疑的太多,质疑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质疑别人,质疑自己。
所以,成功的往往并不是智商最高,分数最好的学生,而多数是性格有弹力、有张力的学生。
其实,外语为专业的中国学生,基本上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就是靠外语和各个领域少得可怜的一些常识(文科居多),然后根据单位具体工作或业务的不同,逐渐打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