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要求顶紧的节点,接触面不应少于( B )紧贴,且边缘最大间隙不应大于0.8mm。
A、60% B、70% C、80%
2、压型金属板成型后,其基板不应有( A )。
A、裂纹 B、凹坑 C、油污
3、有涂层、镀层压型金属板成型后,涂层、镀层不应有( C )等缺陷。
A、明显的折痕 B、油污、泥污等污物
C、肉眼可见的裂纹、剥落和擦痕
4、压型金属板应在支承构件上( B )搭接。
A、随意 B、可靠 C、简单
5、醇酸底漆的最低除锈等级为( A )
A、St2 B、Sa2 C、Sa2.5
6、当设计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涂层干漆膜总厚度:室外应为(A)μm,室内应为(A)μm。
A、150 125 B、175 150 C、125 100
7、每使用100t或不足100t薄涂型防火涂料应抽检一次( C )。
A、抗压强度 B、抗拉强度 C、粘结强度
8、每使用500t或不足500t厚涂型防火涂料应抽检一次( B )。
A、粘结强度 B、粘结强度和抗压强度 C、抗压强度
9、薄涂型防火涂料表面裂纹宽度不应大于(A )mm,厚涂型防火涂料表面裂纹宽度不应大于( A )mm。
A、0.5 1.0 B、1.0 1.5 C、1.5 2.0
10、用( C )检查油漆涂层干漆膜厚度
A、钢尺 B、游标卡尺 C、干漆膜测厚仪
11. 设有一截面尺寸为100×8的板件,在端部用两条侧面角焊缝焊在10mm厚的节点板上,两板件板面平行,焊脚尺寸为6mm。为满足最小焊缝长度的构造要求,试选用下列何项数值。 ( a )。
a 40mm b 60mm c 80mm d 100mm
12. 型钢中的钢和工字钢相比,( d )。
a两者所用的钢材不同 b 前者的翼缘相对较宽
c前者的强度相对较高 d 两者的翼缘都有较大的斜度
13. 有二个材料分别为3号钢和16mn钢的构件需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条应选用( a )型。
a e43 b e50 c e55 d t50
14. 在低温工作的钢结构选择钢材除强度、塑性、冷弯性能指标外,还需( c )指标。
a 低温屈服强度 b低温抗拉强度 c 低温冲击韧性 d 疲劳强度
15. 钢材脆性破坏同构件( d )无关。
a应力集中 b低温影响 c残余应力 d 弹性模量
16. 钢材的韧性是反映的( b )的指标。
a耐腐性及可焊性 b强度及塑性 c塑性及可焊性 d 韧性及耐腐性
17. 在碳素结构钢中,a,b,c,d为按质量划分的级别。除( a )钢冲击韧性不作为要求条件,其余的都要求保证冲击韧性合格。
a、 a级 b、 b级 c、 c级 d、 d级
18.直接受到重复荷载作用的焊接结构,影响其疲劳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d )。
a 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的代数差(应力幅)和钢材的静力强度
b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最大应力、应力比(绝对值最小与最大应力之比,拉应力取正值,压应力取负值)和构造细部
c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的代数差(应力幅)、最大应力、应力比和钢材的静力强度
d 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的代数差(应力幅)和构造细部
19.为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能脆性破坏,应根据( c )等综合因素考虑,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
a 结构形式、应力状态,钢材厚度和工作温度
b荷载特征、连接方法、计算方法、工作环境及重要性
c 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和工作环境
d 重要性、跨度大小、连接方法、工作环境和加工方法
20.钢材经过冷加工冷拉、冷弯、冲孔、机械剪切所产生的冷作硬化应变硬化后,其( d )基本保持不变。
a 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 b 塑性 c 韧性 d弹性模量